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
副标题: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
原作名: L'aventure de la philosophie française: depuis les années 1960
译者: 胡陈尧
出版年: 2024-5
页数: 388
定价: 82
装帧: 精装
丛书: 守望者·巴迪欧作品系列
ISBN: 9787305266256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阿兰•巴迪欧的批评文集,汇集了作者对萨特、阿尔都塞、德勒兹、利科、利奥塔、朗西埃等法国当代哲学家的评论文章,这些人中既有他的师长、友人,亦有其“敌手”。在巴迪欧看来,书中谈及的哲学家所各自代表的“奇点”构成了法国当代哲学一个非凡的历险时刻,其规模和创新性足以与希腊古典哲学和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相媲美。这一时刻的法国哲学充分关注主体、现代性、政治和德国哲学遗产等问题,并与文学和精神分析展开竞争,表现出当代哲学家摆脱贤者身份而独树一帜,成为热衷战斗的作家、描绘主体的艺术家和专注创造的爱慕者的热切渴望。作为这一哲学时刻的见证者与在场者,巴迪欧向哲学家同行致以诚挚敬意的同时,也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质疑与批判。在充满激情与哲思的观点碰撞中,巴迪欧引导我们踏上一条通往未知,也通往真理的哲学历险之路。
法国哲学的历险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阿兰•巴迪欧,当代法国左翼哲学家,曾任巴黎高师哲学教授,他与德勒兹、利奥塔等人一起开创了巴黎八大哲学系,是当代世界上与齐泽克、阿甘本等人齐名,很有影响力的左翼学者之一。曾师从阿尔都塞,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对后现代主义的哲学终结论给予了批判,以《存在与事件》一书开创了事件哲学。他的其他代表作还包括《主体理论》《世界的逻辑》《世纪》《哲学宣言》《第二哲学宣言》等。
胡陈尧,四川大学法文系教师,南京大学法语语言文学博士。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翻译批评研究,译有《沉默史:从文艺复兴到现在》《舌尖上的名字》及《被诅咒的部分》(合译)等。
目录 · · · · · ·
吉尔•德勒兹:关于《褶子:莱布尼茨与巴洛克风格》/001
亚历山大•科耶夫:黑格尔在法国/051
康吉莱姆有主体理论吗?/065
保罗•利科的基督教假定主体/091
让保罗•萨特:战栗、剥离、忠实/119
· · · · · · (更多)
吉尔•德勒兹:关于《褶子:莱布尼茨与巴洛克风格》/001
亚历山大•科耶夫:黑格尔在法国/051
康吉莱姆有主体理论吗?/065
保罗•利科的基督教假定主体/091
让保罗•萨特:战栗、剥离、忠实/119
路易•阿尔都塞:历史唯物主义的(再)开启/139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巡夜人,夜已至何?/189
弗朗索瓦丝•普鲁斯特:历史之音/221
让吕克•南希:保留的供奉/245
芭芭拉•卡森:逻各斯学反本体论/271
雅克•朗西埃:暴风雨后的知识与权力/293
文章出处/343
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347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那么在20世纪的后50年里,这一纲领是什么? 首先:不再将概念与存在两相对立,结束这一分离。证明概念是鲜活的,是一种创造,是过程和事件,因而无法与存在分割开来。 第二点:将哲学纳入现代性之中,这意味着使其走出学院,在生活中流动。有关性、艺术、政治、科学、社会的现代性,哲学应从所有这一切出发,在此融合,再度淬炼。它应为此与其自身传统部分地决裂。 纲领第三点:抛弃意识哲学与行动哲学间的对立。这一显著的分离一一例如康德给予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截然不同的结构与可能性——在不久前依然构成毕业班哲学课程的基础。然而,法 国暂学时刻的纲领要求我们抛弃这种分离,证明意识本身是一种实践,科学意识在事实上也是一种实践,同时证明政治实践是一种思想,艺术乃至爱情都是思想,与概念并不相悖。 第四点:将哲学直接置于政治舞台,而不经由政治哲学的迂回,即令哲学直面政治场景。所有法国哲学家,在大部分英国哲学家的激烈愤慨下,都试图塑造一种我所谓的哲学斗士形象。哲学,在其存在的方式上,在其存在本身,都不应仅限于对政治的反思,而是一种旨在使新的政治主体性成为可能的介人。没有什么比这更有悖于法国哲学时刻,没有什么比当前的“政治哲学”浪潮更为明确地标志着这一时刻的终结。这是对学院和反思传统的一种悲哀的回归。同第五点:重拾主体问题,放弃反思模式,并因此与精神分析讨论,与其竞争,在涉及主体对意识、对心理不可化约的思想层面与精神分析媲美,乃至做得更好。这里讨论的法国哲学的死敌是心理学,它长期构成哲学课程的半壁江山,而法国哲学时刻尝试将其遏制。心理学回归这一当代潮流,或许意味着一个创造性时代的结束,抑或是即将结束。 最后,第六点:创造一种新的哲学叙述风格,与文学展开竞争。事实上,这是在18世纪之后对“哲学作家”的又一次塑造。该种形象超越了学术领域...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前言/001 -
褶子允许我们设想没有陈述内容的陈述行为,或是没有客体的认知。自此,世界将不再是整体的幻象,而是作为纯粹域外的域内的错觉。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吉尔•德勒兹:关于《褶子:莱布尼茨与巴洛克风格》/001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法国哲学的历险"的人也喜欢 · · · · · ·
-
- 保罗·利科六访马赛尔 7.2
-
- 图绘意识形态(第二版) 8.2
-
- 文学与恶 8.2
-
- 主体理论 7.1
-
- 理性之蚀 8.0
-
- 笑话和创新行动 8.2
-
- 雅克·德里达研讨班论生死 7.8
-
- 至高的清贫 8.0
-
- 真实幸福的形而上学 8.0
法国哲学的历险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 更多书评 9篇
论坛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Verso (2012)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
La Fabrique Editions (2012)暂无评分 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ㄨ法国哲学ㄨ (皮特4)
- 记下二单吧。。 (Orpheus)
- dai (xuke)
- 【豆瓣每周荐书】非虚构类 (零度)
- 他山之玉 (鶴景)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47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法国哲学的历险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MoonyLee 2024-08-20 00:32:02 江苏
翻译有点问题,而我更有问题……也许需要复习Mark Poster那本书&补一点数理常识……
15 有用 苏伊卡 2024-06-04 23:31:41 湖北
一般,我现在知道蓝江的好了,起码小万神殿还能当故事集看
1 有用 X316 2024-06-16 16:23:17 江苏
阅读门槛较高,需要对书中提到的众多哲学家——吉尔·德勒兹、亚历山大·科耶夫、黑格尔、康吉莱姆、保罗·利科、萨特、路易·阿尔都塞、利奥塔、普鲁斯特、让-吕克·南希、芭芭拉·卡森、雅克·朗西埃等人的思想、著作有基本了解才能读懂一些。再加上翻译有点让人晕晕乎乎的,读起来比较困难…
1 有用 momo 2024-06-25 10:35:04 江苏
节译本
1 有用 果核抓手 2024-07-28 01:07:59 福建
在看完巴黎奥运开幕式之后,私以为法式的革新、浪漫恰好直观地映衬了这本文集的文学性语言、不同切入角度的施展、哲学在生活中流动的三大特点。封面上的康定斯基画作也可以当作某种形式的类比,在创作者的建构中探求一种新的普遍性真意。如果能先了解12名当代法国哲学家及其思想谱系的储备,同时习惯一下文学化语言的组织风格的话,进入本书会更加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