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性时代 短评

热门 最新
  • 2 韧勉 2024-03-31 13:08:03 北京

    本书以偏向纪实文学的形式展现二战后1945-1955年间德国社会重塑的社会学著作,作者指出即便战后男性人口严重短缺,但是西德国内妇女只占工作人口的8%,且基本没有妇女的平等地位。等到十年左右社会的阵痛期来临,由于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诱发诸多家庭、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女性独立、女性平等等社会议题才被政府所重视。在这十年成年的德国人,作为百废待兴的一代人,他们面对着一个更为扭曲的现实是,当境外人士将德国的崩溃视为德国人重新社会化的机会时,境内的德国人却刚刚开始对德国陷人集体性犯罪而感到担忧。当现今的我们如此轻描淡写地说出“肇事民族”这个词时,德国人曾觉得自己是在战后才成为罪犯——因为他们偷窃了土豆和燃煤。在所有的针对战后法制意识之沦丧的思考中,这些事实根本就没有被作为众多理由之一而被提及。

  • 7 乙左左 2024-03-20 20:23:06 福建

    可能被忽略的战后德国重建历史,从人性和日常的变化入手,保有真实史料的独特视角下,写得生动而吸引人,不少描写都非常出彩,聚焦的是城市重建清理瓦砾的女性们,废墟风景所带来的视觉冲击,盟军控制下的难民营,被迫迁徙的难民,也有非常日常的故事,比如幸存下来的人们是如何沉浸于舞蹈和情爱,切入战后男性缺少的问题,饥荒导致的犯罪,艺术与文化又是如何为政治发挥作用,研究战后德国社会各个层面的适应与转变过程,最后以雅斯贝斯的灼见结尾再适合不过了。

  • 5 disguiser 2024-03-23 22:31:16 辽宁

    和同类作品相比广度有余,深度不足,建议对比其他同题材作品阅读,效果更佳

  • 2 个人走舞王路线 2024-03-25 16:44:24 河北

    或许盟军的管制是俾斯麦时代以来德国问题的最好解决办法。个别介绍战后整个欧洲的章节缺乏二级标题因而显得混乱,涉及到的各路鱼龙当然只是战后欧洲的冰山一角。在废墟瓦砾堆里干活的妇女,被解救出的饱受资源匮乏的劳工,对迁徙难民的管理与排斥都暴露着脆弱的人性。人们鼓励贪婪,只活在当下的狂欢,新生的生命热情足以抹杀阶级差异。与多年未见的丈夫或父亲重逢时的个中冷暖,非当事者恐无法体会。女性地位上升、色情活动激增得益于战争让男人世界土崩瓦解。德国女性是德美友好的先驱者,更担起德国得以生存的重任,抢劫与黑市横行的无政府状态成为冒险者和好奇者的乐园,新出台的德国马克和甲壳虫汽车都昭示着新时代到来,成为冷战战场的艺术领域是见证分裂德国的活化石。充满希望的年代最令人向往,似乎一个民族来自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向何方。

  • 2 鱼子烧 2024-04-15 23:14:06 重庆

    长句的翻译太灾难,常常让人反复读才能勉强理解。283页同时出现两处校对错误,351页又一处。

  • 2 占士鯊 2024-05-05 00:27:55 广东

    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不愿意承认德国人也是二战受害者。

  • 1 宝木笑 2024-05-23 10:58:47 山东

    这更像是一部出色的黑白纪录片,哈拉尔德•耶纳用冰冷克制的细腻镜头,记录下了1945—1955战败德国的人间世。镜头里没有宏大叙事,没有慷慨激昂,甚至没有守望相助,只有无尽的废墟和冷雨,还有一群仿佛尘埃般灰色的人。没有抵抗,没有游击队,没有“一亿玉碎”的疯狂,这个数量极为庞大的群体麻木而激烈地活着。哈拉尔德忠实记录了他们为了一小条黑面包、一小桶煤或是半块黄油而相互撕咬,毫无感情地去偷去抢甚至去杀,也记录了在物质和精神双重轰毁的情况下,这群人冷静地去忍去抗去拼,似乎毫无痛感。柏林铅色的铁幕下,整部书用黑与白勾勒出生命的幻灭与无常,但无论如何,他们依然像狼一般活了下来,并完成了对于生命存在意义的终极拷问和回答。

  • 1 甲乙丁儿 2024-03-27 02:48:30 山东

    第十章或许可以单拎出来再写一本。战后80年,从集体回避战争罪责到世人皆知的“彻底反省”,再到自豪于“反思”以及在巴以冲突中无条件支持以色列。除去政治制度和经济崛起,去纳粹化的德国和德国人何以走到今天,会是个很有趣的话题。

  • 1 2024-05-22 23:36:52 青海

    现在看来勃兰特的惊天一跪和德国在巴以冲突中的立场,作秀嫌疑很大。后记太短,意犹未尽。

  • 2 陈韵如暴言录 2024-03-13 17:49:21 北京

    值得慢慢读的一本,写的挺有意思也不乏洞见,M里比较值得一看的一本,是蛮喜欢的

  • 2 殷顽民 2024-03-22 21:52:38 湖北

    战后十年德国人重建心灵废墟的历程,残垣断壁的家园、基本生活物资匮乏、东部国境线变迁引发的人口西迁、百废待兴的产业等等留下的物质层面的重建工程固然浩大,但本书重点剖析的却是战败和极权制度覆灭对民众心灵的巨大冲击:他们如何找回失落的文化精神,又如何将自己与战后的新世界、新体制调适,从幸存到开始新生活。书中全面而生动地描绘了德国复兴神话前夜真实而混乱的百态,普通德国人(主要是西德)在精神层面的种种痛苦转变为随后的经济起飞和文化重塑奠定了基础,但也留下了若干隐患(例如集体罪责问题)

  • 0 江海一蓑翁 2024-04-25 20:54:48 江苏

    理想国品质与问题意识上佳的口碑丛书——“M译丛”推出的新著,聚焦1945-1955年纳粹政权崩溃后重建语境下德国的社会文化生活。作者令人叹为观止地运用了包括摄影图片在内的海量社会史史料,并在政治史与社会史相对照的视角下,为读者还原了纳粹罪恶反思、大国政治角力与经济艰难重建背景下德国居民的日常生活与社会文化动态。在这一书写当中贯穿的三个问题意识,让本书具备了“往事并不如烟”的当代现实观照意义——一是人们之于战争伤痛的迅速遗忘与战争造成的废墟文化的戏仿与景观化挪用;二是在以消除罪恶的正义与政治正确的名义下,造成的饥饿、暴力、劫虐等种种不亚于罪恶本身的“平庸之恶”;三是权力支配与复杂人性作用下、围绕纳粹与战争罪恶反思展开的记忆与反记忆的持续斗争。

  • 0 ly的读享生活 2024-04-14 15:41:58 浙江

    这部作品为我们提供了特别的视角。这是“他人即饿狼”的“狼性时代”,为了活下去,很多时候,女人们也只能不择手段,做出很多恶劣行径,可是,狼是一种社会化程度很高的群体生活的动物,而女人的社会化程度往往高于男人,女人热爱家庭、热爱社交、热爱她们自己,她们产生了强烈的自主意识,也因此,她们在这部德国战后重建史中焕发了别样的光彩。

  • 0 元宇宙之声 2024-04-12 08:51:29 浙江

    像本书第二章中所描述的,战争中所留下的大约5亿立方瓦砾需要清除,“每个幸存的居民头上都分摊着40立方米的瓦砾”。 经过奇迹般的经济建设,德国现在早已是一个美丽的国家了。然而法西斯主义及战后阴影下为求生而不断产生的精神瓦砾,也许还远远未曾彻底清除殆尽,对于战争和杀戮的沉默,也许象征着这堆巨大的瓦砾已经被经济繁荣的表象深埋。 意识形态的纷争,在这一个时期展现的淋漓尽致。没有人能讲清楚是非,每个人都在争论自己为什么这样活着。 人类啊,为何总是如此要难为自己。

  • 0 2024-04-10 23:09:46 江苏

    全景式系统的二战后德国十年实录。知耻而后勇,战后崩塌的生活,掠夺偷窃以及黑市以及重建。

  • 0 王小差🐺 2024-04-16 20:04:03 北京

    这本书可以看作埃文斯帝国三部曲的后续,继“到来”、“当权”和“战时”之后的“战败”。本书的配图是点睛之笔。战败后的德国,既不是欣欣向荣的战后重建,也不是受害者身份的自艾自怜。在废墟上的德国人,是对理智的强调和对政治觉醒的悲怆齐头并进,这是深谙机会主义的疯狂宣言。帝国的轰然倒塌使得原始市场力量的野性博弈和平均配给的理性分配长期共存,直至货币改革如同“平均卡”一般将全体德国民众的储蓄平均至每人60马克。德国民众既没有对纳粹进行报复,也平静的接纳了占领军,到2005年,在德国自己的历史叙述中,他已经成了二战的胜利国——庆祝德国民主制度的成功。这种迅速发展给最具有思考力的人都没有留下思考的余地。

  • 0 Jenny007 2024-04-22 12:07:35 山东

    1945年战后那段“他人即恶狼”的时代,是德国人在人性深渊的边缘苦苦挣扎的时代… 一种特殊的集体现象出现在彼时的德国,即【求生的本能屏蔽了罪恶感】。拒绝思考,让人们对人类这一物种的文明程度和彼此的信任度产生了致命的动摇,并持续至今… 从基督教从未在【认罪主祷文】中明确提及犹太人,到托马斯-曼的拒绝声明和他对“内心流亡”的文人的集体攻击;从阿登纳总理对纳粹分子的宽大处理和一系列政策法规推行(盟军亦有助力),到汉娜-阿伦特所亲睹“全体噤声”的那种无助且顽固的、伤害他人的沉默,再到卡尔-雅斯贝尔斯所呼吁的《罪责论》……所有因素杂糅在一起,却成就了一个战后崭新德国社会的诞生。 意识形态幻灭、追求平静文明体面生活,以及盟军干涉,让德国民众逐步走出纳粹主义的阴霾。但对于历史的反思与讨论从未终止…

  • 0 老猫LaoMao 2024-04-23 10:58:43 浙江

    全面生动叙述了德国人战后10年的生活状态

  • 0 你好阿唐 2024-04-13 22:57:07 辽宁

    读完真是佩服德国的女性:德国战败后,女性开始清理城市废墟重建家园;面对不确定的命运,她们没有沉沦,而是选择舞蹈;她们的丈夫,男人们参加了战争,破坏了国家,而女人们重建家园、维护家庭;她们从未放弃教育孩子,在战败年代成长的孩子,居然比1945年出生这一代整体素质要高……

  • 2 nights 2024-05-09 16:47:48 北京

    这本书读下来结合以色列的所作所为,只能说德国人唯一需要反省的是没有最早造出原子弹(本人到访过奥斯维辛和泰瑞辛集中营)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