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主编;靳帅 著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副标题: 苏社集团与江苏省治运动 : 1920—1927
出版年: 2024-1
页数: 464
定价: 9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光华中国史学研究丛刊
ISBN: 9787573209184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副标题: 苏社集团与江苏省治运动 : 1920—1927
出版年: 2024-1
页数: 464
定价: 9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光华中国史学研究丛刊
ISBN: 9787573209184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近三百年优秀学位论文编年选辑 (哲夫成城)
- 2023年新书选录 (蒹木)
- 霍公子藏书之历史系 (hots)
- 2020年代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史著作选 (豆友007)
- 不要没事老看书 (疏狂老鬼)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25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耆绅政治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文孟先生 2025-01-22 13:44:49 湖北
经典!
2 有用 常盤貴子 2025-04-04 16:51:39 重庆
江苏耆绅政治是士绅政治的延续,参与者多为参与江苏光复的绅士,主张苏人治苏和军民分治。它的存在是以北京政府衰弱而稳定、议会政治具有合法性作为外部保障,以不同于陈志让军绅政权的绅士军人合作形式存在。然而耆绅政治既无法给予省内各行绅士平等的利益,导致内部分裂严重;也没有争取军事和财政权力的集中,军阀混战对财政的侵蚀弱化省自治的能力。最后在北京政府的派系斗争引起的齐卢战争、议会制神话破灭以及国民革命兴起摧... 江苏耆绅政治是士绅政治的延续,参与者多为参与江苏光复的绅士,主张苏人治苏和军民分治。它的存在是以北京政府衰弱而稳定、议会政治具有合法性作为外部保障,以不同于陈志让军绅政权的绅士军人合作形式存在。然而耆绅政治既无法给予省内各行绅士平等的利益,导致内部分裂严重;也没有争取军事和财政权力的集中,军阀混战对财政的侵蚀弱化省自治的能力。最后在北京政府的派系斗争引起的齐卢战争、议会制神话破灭以及国民革命兴起摧毁了江苏自治。作者论述略显枯燥,但是对耆绅政治总结提纲契领,让人们理解五四后中国“恭俭让”的议会政治和自治努力为何失败,尤其是和时局的关系彰显了邓野所谓的民国的政治逻辑。类似研究可以参见萧邦奇对浙江绅士人际网络的研究。 (展开)
7 有用 青铜脸的大天使 2024-03-07 13:20:23 重庆
师弟的书,读过书稿,很不错,推荐下~~~
21 有用 惠山老翁 2024-03-19 16:55:08 江苏
知识点很密集,以至近于细碎。整部书的线索似乎又在证明着“姨学”的高妙:“(吴越资产阶级)在制定宪法、成立自治政府、建构民族国家这方面本来应该走得更好,然而不行。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地缘政治,南北斗争使吴越成为焦点;另一方面还是我刚才说的那样,吴越的精英阶级自身分裂得非常厉害,以至于在每一次的历史关键时刻他们都抓不住机会。”(《逆转的东亚史1》第222-223页)从嫌弃李纯,到嫌弃齐燮元,再到嫌弃孙... 知识点很密集,以至近于细碎。整部书的线索似乎又在证明着“姨学”的高妙:“(吴越资产阶级)在制定宪法、成立自治政府、建构民族国家这方面本来应该走得更好,然而不行。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地缘政治,南北斗争使吴越成为焦点;另一方面还是我刚才说的那样,吴越的精英阶级自身分裂得非常厉害,以至于在每一次的历史关键时刻他们都抓不住机会。”(《逆转的东亚史1》第222-223页)从嫌弃李纯,到嫌弃齐燮元,再到嫌弃孙传芳,耆绅们一个个自视甚高、挥斥方遒,却都是“大内斗省”“散装江苏”的嫡系传人,没有一件像样的事体能干好,最后被光头、太祖们打翻在地,扒光底裤。正所谓“不需上溯辛亥岁,回首仲谋已惘然”。 (展开)
7 有用 湖墅南路平平猫 2024-03-16 13:29:33 上海
作者赠书,同龄人著作。看得出来,在写作过程中,作者以时间和事件为序梳理史料,章节顺序基本沿着政局时间线推进,是个很规矩的学位论文。可能是因为后期反复打磨,致使这本书在与地方精英的先行研究对话方面显得比较成熟。除探讨苏社群体在省治运动、江浙战争、奉系入苏、党军北伐等事件中因应内外变局的行动、思想、言说和内部纠葛外,还上承辛亥,下接抗战,分析这一群体在整个近现代的浮沉情况,这种勾连前后的时代感实则可贵... 作者赠书,同龄人著作。看得出来,在写作过程中,作者以时间和事件为序梳理史料,章节顺序基本沿着政局时间线推进,是个很规矩的学位论文。可能是因为后期反复打磨,致使这本书在与地方精英的先行研究对话方面显得比较成熟。除探讨苏社群体在省治运动、江浙战争、奉系入苏、党军北伐等事件中因应内外变局的行动、思想、言说和内部纠葛外,还上承辛亥,下接抗战,分析这一群体在整个近现代的浮沉情况,这种勾连前后的时代感实则可贵。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