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槽逻辑”系列漫画采用独具特色的黑白线条绘制,每篇都有完整独立的情节和立意,剧情夸张但又紧扣现实,冲突剧烈却又逻辑严密,每篇漫画后都有升华主题的点评文字,透过故事表面探讨深刻的职场和人生道理。《漫画职场槽逻辑2:K公司的那些事(上)》,节选改编了“槽逻辑”公众号近30篇漫画,分为“工作逻辑”“职场江湖”两个篇章。相较第一部,第二部将视角由个人层面向群体层面延伸,将站位由职员层面向公司层面拓展,力求从全局视角分析职场逻辑,理解职场规则,了解职场生态。
漫画职场槽逻辑2的创作者
· · · · · ·
-
槽多多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槽多多,一个“潜伏”在写字楼中的“80后”职场男,写过材料,敲过代码,搞过设计,编过剧本,下过车间,待过机关,干过办事员,当过小头目。“槽逻辑”系列漫画的撰稿人,“槽逻辑”公众号、头条号、抖音号和B站号的运营者。曾获评“2019年度今日头条*具人气创作者”“2020年度今日头条百大人气创作者知识类第一名”。
目录 · · · · · ·
一、工作逻辑:缓解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1 经常性地“考验下属”,究竟能考验出什么?
2 一交代工作就先谈困难,是态度不端正?
3 “超级干将”,对单位来说真是好事吗?
4 搞清楚问题来路,比作出回答更重要
5 执行规定,不能只踩刹车,不踩油门
· · · · · · (更多)
1 经常性地“考验下属”,究竟能考验出什么?
2 一交代工作就先谈困难,是态度不端正?
3 “超级干将”,对单位来说真是好事吗?
4 搞清楚问题来路,比作出回答更重要
5 执行规定,不能只踩刹车,不踩油门
· · · · · · (更多)
一、工作逻辑:缓解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1 经常性地“考验下属”,究竟能考验出什么?
2 一交代工作就先谈困难,是态度不端正?
3 “超级干将”,对单位来说真是好事吗?
4 搞清楚问题来路,比作出回答更重要
5 执行规定,不能只踩刹车,不踩油门
6 规则频频被突破,只因为员工不够自觉?
7 量化成绩,就一定能反映真实水平?
8 层层都搞“创新”,真有必要吗?
9 明明满员,却都在反映缺人,到底是哪儿出问题了?
10 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都不愿写材料?
11 面对问题,“消灭”是*的办法吗?
12 不提升“维度”,问题只会越解决越复杂
13 所谓的职场“老油条”,到底经历了什么?
14 梦想并不荒谬,遗憾的是不再坚持梦想
二、职场江湖:任何过来人的经验,都代替不了亲身经历
1 总想利用别人,才总会被人利用
2 干得越多,为何得到的评价反倒越低?
3 什么原因造成了“躺不平”又“卷不动”?
4 两边干活,两头受气,怎么破?
5 工作干得好坏,看的不是气势,而是效果
6 对小人避之不及?不如让小人对我敬而远之
7 踏实工作,从来都是成功率*高的策略
8 总是解决不了问题?也许自己才是那个问题
9 觉得自己是个老实人?那就坚持老实到底吧
10 付出才有回报不假,关键是你付出了什么
11 明知等来的只有“贬值”,为何还要去等?
12 高估了环境?也许你只是高估了自己
13 老觉得能看透别人?其实怡怡看不透自己
14 *的自由,就是自己把自己管好
15 过来人的经验,听着全是共鸣,一用压根不行
· · · · · · (收起)
1 经常性地“考验下属”,究竟能考验出什么?
2 一交代工作就先谈困难,是态度不端正?
3 “超级干将”,对单位来说真是好事吗?
4 搞清楚问题来路,比作出回答更重要
5 执行规定,不能只踩刹车,不踩油门
6 规则频频被突破,只因为员工不够自觉?
7 量化成绩,就一定能反映真实水平?
8 层层都搞“创新”,真有必要吗?
9 明明满员,却都在反映缺人,到底是哪儿出问题了?
10 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都不愿写材料?
11 面对问题,“消灭”是*的办法吗?
12 不提升“维度”,问题只会越解决越复杂
13 所谓的职场“老油条”,到底经历了什么?
14 梦想并不荒谬,遗憾的是不再坚持梦想
二、职场江湖:任何过来人的经验,都代替不了亲身经历
1 总想利用别人,才总会被人利用
2 干得越多,为何得到的评价反倒越低?
3 什么原因造成了“躺不平”又“卷不动”?
4 两边干活,两头受气,怎么破?
5 工作干得好坏,看的不是气势,而是效果
6 对小人避之不及?不如让小人对我敬而远之
7 踏实工作,从来都是成功率*高的策略
8 总是解决不了问题?也许自己才是那个问题
9 觉得自己是个老实人?那就坚持老实到底吧
10 付出才有回报不假,关键是你付出了什么
11 明知等来的只有“贬值”,为何还要去等?
12 高估了环境?也许你只是高估了自己
13 老觉得能看透别人?其实怡怡看不透自己
14 *的自由,就是自己把自己管好
15 过来人的经验,听着全是共鸣,一用压根不行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我也和一些传说中的职场「老油条」聊过天。 看起来,他们「油盐不进」,似乎过得与世无争。 其实,夜深人静,他们心中也常常悲哀。 因为多年前,他们也曾是冲在最前面的「干将」。 为了高标准地完成任务不惜通宵熬夜; 为了细节不惜和同事较真,争得面红耳赤; 无论多苦多累,只要领导一句表扬,立马就能满血复活。 只是…… 当他们渐渐发现自己不计得失的付出,反倒成了精于算计之人的成绩后, 当他们渐渐发现自己的「真饼」,老被别人用「画饼」掉包后, 他们心凉了,倦怠了,慢慢变成了「老油条」。 人是要学会适应环境,但环境也要不断地进化和改变。 至少,不能对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甚至认为其理所当然。 对于所谓的「老油条」,我们不能拿个标签一贴了之,或者列入淘汰名单一裁了之。 不妨和他们敞开心扉,了解他们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 说不定,就能发现问题背后的原因,并不完全在他们身上。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13 所谓的职场“老油条”,到底经历了什么? -
「有人利用你,说明你还有利用价值!」 反过来要问。 你让人利用,是为了什么? 当然是为了同时利用别人,共同保值,一同升值。 保值升值,也是别人能持续利用你、你也能持续利用别人的筹码。 任由别人单方面把你吸干榨净,再凭良心发现回馈你,只能是一厢情愿。 靠近黑洞,就只有被吞噬的命运。 和人进行合作或利益博弈之前,先掂量掂量自己,身处何位,实力如何,再决定是否入场。 合作共赢,不是你给我现金,我给你感谢,不是你对我付出,我给你肯定, 而是你给我多少钱,我就给你多少货。 至于「素质」「锻炼」这些东西,是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产生的,而不是索取者的回馈和赠予,这些都不是实体。 一句话,不要盲目结交「有权有势」的人,你可能承受不起。 一心想着经营人脉,当心最后被人卖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1 总想利用别人,才总会被人利用
喜欢读"漫画职场槽逻辑2"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漫画职场槽逻辑2"的人也喜欢 · · · · · ·
漫画职场槽逻辑2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职场宝典,治愈职场焦虑
职场是什么样的,千人千面,忙碌的身影,不停的电话声,还有键盘的敲击声,这都组成了一个表面上的公司,这本《漫画职场槽逻辑》便是把这些画面都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漫画,你认为的职场槽点也许就是职场的生存法则。 在职场中,作为下属难免是会去揣摩上级的心思的,而上级也总...
(展开)

那些学校里没学到的人情世故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终于等到了槽逻辑的第二本书出版了。第一辑的时候厚厚一本读得非常过瘾,第二辑又有新的收获。调整了开本更方便“捧书阅读”了,干货满满。在一个早起的早晨,用了2个小时的时间,看完了。 全书15个“职场经验”非常有代表性,但令我久久不能平静的是最后一个:为什么过来人的... (展开)
《漫画职场槽逻辑2》:话槽理不糙,跟着多多不“挨刀”!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重点: 1、这本《漫画职场槽逻辑2》,在表达主要有 黑白线条绘制的漫画和〔多说两句〕这两部分组成,工作逻辑梳理和职场经验分享,是这本书的两大重点。 2、在内容上,由槽多多担任主角,来通过出现的问题,以及他是怎么解决问题的,来展示职场中的规律和道理。 3、每篇漫画的剧... (展开)> 更多书评 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微信读书 (豆腐仔)
- 工作 (争渡)
- 风马牛客厅藏书区店长私人收藏详单 (AlgernonGordon)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漫画职场槽逻辑2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率土流觞 2024-11-23 19:34:31 吉林
不是任何事情都要贴上“创新”标签,也不是在任何环节任何时候都可以“创新”。循序渐进地改进,才能验证创新。有章法地迭代,才能积累创新。创新,需要的是克制和理性,而不是胆量和冲动。 问题其实是秩序的一种表现形式,而秩序本身就是能量的一种存储形式。既然是能量,那就遵循“守恒定律”,也就是说,问题只会转化,而不会消失,它只会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让着急的问题转化为平缓的问... 不是任何事情都要贴上“创新”标签,也不是在任何环节任何时候都可以“创新”。循序渐进地改进,才能验证创新。有章法地迭代,才能积累创新。创新,需要的是克制和理性,而不是胆量和冲动。 问题其实是秩序的一种表现形式,而秩序本身就是能量的一种存储形式。既然是能量,那就遵循“守恒定律”,也就是说,问题只会转化,而不会消失,它只会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让着急的问题转化为平缓的问题,让集中的问题转化为分散的问题,这就是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个问题产生了,要解决它,就绝对不能站在原来的层面,用原来的思维。因为这个问题,就是在原来的层面和思维下才产生的,不跳出来,反而继续行动,当然会让问题持续加重。只有跳出原有流程,回到目的本身,才能站在正确的起点。 (展开)
0 有用 忠义手术刀 2025-03-30 12:56:28 河北
国企必读
0 有用 毛骨悚然谢 2024-10-14 11:10:20 湖南
看了之后真的觉得体制内人情世故太复杂了,哎,各种坑,挺无语的。
0 有用 Jasmine 2025-01-13 20:24:07 江苏
好看
0 有用 豆腐仔 2024-03-21 14:46:11 广东
太过理想化了,苦了自己,还得不到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