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奈良 短评

热门
  • 3 风满蜃气楼 2023-11-30 11:05:09 四川

    虽然中日两版标题分别强调“奈良”和“土葬”,但书中除了介绍以奈良周边村落为中心的土葬风俗,还用具体案例介绍了传统露天火葬演变为现代火葬的经过,顺带提及印度、泰国、韩国的露天火葬事宜;此外还记录了冲绳诸岛(与论岛为例)风葬、土葬、火葬共存、神佛习俗混在的奇妙状态;结合昭和时期的民俗学杂志《旅途与传说》纵览日本各地传统丧葬中的奇风异俗乃至蛮俗。趣味性随章递增,在土葬逐渐被摒弃(禁止)的当今社会,读来也别有一番滋味。

  • 2 2024-08-15 10:27:00 四川

    去探讨一门直面死亡的学问是需要勇气的,作者能够坚持三十年之久进行日本丧葬习俗的田野调查,其间历经生生死死和各种死亡仪式,忠实地记录下一个即将或者说如今已经消亡的文化,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关于日本丧葬文化中的仪式和忌讳,或许我们可以看见人类对土地的执念,但日本作为岛国对有限土地又是如此心有不甘,层层叠加式地埋葬方式就是其无奈之举。书中有很多不宜夜晚观看的描述(还有真实照片),但一想到一群从城里驱车赶至乡下的人,来到一片草地开始掘土挖骨后并跪地分而食之的景象,这种习俗消亡也不见得是个坏事。

  • 2 格罗米派 2024-08-09 23:43:12 江苏

    在看到殡仪馆倒卖死者尸体的时节读到这本书还是很感慨的。人该如何对待死者?虽是邻国的丧葬仪式记录,还是很值得铭记的。

  • 2 sunson🐟 2024-09-24 09:35:03 安徽

    纷繁复杂的葬礼仪式可谓是“没有人问我,我倒是清楚,有人问我,我想说明,便茫然不解了。”生者对自身有限性存在的焦虑反映在葬礼仪式中,随着社会演进,这些复杂又不可言说的仪式也被收编了,没有人再真正相信死者的力量了。

  • 1 新用户2345678 2024-12-27 21:10:29 上海

    是一种人类学观察,但是又特别民俗学,还有作者的温情在其中。以及果然,传统丧葬是一门大淆问啊,真是需要什么就能烧出什么。希望更多人了解到这门淆问。

  • 1 danyboy 2024-11-16 00:24:12 北京

    原以为土葬有什么意思,谁知道还挺好看。略惊悚,吃火葬烧焦的人脑来治病、怎样“闷烧”一具遗体可以得到皮肉尽焚而骨殖完美,下葬后若干时候要挖出清洗白骨装入瓮中、捡拾喉结、风葬、啃啮遗体以获得死者的美德……各种风俗,看的人一愣一愣。有些关于黄泉、叫魂等的风俗与汉朝相似,不禁想到,古代有很多细腻的风俗恐怕也没有传下来,如果亲眼见到,也会害怕吧。

  • 0 禅王 2024-08-08 21:41:30 辽宁

    土葬是一种广泛被世界接受的丧葬仪式,在中国讲究“入土为安”,土葬文化中体现了儒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思想,同时土葬文化也是彰显孝道的一种方式,在封建社会中一直是被普遍接受的丧葬方式。然而,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现,土葬文化逐渐被视为是封建社会的糟粕,同时也因为土葬会浪费土地资源和造成环境污染,于是土葬也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 0 韧勉 2024-10-02 15:41:00 北京

    一本关于日本奈良地区特殊丧葬风俗的田野报告,先讲奈良地区日趋消失的土葬,与中国的土葬有一定相关性,但更多的是要埋半个月之后挖出来白骨再填满土再安葬,继而又讲了佛教净土宗影响的露天土葬,缺点是肠子和脑子不容易处理。还有风脏、树葬和海葬有关,一部分是日本本地文化特色,另一部分深受佛教各门派影响,思考并希望保存奈良的特殊丧葬形式及其仪式,客观上也是对遭受西方文化冲击的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觅得商机。

  • 0 刀叢中的小詩 2024-09-19 21:30:06 北京

    《最后的奈良》——读此书,东瀛丧葬风俗之种种,无非土火风水皆列阵于前,想起先前一段日子的种种不堪,甚致郁也。虽说入土为安,但是不安和惶恐,往往留给活着的人继续反刍,在午夜梦回中蓦然惊醒,依然不知道如何是好。在死亡面前,没有最优解,没有丝毫胜算,不能故作达观,只有一次接着一次——盲目地相信,宇宙的原子不会覆灭,死亡并非失去生命,只是一不小心地、碰巧地就走出了时间。

  • 0 寂寞沙洲冷 2024-09-23 20:53:44 安徽

    算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科普吧(奇怪的知识增加了),书中提到了土葬,也提到了火葬。现代社会火葬代替土葬是必然的选择,但是土葬所蕴含的寄托与文化传承,也是不容忽视的。

  • 0 山音 2024-10-24 11:56:52 上海

    民俗散文,凝练又颇有细腻处。日本民俗学渊源很深,有很强的实证风格。在丧葬这一块,不仅研究颇多,还有学者编撰《丧葬习俗词汇》,这一点很值得我国学习。在阅读过程中,也反思了自己的田野调查。

  • 0 Tensor 2025-02-13 16:07:45 广东

    很有趣的知识,不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那位糖尿病居家卧床疗养十多年,活到八十二岁,去世前一周还要用吸管喝烧酒的老先生。他真幸福,太太也是真辛苦,照顾这样的丈夫不容易

  • 0 孔府小鱼 2025-02-10 23:59:23 河北

    偶然在书店发现的一本书,因为题材独特而收入囊中。标题是讲日本残留的土葬文化,但其他多种殡葬传统也有涉及,不过整本书的逻辑解构不甚清晰,对于非日本文化的读者入门读起来有些困难。

  • 0 momo 2025-03-08 14:57:20 上海

    不错的民俗纪实,有日本特色,也有和中国一脉相承的类似习惯——比如子孙系带的颜色,七七的日子等等。不过土葬在中国也在渐渐消亡,上大学后问了一圈周围的同学,他们那里移风易俗做得很好几乎没有土葬,我参加的所有葬礼全是土葬。如果我的家乡也有学者写这样一本书就好了,还是很好奇他们念叨的和做的法事哪些来源于佛教哪些来源于道教哪些来自于本地的信仰(土地神)。如果猎奇,之前有一本各地的丧葬风俗已经阅览过。

  • 0 Rinna芮娜 2024-08-06 17:45:00 北京

    这本日本丧葬民俗作品,真是让人大开眼界。从土葬到火葬、风葬,送葬仪式竟有这么多讲究。作者详细介绍了丧葬各个阶段的情况,并配了图片资料。随着时代变迁,土葬、露天火葬在许多地方逐步退出舞台,成为了老辈儿人的遗憾。虽然日本并未明令禁止,但大部分陵园都不支持土葬,人们只能被迫火葬了。书后面的部分还有一些异闻故事,读来让人心惊胆战。

  • 1 伲凹 2024-08-08 19:51:01 安徽

    随着时代的浪潮,那困难繁重的葬礼本身的消失,又何尝不是哀悼文化的消逝,即便某种情况下的死亡并不适合某种葬法,但让这某种相关的一切都消失真的就是好的吗?至少哀悼死者的情感与大型仪式的视觉图像是值得一起被铭记的。

  • 0 一一进阶奥特曼 2024-08-12 08:27:57 山东

    很难得有趣的日本风俗,看着很有意思

  • 0 泛泛读书 2024-10-05 23:35:14 江西

    生命是脆弱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但正是这种对死亡的敬畏和反思,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珍惜眼前的一切。

  • 0 赤羽 2024-09-13 16:28:48 北京

    这本书说是土葬,实际上还涉及了风藏和火葬。作者高桥繁行通过 30 多年的调查,记录了日本最后一个土葬村的习俗,展现了土葬文化的现实价值和日本人精神寄托的重要性,深入剖析日本土葬风俗和生死观。书中提及日本人对生死的独特看法,如认为死亡是另一种存在的开始。此外,书中还介绍了许多与土葬相关的神秘元素,坐棺、剃发等等。土葬风俗体现了日本人对秩序、细节和传统的执着,以及对自然的敬畏。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土葬风俗逐渐消亡,这引发了对文化传承的思考。高桥繁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当一种“遗产”变得无法留存,通过文字和图像的记录留下他们最后的样子,也许也是一种保护。

  • 0 书蠹鱼 2024-09-26 00:33:47 广东

    我们如何面对逝去的人,思念、恐惧、悲伤、忌讳……终究是因错综复杂的人性而衍生出了如此多不同的殡葬风俗。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