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許多中醫師認為中醫的歷史已經綿延幾千年,但基本上史學界一般認為「傳統中醫」是二十世紀的發明。在這本充滿企圖心的大作裡,作者採取一種全新的視角,追溯「傳統中醫」被發明的史前史。透過編織巨量的史料、細緻的論證和全景視野,構築出堅實的論點,層層分析下來犀利精闢,令讀者回味再三。雖然作者以理論為架構,但行文風格清晰又親切。對民國時期中醫史特別有興趣的讀者而言,本書是最好的選擇。——李尚仁,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出自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這本書不單只是中醫史,也不單只是西醫史,而是呈現醫學、科學和政治交織纏繞、共同演化的中國現代史。作者巧妙地使用時人「非驢非馬」這個有點貶義的詞彙作為書名,充分展現中國追求現代性的過程中,致力達成「科學化」時的各方張力。本書是一項非凡的成就,足見作者是一位頂尖的中醫史學家,也是「科學與技術研究」的重大思想家。藉由這本書,作者建立了一套概念架構,未來所有關於這個主題的研究,都將會受到此一架構所形塑。——Ruth Rogaski,美國范德堡大學歷史系,出自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想要過度高估此書的價值是困難的,史料豐富又有非常精細的理論分析。非常詳盡且全面分析二十世紀中國的醫學進展。不僅如此,這還是一本知識史和政治史兼具的著作,呈現醫學改革如何成為中國成功追求現代性的案例。本書將會適得其所地獲得經典之作的地位。——Nicole Elizabeth Barnes,杜克大學歷史系,出自Bulletin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在構想如何將批判性的跨學科研究——女性主義研究、後殖民研究或者科學研究——的洞察納入亞洲史領域時,人們常會想到兩種可能的做法。第一種做法是選擇性地採用某些批判性的語彙,這有時可能會促成一些真正的新想法,但整體而言研究取徑仍然大同小異;在另一種做法裡,亞洲史學家直接探索跨學科研究本身所關切的基礎議題,從而轉化了當被追問的問題以及進行研究的方式。在本書中,作者精彩地展示了後面這種做法。——魏美玲(Emily E. Wilcox),密西根大學,中國研究,出自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Journal
本書有許多優點,其中之一是,作者分析西醫如何不是中醫現代化的敵人,甚至可能是中醫科學化的助產士。另外一點是,本書是至今為止最好的一本書,去分析「國家」這個角色如何影響了醫學在中國的發展,中醫和西醫從十九世紀以來競爭病人的態勢,轉變成競爭如何與國家有更多的結盟。——姜學豪,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歷史系,出自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整本書充滿精細的分析、有說服力的論證和充滿啟發的見識。作者使用了許多國民黨官員的日記作為素材,加上官方文件和媒體報導,讓讀者得以窺見個人是如何看待公共巨變。——姜麗婧(Lijing Jiang),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科學和技術史學系,出自Studies in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Biological and Biomedical Sciences
這本書對於當代最重要的意義在於,作者指出我們不假思索視之為具高度同質性的領域,例如:現代性和科學,其實是充滿高度歧異性和眾聲喧嘩的領域。就像作者挖掘出來的圖像史料所呈現的,不論中醫或西醫,它們內部都不是只有單一社群或組織去獨攬整體的代表權,而是呈現出一個變動紛雜的混沌環境。——大道寺慶子,慶應義塾大學,出自Medical History
過去的歷史研究常將中醫史描述成傳統與現代的對立,不是聚焦在西醫在華史,不然就是傳統中醫史,但這本書之所以能脫穎而出就在於,作者將兩者的歷史合而為一。整體來說,這本書令讀者一捧起來就完全投入,背後蘊含完整的理論架構,論點無懈可擊。即使歷史錯綜複雜,情勢千變萬化,但本書並不會讓讀者陷入檔案細節的泥淖裡,作者施展精湛的敘事能力,總能清晰地疏理歷史行動者的鬥爭,帶領讀者穿越種種爭議的核心,貫穿歷史的分期。這是一則迷人的故事,而且將會大幅推進非西方世界的醫學史領域。——Emily Baum,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歷史系,出自Studies in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作者做了非常多的努力,從史料和二手研究中,提煉出獨具開創性的歷史作品。作者詳細研究主要歷史人物,例如:余巖、陳立夫和陳果夫,也描繪出民國時期和抗戰時期,政治和文化所處的大環境,甚至追溯至宋代的中醫大歷史的敘事邏輯。⋯⋯作者描繪了一九四〇年代之前,中醫科學化的歷史動態圖像,藉此質疑我們習以為常「西醫必將主宰一切」的假設。任何對醫學史、民國史、國民黨歷史,以及科技與社會研究有興趣的讀者,都應該可以從這本書找到洞見。——Tina Philips Johnson,美國聖文森學院,出自The China Quarterly
作者重新詮釋了十九世紀末到一九四九年,中醫和國家、和科學、和現代性的複雜歷史。本書超越了「中醫的存續」和「西醫的發展」如此二分的史觀,帶領讀者將焦點從單純的中西醫政治鬥爭,到「何謂中國現代性本質」的意識形態爭議。在這個新觀點之下,中醫不再是被邊緣化的犧牲者,而是主動參與打造現代國家的狠角色。⋯⋯本書帶領讀者看到中醫在制度、知識論和物質世界的重大轉變,還有中醫與國家、科學以及現代性的關係。任何對現代中國的醫學史、科學史和中國史本身有興趣的人都應該展頁開讀,中醫執業者和中醫管理單位也應該能從本書獲致真知灼見。——方小平,澳洲蒙納許大學(Monash University),出自Canadian Journal of History
臺灣大學化學學士、芝加哥大學化學碩士、科學史博士,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合聘教授,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創刊成員及副主編 (2016-2020)。
曾榮獲國際東亞科學、技術與醫療史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所頒發的竺可楨青年學者獎(2005)、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2006)、科技部傑出研究獎(2016)。
臺灣大學化學學士、芝加哥大學化學碩士、科學史博士,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合聘教授,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創刊成員及副主編 (2016-2020)。
曾榮獲國際東亞科學、技術與醫療史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所頒發的竺可楨青年學者獎(2005)、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2006)、科技部傑出研究獎(2016)。
所著Neither Donkey Nor Horse : Medicine in the Struggle Over China’s Modernity榮獲美國醫學史學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History of Medicine)所頒發之William Welch Medal (2016),以及中央研究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 (2015)。
Sean Hsiang-Lin Lei. Neither Donkey nor Horse: Medicine in the Struggle over China’s Modernit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4. x + 382 pp. Ill. $35.00. ISBN. 978-0-226-16988-0 Lei Sean Hsiang-Lin offers an exemplary example of how to situate t...
(展开)
2 有用 aspirin 2024-04-01 22:47:00 四川
仅读了导言和结论,听了雷的讲座,案例也大多都知道,看到各种案例是最有趣的。将实践作为首要之事,是牛顿之后所有理论的宿命,而医学本身也是最重实践的“科学”。这也给历史学带来了空间——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历史学著作的(真的好讨厌“现代性”这个概念啊啊啊啊太恼火了TaT)。只是科学之所以为科学,是对必然性的追求,对我来说,科学哲学总比科学史启发大。阴阳五行理论确实也是建立在表征的现代科学外(当然还有数学…... 仅读了导言和结论,听了雷的讲座,案例也大多都知道,看到各种案例是最有趣的。将实践作为首要之事,是牛顿之后所有理论的宿命,而医学本身也是最重实践的“科学”。这也给历史学带来了空间——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历史学著作的(真的好讨厌“现代性”这个概念啊啊啊啊太恼火了TaT)。只是科学之所以为科学,是对必然性的追求,对我来说,科学哲学总比科学史启发大。阴阳五行理论确实也是建立在表征的现代科学外(当然还有数学……)最有趣的科学系统了,莱布尼茨就比牛顿有趣多了!还是好希望有实践的机会== (展开)
1 有用 稼轩 2024-05-14 12:15:47 上海
本书聚焦民国时期现代中医的形成,勾勒出作为历史行动者的改革派中医师如何在“国家场域”内,主动利用国家权力,争取自身地位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现代国家、中医和西医是相互形塑的,从宣统鼠疫国家政权认识到预防医学在捍卫国家主权中的重要作用开始,到华人西医师利用自身在公共卫生上的优势在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卫生部,传统医学面临挑战,同时也从与西医的斗争中认识到拉拢国家权力的重要性。以废除中医为契机,传统医学的从... 本书聚焦民国时期现代中医的形成,勾勒出作为历史行动者的改革派中医师如何在“国家场域”内,主动利用国家权力,争取自身地位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现代国家、中医和西医是相互形塑的,从宣统鼠疫国家政权认识到预防医学在捍卫国家主权中的重要作用开始,到华人西医师利用自身在公共卫生上的优势在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卫生部,传统医学面临挑战,同时也从与西医的斗争中认识到拉拢国家权力的重要性。以废除中医为契机,传统医学的从业者实现了自我政治化。“辨证论治”的提出与前现代的医学之间存在巨大的断裂,但中医与国家政权结合的策略则是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别而具有延续性的。 (展开)
1 有用 καιρός 2024-07-23 14:34:38 山东
或許所謂國醫洋醫雜種醫(還有誰是純血嗎?)都輸了,畢竟麻黃常山黃花蒿都長在了實驗室里
6 有用 momo 2024-03-31 20:15:28 安徽
群友说的对,某种意义上跟《中文打字机》是相同类型的替身。
1 有用 小时 2024-05-03 15:22:20 北京
中医不是现代化的旁观者,也是参与者,在中医自身的改革,西医与科学、国家政治三者的交互作用下,它变成了此种模样。 花了135买了纸质版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