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路上的生与死 短评

热门 最新
  • 25 标本师库特 2024-04-07 13:34:57 北京

    近几年看过很多关于多达里恩雨林走线客的报道,一路与黑帮、土匪、野兽斗智斗勇,其中不乏存在大量无法经由正规途径入境的国人。 当然,在这本书里,偷渡客们所面临的环境是更加恶劣、对人类更加不友好的沙漠。看的过程中我总在想,一个人要在多么走投无路的情况之下,才会彻底放弃自己的故土,甚至家人?一个人要有多大的勇气,才会义无反顾踏进沙漠,追寻那几率极低的存活与那遥远的自由?无论如何,对无证迁移者们和他们的孩子们来说,“家园”二字是他们终其一生渴望而不得的奢侈品。他们的故事让人心碎。

  • 12 bookbug 2024-04-25 15:34:28 西班牙

    教科书一般的人类学作品,特别是作者一丝不苟的研究态度和全面精当的分析方法,以及贯穿全书的人文关怀,很能打动人。走线在近年突然成为中文网络热词当然有其特别背景,但热度再高也掩盖不了大量不明真相者对其现象和本质的误读。本书作者通过语言、考古、人种等多个人类学领域的综合研究,和翔实的数据、访谈等民族志田野调查,揭开了联邦政府以威慑防御政策为首的边境执法政策在“道德不在场证明”的幌子下的系统性暴力本质。从实际效果来看,威慑防御政策不但未能阻止越境者,还名正言顺地让亚利桑那州南部这片荒漠成为杀戮之地,即所谓开放的坟墓。从历史上看,美国表面上是移民之国,但从移民政策和对待移民族群的态度上看,美国又从来不是移民之国,特别是美墨边境的生死须臾,即是联邦政府从来不曾把国籍至于人命之前的写照。

  • 7 元宇宙之声 2024-04-22 12:54:41 浙江

    最近读的这本《移民路上的生与死》,几乎将我的心理建设冲击破碎掉。才终于认知到,对于生与死最残酷的真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掌控,我们不知来处,也不知道归途。我们生来惶恐,却在这个世界上感受到来自同类的巨大恶意。 感谢勇敢的人记录下这人间的真实,

  • 7 胡桑 2024-04-04 11:51:11 上海

    在“侧面瞥视”中,揭示跨越边界而来的暴力、痛苦、煎熬。

  • 4 基瑞尔 2024-04-24 18:45:05 四川

    粗暴的“修墙”“无籍危机”决策背后,很多人会去思考美国为什么要这么做(不这么做),美国会如何受益(又如何损失);它们在这个话题上,常常被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论证。然而却少有人审视这场边境风波里的另方以及更为「个体」的认识。作者的书写在某些时刻已经超出了观察或是在这个问题上明确选择一个方向进行讨论,它常常亲身感知体验,并能看到他对受访对象的尊重与理解。“先将人累死再进行捕捉”“踏上就是不归路”“精心留下的四瓶水”;有相当多触目惊心的细节。即使刨除理论阐述与解释,这些资料与口述史都相当珍贵。【2024 #45】【也人·纪实 #4】

  • 3 鸣蜩凌午 2024-04-29 11:41:33 贵州

    人们的良知超不过国家的界限,讲述国家机器如何把自然作为抵抗非法移民实现政治目的的工具,来让寻求生存和家庭的人们遭受干旱暴力乃至死亡的折磨。介绍的历史学研究方法通俗好懂,可以说是近期读过的最好社会学书籍。

  • 3 malingcat 2024-04-17 13:55:17 上海

    人类学实录,2000-2014年间亚利桑那沙漠这条“走线路”的死亡故事。走路的人并不知道很多,作者知道得太多。最后的统计表格和书中照片一样震撼,2014年美国边境巡逻队在南方边境逮捕的人数达到12229557人,一千两百万。

  • 2 跳伞塔 2024-04-24 01:05:36 河北

    他在研究中严谨性直接反映了他的用心程度,作者克制住诱惑,并没有采用和其他研究者一样的跟随迁移者同行的的手段,一方面是作者恪守研究伦理,努力不让自己的研究去直接影响研究对象,另一方面,更是因为作者将这些非法移民视作和自己同等重要、拥有同等权利的人,不愿自己的研究给其迁徙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 2 半半 2024-05-06 00:01:10 浙江

    “敞坟之地”。

  • 1 死透气了 2024-04-30 23:40:19 湖北

    触目惊心。第一流的民族志。

  • 2 bgle 2024-04-19 16:18:26 上海

    文笔好,详细。如果我们的人类学家能写出这样好读的书就好了

  • 1 petrichor 2024-05-21 12:54:30 北京

    虽然作者说这类题材已经有很多人写过,但在简体环境下,还是相对少见

  • 1 虚极生 2024-06-06 13:27:36 江苏

    学术著作通俗化的标杆。在这个人文社科学术产出越来越依靠重重叠叠的理论框架,习惯于圈内人自说自话时,作者依靠两个起承转合完备的、天赐般的完美故事,呈现了如新闻特写般完整精彩,又兼有理论应用和方法论探索的作品,可以说集故事性和学术性于一体。或许这才是这个时代,应该被鼓励的、真正的学术。

  • 1 五月阿隆 2024-05-21 01:08:18 北京

    这本走线人类学的死亡论述可对比的除了普里莫莱维笔下的集中营,我只能想到梅尔清《躁动的亡魂》。作者拍下的照片,亲自融入沙漠中的难民和走线群体,不断亲历的死亡,足以让任何一个人感到崩溃。那些不知经历的死者,在死亡数据库留下的姓名年龄国籍死因只有不详二字,以及分不清部位的骨殖。学术的价值中立在大量的惨剧面前没有意义,悲悯和杯水车薪的帮助是作者良心最大的抚慰。生活的愿望在那边,死亡的邀请在这边。 理论使用上作者用阿甘本的神圣人和例外状态表达“集中营是现代政治的极致”这一论断,来进一步审视福柯的生命权力,包括国内还没有译介的南非哲学家姆贝姆贝的《死亡政治》(陈荣钢有核心章节翻译,蓝江老师翻的《野蛮主义》也有涉及内容)。实际上这个脉络还需加上阿伦特《我们这些难民》、巴特勒《无限期羁押》两篇重要文献。

  • 1 余北 2024-05-31 01:04:03 贵州

    每晚睡前读物,阅读体验太棒了。去年在网上了解到“走线”群体,起初一直持非常负面印象,看完这本书后,变为理解他们。如果可以,谁愿意冒如此大风险背井离乡作为非法移民从事仍然会被剥削,也许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障的工作呢,不过是为了生存而已。 人类学好有意思,作者写既专业又充满人文关怀,希望他的其他书也可以被引进。

  • 1 食菠萝 2024-04-26 15:37:36 江苏

    第一部分是自然、地理、动物、气候共同构成的恶地,沙漠里的死亡暴力真是印象深刻,因为你知道写的是猪,但明明是人。第二部分转到边地故事,梅莫和路丘,收容所形形色色的人。第三部分回到迁移者原乡,这里有一种吊诡的感觉是,比起前面书写越境者穿越沙漠的千难万险,作者来到昆卡仿佛降临,他的移动太过顺畅以至于不需要描述(作为一个美国人是不是到世界上几乎任何国家都可以如同瞬移,毫无阻力)。而厄瓜多尔也恰恰是这两年国人走线路途的起点。

  • 1 川西袍哥 2024-05-04 17:45:54 四川

    对生活在拉丁美洲经济边缘的人来说,往往唯有死亡才能让他们获得政府承认。(P346)

  • 1 Ikera 2024-05-02 17:02:24 上海

    冷静克制的记录,背后是修罗地狱一般不堪想象的恐怖。 译文水准也很高,胜过市面上95%的社科译著。

  • 1 我爱看电影 2024-05-12 23:45:54 福建

    一部对非专业人士极好的人类学领域研究方法的专业科普著作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