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堇之杯 短评

热门 最新
  • 5 宝木笑 2024-01-23 14:06:10 山东

    苏格拉底死了,死在了公民陪审团的投票中,360票对140票,他该死。也死在了政治里,以克里提阿斯为首的三十僭主集团执政8个月,实行专制,人民奋起反抗,推翻极权统治,清算反动余孽,不巧,克里提亚斯是苏格拉底早年的学生。他死在了嚼碎的舌根里,他出身卑微,相貌丑陋,身材不好,衣品也差,却慢慢成了红人,越来越多的人成了他的学生,他竟敢成为年轻人的偶像?竟然还说自己不是老师,玩儿不立文字那一套,贱人就是矫情!也死在了异样的眼光里,原本逃跑的一切都准备好了,最后竟然整西楚霸王那一套,不肯过江东,愚蠢愚蠢!只是,很多年后他的学生柏拉图想起老师依然会潸然泪下,一边流泪一边写下《理想国》,在书里,老师还活着,仍像平日里那样和大家毫无架子地热烈讨论,他知道老师一生最大的愿望其实就是好好活着……

  • 4 小p 2024-03-13 17:59:29 上海

    这本书很难评价,一方面作者很熟悉新的学术发现成果,使得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广度都很出色,明显有别于同类题材的陈词滥调。另一方面作者又做了很多通俗的、文学化的处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明显强过学术作品,但很多地方也明显为了可读性而牺牲了准确性。所以我只能很尴尬的说,很难书里哪些内容是可靠的,哪些内容是不可靠的。

  • 4 神威 2024-01-17 12:54:43 重庆

    修行4th,作者在序言开篇即劈头扔来经典定义:苏格拉底是个甜甜圈式题材人物,身边一切均材料充盈内容丰富,唯独自身是巨大的空洞,活跃在柏拉图等他者著作中。于是本书作者也放弃根据二手材料去介绍苏格拉底思想,若真这么干,类似著作汗牛充栋多他不多少他不少,500页的篇幅也不太够。她紧握着苏格拉底代表的人类应不断思考这一精神内核,就着可以笃定有着丰富内容的苏格拉底空洞周边甜甜圈,如雅典、斯巴达、波斯、柏拉图、巴门尼德、芝诺、伯里克利、阿斯帕西娅、亚西比德以及更丰富的民主,将那诞生并杀害苏格拉底的时代与土壤,雅典精神气质的变迁,虚弱与色厉内荏写的透彻,最难得的是用近代史学手法勾勒出苏格拉底轮廓,简要概括其标签内核而不失真,四星半

  • 1 阿梦 2024-01-10 22:35:33 湖北

    贝塔尼·休斯笔下的历史信息之充足,行文之流畅,内容之有趣,犹如烟花一般绚烂夺目。要理解一个人首先要了解他生活的时代和社会。贝塔尼·休斯绕过柏拉图、色诺芬等真伪莫辨的作品及其内容,基于史料一方面讲苏格拉底的僵住症、生活习惯、人际关系、成长经历等;另一方面讲雅典的民主制度、宗教文化、市民生活、种族矛盾、地区战争等,通过对比更具体、更清晰地说明苏格拉底与雅典间的分歧与矛盾在哪。苏格拉底赤脚在城邦里漫步等斯巴达做派;雅典对德性这一概念的正统理解是勇敢、阳刚和有男子气概,苏格拉底对德性的理解是节制、正义、虔诚和勇气;雅典对雅典女性的性别歧视和政治剥削,苏格拉底对雅典女性时而冒出的友好言论...让苏格拉底成为了雅典的牛氓,但在雅典充斥着苍蝇和吸血鬼的时候,让苏格拉底死比让他活更符合雅典的利益。

  • 2 乙左左 2024-01-10 15:32:12 福建

    将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人生与他生活的雅典城的兴衰联系在一起,读的是苏格拉底的传记,同时也是雅典城的建筑、历史、战争、文化、政体和生活其中的人们相关的文字,有着真实呈现与作者的合理想象,大部分苏格拉底的言行都来自已有记录,比如柏拉图的《会饮篇》《克力同篇》《斐多篇》《申辩篇》等等,当这些文字置于相应的背景之中,读来又是另一番感受,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过度去揣摩苏格拉底的心境,所以使得这本书读起来令人信服,加上丰富的史料和实地探访,读者得以真切地进入了苏格拉底所处的环境之中,那几乎可碰触的生活。最后,苏格拉底以自身的死亡,传达给我们的是对良善生活的追求,是继续对这个世界思考与探索的精神。

  • 1 Villa 2024-03-03 20:52:33 四川

    非常详细,但对苏格拉底的审判一事上,太过简略了。那个杀回雅典、下特赦令、幕后指使对苏格拉底审判的男人,奇怪的缺席了。

  • 0 水墨 2024-03-02 08:00:42 上海

    苏格拉底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所以作者更多通过描写苏格拉底生活的时代——城市及历史来想象他的生活。 雅典是一个光辉的名字,世人仰慕它的文明——民主的制度和哲人。可是这“民主”是建立在对本邦妇女和奴隶的奴役上,对外邦人民的屠杀和掠夺上。当财富来源不在,民主也走向了崩溃,杀死了文明的象征——民主自身和它的哲人。 本书的选题非常有趣,只是内容太散,车轱辘话太多,非常影响阅读体验。

  • 2 Antiphon 2024-01-13 15:10:51 上海

    一本非常值得读的哲学家历史传记,文风特别好,引人入胜(至少翻译得非常漂亮),但书名还是直译的好,就叫“苏格拉底,雅典,追寻良好生活”,把good life译成“正当生活”似乎强行指定了某种“最好生活”,这也不符合苏格拉底活的理念。以前399年苏格拉底奔赴公民大会申辩现场为楔子,穿插回忆了苏格拉底生前身后(从出生到死刑现场)雅典及希腊的建筑、风俗、政制、历史大事件及其中的决定性人物,以及一些有着丰富史料作为支撑的“哲学之思”,了解了很多以前不知道或者零星听老师讲过的雅典习俗和日常生活细节,比纯粹的柏拉图对话中的苏格拉底更加真实鲜活,在“普通人”的立场上,也更令人动容。苏格拉底的一生几乎也伴随着雅典民主政治从辉煌到一地鸡毛的全过程……叹息……最后,“我死,你们生,究竟谁好,只有神知道。”

  • 0 死透气了 2024-01-22 03:06:12 湖北

    令人心潮澎湃的书,苏格拉底被写得活灵活现,也再次表明今天读希腊哲学至少和过去一样重要。

  • 0 鱼的九思 2024-01-25 06:42:15 北京

    纪录片似的写法,将苏格拉底的生平置于雅典剧烈变化的大背景之下,时代悲剧与个人遭遇交织一起,很有意思。

  • 1 2024-03-03 16:43:21 北京

    大量的史料和流畅的语言,描写出一个像纪录片一样充满生活气息的黄金时代的雅典,这个雅典是立体的、嘈杂的,有苏格拉底的。 苏格拉底的一生,战争,瘟疫,思考,戏剧与神,爱与友谊,女性,对话与文字。 他的一生在不停地论辩生命的意义,不停地追问,不停地与人交谈,不停地寻找答案,一直从未停止思考。 而如果每个人都不尽其所能地行善,那么即便在民主国家也无善可言——也通过他的死刑判决得到了完美的验证。 苏格拉底的死提醒我们,要关心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尊重它,质疑它,但最重要的是记住那些关乎爱的事物,那些驱使我们追求善的事物。

  • 0 圣无肠 2024-03-07 13:32:01 云南

    Az安利。我们只有不断追求知识和“善”,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好。如果我们假装已经掌握了人世间的所有答案,那我们就是真正的无知之辈。

  • 0 王小差🐺 2024-03-30 12:09:37 北京

    这本书比较恰当的名字是:苏格拉底和他的时代。作者的文笔是极其优美的,她从阿里斯托芬、色诺芬和柏拉图的笔下去寻找自己的苏格拉底。这本书简单介绍了雅典城邦的发展史,对希波战争寥寥数笔之后着重介绍了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过程,因为本书主角苏格拉底的一生都深陷其中。后世流传的苏格拉底的形象,都是一位秃头的睿智老头形象,但其实他也年轻过,他也曾经作为重步兵的一员为母邦出战。阿斯帕西娅是他的前半生,而亚西比德是他的后半生。阿基纽西审判是一次预演,而毒堇之杯是他的终章。在刺客信条之奥德赛中,我们依然能在比雷艾弗斯港的码头上找到那位四处闲逛的“智慧之柱”,去重温那些让人汗流浃背的对话。

  • 0 kido🖖🏻 2024-03-27 21:41:55 北京

    为了能更好的读懂这本书,我第一次认真看了《理想国》,这两本书基本上是“相辅相成”同时看完。《理想国》让我看到苏格拉底的智慧与思想,《毒堇之杯》通过补足场外信息让苏格拉底显得更加深刻伟大。公元前399年5月的那场审判,就像哈利波特的“冥想盆”,让我一头栽进那个古希腊的黄金时代,那些精彩哲学思辨的雅典城邦,和苏格拉底的一生。

  • 0 letdouman 2024-04-15 12:34:10 广东

    只能当是看入门纪录片,还没保罗·约翰逊那本严谨,毕竟就那点儿材料,拉拉杂杂交代背景是注水上秤行径,自然是多多益善,但做多了,过犹不及。需时刻警惕两种人,一种是快餐佬,一种是速食佬。吃了点洋快餐,体质先给搞坏了,连话都说不利索,有事无事就瞎嚷嚷秀存在。搞学问不是快餐当正餐,不是儿童开心乐园餐,不是舒适圈就在低幼区娃娃池虐菜,换成人池就给淹没。要手捧《孙子》才上阵指南指北,不辨东西,基础孱弱,筑不起来,显摆那点儿物事,是要充真孙子去,放到现今被打惨的某军防空洞传笑话去,临急抱佛脚翻书,也是五十步笑百步。速食是一种步骤,过分切碎后吞食,囫囵吞枣,营养没吸收多少,就胡乱学人掉书袋,如何直指能指,其实意非所指,距全貌真貌或是走偏或是走远。这就是抢热度卖名声的法宝?

  • 0 mATTHEW 2024-04-14 18:18:41 广西

    好久没啃大部头了

  • 0 柴de La Mancha 2024-04-17 12:19:18 上海

    颠覆了不少自己对古希腊时代的“固定思维”下的看法,如“生活本身都被构想成了一种宗教体验”。苏格拉底的名与死是民主制度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是作为人这一个体对于任何制度本身的思考甚至是“反抗”,也许可以这样说,苏格拉底会思考任何一种制度,但永远不会走向它,但幸运的是,苏格拉底恰恰出生于黄金时代的雅典。 扣一星在于行文中的闪回有点多,一些引用也有点跑题本章。 最后作者对于苏格拉底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有点奇怪,难道苏格拉底仅仅想展现他自己对于“诸神”的认同?相反,我认为这是他对“诸神”的反抗,甚至是弑神的。作为身体力行的殉道者,在其思想里既是贯彻着“不留文字”的延伸,也是希望自己的殉道可以唤醒雅典人对他们自身内心的觉醒。

  • 2 陆钓雪de飘飘 2024-01-18 23:47:35 山东

    在希腊喜剧、演说家的演讲和罗马寓言故事以及维多利亚时代的轻歌剧中,我们都可以找到阿斯帕西娅的身影。在古代,她被人们称为狗眼小妾(pallaken kynopida),待售的女人(porne),而且基本都会被描述成一个淫荡而贪婪的调情老手。有很多形容她的双关语,她在雅典结识了不少男青年和老头儿。她无须他人介绍,因为“我们都知道她是什么样的人”。并没有什么证据能证明阿斯帕西娅确实很淫荡,但她最终还是变成了荡妇。在她出生150年后,索里的克里楚斯就把这个年轻女人的居所编排成了一个恶心而污浊的地方。在他的《情爱集》里,阿斯帕西娅是跟一个企图与雕像做爱的男人并置的,在发情的时候还不得不用一坨肉或一头牲畜凑合一下。当然,我们并不知道这些口说无凭的描述是否属实;我们唯一确定的就是她充满了活力,而且很聪明。

  • 0 摇滚死兔子本不应该是一个顽主 2024-01-19 13:49:17 北京

    独特,饱满,充满时代侧写,像是一部生动的历史剧。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