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在三联看到了王笛老师的文章,追到这本书。说实话作为社会文史类阅读略有些浅,比较多的观点罗列。但是作者之心热忱动人,对他反复申明的“平凡的史诗”这一理念深深认同。在这么大的一个时代里,平凡人像沙砾一样渺小,时而飘渺时而绝望,时而欢乐时而哀伤,却也努力完成了各自的一生。亦不壮哉!
好看啊,为啥分这么低,是我的问题吗,嗯那不可能
谈方法谈总结,更适合学术路上的读者。
作者将自己多年来对中国城市微观历史的研究心得进行了系统化的总结,为读者提供了一把打开中国城市历史细微之处奥秘的钥匙。在书的最后部分,他对比了柯布西耶、芒福德和雅各布斯三种不同的城市发展理念,试图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现代城市的历史和现实问题。他提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中国城市的研究,无疑会为我们理解中国历史、社会和文化提供一个新的角度。从历史的最底层来看城市,是真正理解城市问题的一个必然的途径。
p33:过去我们讲历史,就要讲轰轰烈烈,要讲改良,要讲革命。其实,对老百姓来说,没有大变化的日常才是最重要的。对每一个普通人来说,面临剧变实际上都是一个艰难的选择,经常可能是灾难。所以我们不应该盼望那种剧烈的、波澜壮阔的时代,每天能够按照日常轨迹生活的年代,那是我们的福气。历史上没有什么可以值得记载的时代,往往都是和平安定的好时代。那些人为打破这种和平,试图以“做大事”以无数生命作为代价,来青史留名者,无论有什么冠冕堂皇的名目,都只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作为曾经的建筑学人,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也在不断产生新的思考。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固然有其辉煌宏大的美学取向,然而对于每一个生活在其间的普通人,城市的意义究竟何在?正如当一个设计只考虑其形式美,却不曾考虑使用者的感受,那这是否还能被称作是一个好设计呢? 推而广之,我会察觉到作者在行文中不断阐释的价值取向,那就是,不要被宏大的叙事所蒙蔽,而要看到日常,看到每一个“具体的人”。正如书签上所写的——“我们身边真真切切的生活,即日常的史诗。”
讲了很多自己以前研究项目的方法。
读完没啥感觉,文献综述里夹带个人的图书,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专题报告的实录,鸡肋。
对于论文写作中“合理性”和“位置づけ”的部分很值得参考
用百姓熟悉的茶馆、夜市、老街区等故事,讲述城市如何被权力和时代改变。书中探讨拆迁矛盾、公共空间争夺,追问“谁的城市谁做主”,既有历史温度,也对理解当下城市问题有帮助。
很独特的研究视角。走进城市内部,关心大众生活,从而“书写城市的日常史诗”,引导人们重视公共空间、公共领域,关注具体的人。很温暖,很有人文关怀。
这本书的副标题:从社会的最底层看历史,这是一种走进国家内部的角度。所以,我们会在这本书中看到精英阶层与底层民众的冲突,国家权力与社会功能的冲突。作者透过这些“冲突”展示了自己的态度和理解,是一本展示时代画卷之作。
通过茶馆、街道等日常场景,讲述中国城市的变迁。书中讨论老城改造中的拆与建矛盾,揭示国家权力如何影响普通人生活,强调“城市属于人民”,既有历史故事,也对理解现代城市问题有启发。
将经典文学作品《茶馆》的思路,引入城市研究,可以说是作者最富创造性的研究成果。本书由这个话题展开,作者对自己这些年来做学问的心路历程进行了分享。他认为,无论大小和建筑目的,城市的根本目的是为居住的人所服务的,城市研究的重点,应该放在人员聚集或流动更多的地带,类似老舍以茶馆管窥老北京城的世态那样,更多地站在市井街头来感受城市的脉动。
“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与《奶酪与蛆虫》《叫魂》等经典形成对话,但更注重物质空间向政治空间的转化过程。主要论证的是过度行政化会削弱社会活力,比较成功,我都被说动了。
是再版的,新增了第五编“社会主义城市与国家”,补充改革开放后案例,较初版更完整。梳理了全国城市空间与权力的百年互动,直面拆建矛盾,很有看点。
书中核心观点是“城市属于人民”,反对整齐划一的“柯布西耶式”规划,主张保留地方多样性。与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批判的“功能分区”理念相似,都导致城市失去烟火气。作者从档案、报纸甚至算命摊等边缘资料中挖掘普通人的声音,让人容易接受。
剖析了当代城市化困境。城市的生命力不在于高楼大厦的“俯瞰美学”,而在于街头巷尾的烟火气;不在于整齐划一的行政管控,而在于普通人自由创造的生活空间。
本书主要分为五编,介绍了作者关于中国城市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让我们能够走进中国城市内部,探索城市、民众、公共生活、微观历史的奥秘,更加感受到我们身边真真切切的生活,即是日常的史诗。
王笛的这本《走进中国城市内部》想必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正如王笛所说,从古至今,书写普通人的历史相当少。他在自己的社会研究过程中逐渐将目光从宏观转移至微观,聚焦城市里的小人物。他的《茶馆》正是这样一部作品。
> 走进中国城市内部
5 有用 尤加利 2024-07-03 21:46:37 上海
在三联看到了王笛老师的文章,追到这本书。说实话作为社会文史类阅读略有些浅,比较多的观点罗列。但是作者之心热忱动人,对他反复申明的“平凡的史诗”这一理念深深认同。在这么大的一个时代里,平凡人像沙砾一样渺小,时而飘渺时而绝望,时而欢乐时而哀伤,却也努力完成了各自的一生。亦不壮哉!
4 有用 非必要不读书 2024-10-05 14:33:35 四川
好看啊,为啥分这么低,是我的问题吗,嗯那不可能
2 有用 逃亡的词 2024-07-27 17:06:05 云南
谈方法谈总结,更适合学术路上的读者。
2 有用 威尼斯男人 2025-04-08 15:36:59 江苏
作者将自己多年来对中国城市微观历史的研究心得进行了系统化的总结,为读者提供了一把打开中国城市历史细微之处奥秘的钥匙。在书的最后部分,他对比了柯布西耶、芒福德和雅各布斯三种不同的城市发展理念,试图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现代城市的历史和现实问题。他提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中国城市的研究,无疑会为我们理解中国历史、社会和文化提供一个新的角度。从历史的最底层来看城市,是真正理解城市问题的一个必然的途径。
1 有用 王哪走 2024-12-31 16:20:24 江苏
p33:过去我们讲历史,就要讲轰轰烈烈,要讲改良,要讲革命。其实,对老百姓来说,没有大变化的日常才是最重要的。对每一个普通人来说,面临剧变实际上都是一个艰难的选择,经常可能是灾难。所以我们不应该盼望那种剧烈的、波澜壮阔的时代,每天能够按照日常轨迹生活的年代,那是我们的福气。历史上没有什么可以值得记载的时代,往往都是和平安定的好时代。那些人为打破这种和平,试图以“做大事”以无数生命作为代价,来青史留名者,无论有什么冠冕堂皇的名目,都只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1 有用 清角 2024-05-16 19:50:35 北京
作为曾经的建筑学人,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也在不断产生新的思考。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固然有其辉煌宏大的美学取向,然而对于每一个生活在其间的普通人,城市的意义究竟何在?正如当一个设计只考虑其形式美,却不曾考虑使用者的感受,那这是否还能被称作是一个好设计呢? 推而广之,我会察觉到作者在行文中不断阐释的价值取向,那就是,不要被宏大的叙事所蒙蔽,而要看到日常,看到每一个“具体的人”。正如书签上所写的——“我们身边真真切切的生活,即日常的史诗。”
0 有用 石头摇篮 2024-07-24 07:18:14 上海
讲了很多自己以前研究项目的方法。
0 有用 毅 2024-12-05 09:28:10 辽宁
读完没啥感觉,文献综述里夹带个人的图书,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专题报告的实录,鸡肋。
0 有用 幻象冲击如潮 2025-02-05 22:50:17 天津
对于论文写作中“合理性”和“位置づけ”的部分很值得参考
0 有用 房山季鸟猴 2025-03-31 09:22:21 河北
用百姓熟悉的茶馆、夜市、老街区等故事,讲述城市如何被权力和时代改变。书中探讨拆迁矛盾、公共空间争夺,追问“谁的城市谁做主”,既有历史温度,也对理解当下城市问题有帮助。
0 有用 琅琊读书人 2025-03-26 10:49:28 山东
很独特的研究视角。走进城市内部,关心大众生活,从而“书写城市的日常史诗”,引导人们重视公共空间、公共领域,关注具体的人。很温暖,很有人文关怀。
0 有用 高诺 2025-03-29 08:41:46 北京
这本书的副标题:从社会的最底层看历史,这是一种走进国家内部的角度。所以,我们会在这本书中看到精英阶层与底层民众的冲突,国家权力与社会功能的冲突。作者透过这些“冲突”展示了自己的态度和理解,是一本展示时代画卷之作。
0 有用 下水道儒儒 2025-03-30 09:46:47 河北
通过茶馆、街道等日常场景,讲述中国城市的变迁。书中讨论老城改造中的拆与建矛盾,揭示国家权力如何影响普通人生活,强调“城市属于人民”,既有历史故事,也对理解现代城市问题有启发。
0 有用 hyypia1982 2025-04-01 18:55:36 河南
将经典文学作品《茶馆》的思路,引入城市研究,可以说是作者最富创造性的研究成果。本书由这个话题展开,作者对自己这些年来做学问的心路历程进行了分享。他认为,无论大小和建筑目的,城市的根本目的是为居住的人所服务的,城市研究的重点,应该放在人员聚集或流动更多的地带,类似老舍以茶馆管窥老北京城的世态那样,更多地站在市井街头来感受城市的脉动。
0 有用 小日西 2025-04-03 10:53:02 河北
“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与《奶酪与蛆虫》《叫魂》等经典形成对话,但更注重物质空间向政治空间的转化过程。主要论证的是过度行政化会削弱社会活力,比较成功,我都被说动了。
0 有用 苏妄言之亲爸 2025-04-01 14:22:30 河北
是再版的,新增了第五编“社会主义城市与国家”,补充改革开放后案例,较初版更完整。梳理了全国城市空间与权力的百年互动,直面拆建矛盾,很有看点。
0 有用 线下懦夫 2025-04-02 12:42:04 河北
书中核心观点是“城市属于人民”,反对整齐划一的“柯布西耶式”规划,主张保留地方多样性。与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批判的“功能分区”理念相似,都导致城市失去烟火气。作者从档案、报纸甚至算命摊等边缘资料中挖掘普通人的声音,让人容易接受。
0 有用 鼠王呦西 2025-04-03 11:49:59 河北
剖析了当代城市化困境。城市的生命力不在于高楼大厦的“俯瞰美学”,而在于街头巷尾的烟火气;不在于整齐划一的行政管控,而在于普通人自由创造的生活空间。
0 有用 格野 2025-04-09 08:16:40 广西
本书主要分为五编,介绍了作者关于中国城市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让我们能够走进中国城市内部,探索城市、民众、公共生活、微观历史的奥秘,更加感受到我们身边真真切切的生活,即是日常的史诗。
0 有用 吕迪亚 2025-04-09 12:29:51 山东
王笛的这本《走进中国城市内部》想必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正如王笛所说,从古至今,书写普通人的历史相当少。他在自己的社会研究过程中逐渐将目光从宏观转移至微观,聚焦城市里的小人物。他的《茶馆》正是这样一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