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出品方: 磨铁图书
译者: 杨丽 李鸥
出版年: 2024-1-18
页数: 248
定价: 49.8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16837375
内容简介 · · · · · ·
★德国经典心理疗愈答案之书,热销十四年,治愈无数读者。
★知名学者陈嘉映强烈推荐!
★德国心理学家哈尼希和温德勒融合四十余年专业经验,以真实心理咨询故事为案例,结合生动巧妙的比喻,通俗易懂,治愈人心。
★每个人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解答。带你走出“情绪 内耗”困境,拯救迷茫抑郁,拯救不快乐。
★你不是玻璃心,而是早就受伤了!找到不快乐的根源,重新找回生活的主动权。
“没有人会无缘无故陷入情绪困扰,在这本书中,我将结合多年来的心理咨询经验,教你如何走出困境,帮助你找到心理平衡。亲爱的读者,希望这些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为你的生活带来正向的改变。”——本书作者 恩斯特弗利德·哈尼希
看起来像「蚊子」一样的小事,背后的情绪却有如「大象」一般。每个情绪背后都有成因,通常我们会知道自己为什么沮丧,为什么生气?但有时候,一些他人看起来无关紧要的小事,却有如蚊子尖锐的口...
★德国经典心理疗愈答案之书,热销十四年,治愈无数读者。
★知名学者陈嘉映强烈推荐!
★德国心理学家哈尼希和温德勒融合四十余年专业经验,以真实心理咨询故事为案例,结合生动巧妙的比喻,通俗易懂,治愈人心。
★每个人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解答。带你走出“情绪 内耗”困境,拯救迷茫抑郁,拯救不快乐。
★你不是玻璃心,而是早就受伤了!找到不快乐的根源,重新找回生活的主动权。
“没有人会无缘无故陷入情绪困扰,在这本书中,我将结合多年来的心理咨询经验,教你如何走出困境,帮助你找到心理平衡。亲爱的读者,希望这些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为你的生活带来正向的改变。”——本书作者 恩斯特弗利德·哈尼希
看起来像「蚊子」一样的小事,背后的情绪却有如「大象」一般。每个情绪背后都有成因,通常我们会知道自己为什么沮丧,为什么生气?但有时候,一些他人看起来无关紧要的小事,却有如蚊子尖锐的口器,刺进了我们心灵深处,让我们大发雷霆,甚至沮丧悲伤,而我们自己也不知道原因。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亲身经历了一场心理咨询,我们得以从情绪中找到勇气,找到突破僵局的方法。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蚊子和大象,而经过这场疗愈之旅,大象将会走出蚊子的背后,找回属于自己的平静。
作者简介 · · · · · ·
恩斯特弗利德·哈尼希 Ernstfried Hanisch,心理学博士,德国慕尼黑行为治疗教育学院的心理治疗师讲座主持人、教学治疗师、督导及讲师,多年来一直是该学院的董事会成员,在个别、群体以及伴侣治疗领域有超过四十五年的执业经验。
艾娃·温德尔 Eva Wunderer,心理学家,系统式伴侣及家庭治疗师(DGSF),也是德国兰休特(Landshut)应用科学学院的社会工作心理观点教授。
目录 · · · · · ·
关于蚊子和大象
小事造成的压力:四个小故事 - 003
无端的指责——丽莎的故事 - 003
车辆并未受损——斯特凡的故事 - 004
常常为袜子而烦恼——安娜和彼得的故事 - 005
· · · · · · (更多)
关于蚊子和大象
小事造成的压力:四个小故事 - 003
无端的指责——丽莎的故事 - 003
车辆并未受损——斯特凡的故事 - 004
常常为袜子而烦恼——安娜和彼得的故事 - 005
假期间的坏心情——塞巴斯蒂安的故事 - 006
一个人眼中的蚊子可能是他人眼中的大象 - 008
看得见的原因和隐藏的原因 - 010
个人化处理模式:蚊子如何变成了大象 - 012
受挫的基本需求:大象般的后果 - 013
袜子里的大象:关于夫妻矛盾的一个例子 - 015
本书能带给你的收获 - 019
第二章
搜寻对象:隐藏的大象
正向发展的基石:满足基本需求 - 026
从安全感到自主决定:需求层次 - 028
我们若能得到所需要的一切,那该有多好啊 - 031
抵达巅峰:独立的成年人 - 034
需求受挫:大象的产生 - 037
MEA 公式:这几个字母代表着蚊子、大象和情绪激动 - 040
生活经历及其痕迹:七种典型的大象 - 049
大象一:“我害怕失去呵护”(丽莎的大象) - 050
大象二:“我没有受到尊重”(斯特凡的大象) - 053
大象三:“我无法划定自己的界限”(彼得的大象) - 056
大象四:“我渴望得到重视和尊重”(安娜的大象) - 060
大象五:“我感到格格不入”(塞巴斯蒂安的大象) - 065
大象六:“我总是不得不退让”(西比莉、保罗和安妮特的大象) - 070
大象七:“没有人在乎我”(马库斯的大象) - 077
第三章
追踪痕迹:你了解自己的基本需求吗?
生活质量对你意味着什么? - 086
你在生活中真正需要什么? - 089
稳定的人际关系 - 091
被重视和受关注 - 094
平等待遇和公平 - 097
情欲和性欲 - 100
安全感 - 103
好奇心 - 106
独立自主 - 109
你的需求清单:你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吗? - 112
你如何分配你的时间和精力?期望与现实 - 115
第四章
找出你的大象
你的大象:如何找出通往大象的途径? - 124
途径 1:蚊子 - 124
途径 2:激动情绪 - 127
途径 3 和途径 4:痛点和自我保护程序 - 128
途径 5:自我形象与他人形象 - 136
途径 6:生活经历 - 146
第五章
重获内心平衡的途径
不再害怕被叮咬,更加从容地应对蚊子 - 155
重视基本需求:用适当的解决方式取代过去的自我保护程序 - 161
检查根深蒂固的观念 - 163
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案 - 165
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 - 169
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并充分利用它 - 171
迈向未来的一步 - 178
善意回顾 - 178
追忆快乐的童年时光 - 179
关注自己内心受伤的小孩 - 181
不再追究责任 - 185
稳定内在平衡:强化你的个性 - 188
需求总结:改善平衡的可能性 - 188
七头大象是很好的向导 - 195
1. 寻求安全感还是坚持自我?(丽莎的需求四方形) - 195
2. 受人尊重还是自我尊重?(斯特凡的需求四方形) - 197
3. 坚持独立自主还是选择相互支持?(彼得的需求四方形) - 199
4. 讨好他人还是做自己?(安娜的需求四方形) - 201
5. 归属其中还是保持独立?(塞巴斯蒂安的需求四方形)- 203
6. 公平高于一切还是追求自身的利益?(西比莉的需求四方形)- 204
7. 独自应对还是依赖他人?(马库斯的需求四方形) - 206
把自己的大象作为有用的向导 - 208
更好地分配精力和时间,去做让你真正感到满足的事情 - 223
致谢 - 231
· · · · · · (收起)
喜欢读"躲在蚊子后面的大象"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躲在蚊子后面的大象"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咨询师,我为什么不快乐 6.8
-
- MBTI 7.2
-
- 耶鲁的心理学第一课 7.7
-
- I型人格 5.7
-
- 不委屈自己、不伤害他人的说话之道 8.6
-
- 好好告别 8.7
-
- 如何在黑暗的房间里找到一只黑猫 6.9
-
- 我没那么好,也没那么糟 7.9
躲在蚊子后面的大象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41 条 )
论坛 · · · · · ·
助你摆脱情绪困扰,重拾快乐的心理学之作 | 来自铿锵玫瑰 | 3 回应 | 2024-08-28 21:38:54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生活/身体/性灵 (🦉的瓦涅密)
- 我的书 (汪金卫)
- 2024年购书目录 (思郁)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 】2024 (普照)
- 心理学-治疗自己(重要) (菲常雨)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躲在蚊子后面的大象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小熊 2024-09-04 16:54:23 上海
更像心理问卷调查,看下来一般。
31 有用 Lieb 2024-02-28 19:06:22 新疆
最有用的信息已经写在了标题里。
254 有用 王思Wang 2024-03-28 15:45:20 新加坡
书里很打动我的一句话是:作为一个成年人,你不再是从前那个无助的孩子,你有更多的选择,也更有能力去应对一切。
49 有用 炳叔 2024-03-15 16:52:44 北京
七种典型的大象 1.我害怕失去(呵护)工作 2.我没有(受到尊重)卷的能力 3.我无法(划定自己的界限)按时睡觉 4.我渴望(得到重视和尊重)情绪稳定 5.我感到(格格不入)自己很废柴 6.我总是(不得不退让)逃避爱情。 7.没有人在乎(我)我的欲望
9 有用 写信给三毛 2024-08-31 13:01:20 浙江
偏重精神分析学派,“蚊子”指表象上几近本能的情绪波动,“大象”是深层的未被满足的基本需求,也可以算是过去经历、经验累积成的轻度心理创伤吧,只不过表现没那么极端、剧烈。跟偏重阿德勒心理流派的《被讨厌的勇气》《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等心理科普作品相比,这本书的观点、视角并不新颖。主要是练习,更像是一本工具书,一张张自测的表格算是干货。但我个人感觉非量化的表格加之主观性比较强的自填内容,科学性是不太能保... 偏重精神分析学派,“蚊子”指表象上几近本能的情绪波动,“大象”是深层的未被满足的基本需求,也可以算是过去经历、经验累积成的轻度心理创伤吧,只不过表现没那么极端、剧烈。跟偏重阿德勒心理流派的《被讨厌的勇气》《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等心理科普作品相比,这本书的观点、视角并不新颖。主要是练习,更像是一本工具书,一张张自测的表格算是干货。但我个人感觉非量化的表格加之主观性比较强的自填内容,科学性是不太能保证的。很受填写者处境、心境的影响。用作自我梳理、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可能不错。小红书上对它的吹捧过度了,作为例子贯穿全文的几个案例故事性不强,而且作者在分析时归因都比较单一。3岁时妈妈生了弟弟,感到被忽视,所以衍化出做家务求表扬、求被需要这样的性格,我认为还是太想当然了。世界和人心都比这复杂……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