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浪漫的书评 (26)

谁懂爱情吗?——《爱上浪漫》小记
对于爱情,我稍年轻些的时候,总以它作为我生活幸福的标准。有人爱,有人爱我,我便是幸福的;如果缺一,则幸福无从谈起。我以为我懂,但是现在想想,那些都是年轻时的激情,荷尔蒙的驱使让我对于爱情有一种“牺牲一切”的渴望。 不过慢慢地,经过几次伤心,我也开始收敛,开...
(展开)

有些人必然不属于爱情
老实说,《爱上浪漫》中的道理早就懂。 而艾丽斯对于她不同年龄层所需要的不同的男人的分析也是正中下怀。现在,在我们还拿着父母的钱招摇撞骗的时候,确实,我们需要的男人是一个可以和你进行心灵交流的人。所以说,大学之前的爱情都是无比纯粹的,为爱而爱,电光石火。 所...
(展开)

德波顿最新作品中文译名征集令
2004年4月上海译文出版社重磅出版阿兰·德波顿平装本文集:《爱情笔记》、《哲学的慰藉》、《旅行的艺术》、《亲吻与述说》、《爱上浪漫》、《拥抱逝水年华》一套6本,当年5月,译文出版社盛邀德波顿本人访华,引起国内读者极大关注,之后相继推出《身份的焦虑》、《幸福的建筑...
(展开)

爱上误以为是爱情的爱情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爱上浪漫》是德波顿以一位年轻女性艾丽丝的视角来剖析她在一段恋爱中的种种遭遇。小说只是一个引子,更多的是对这段恋爱状态的分析,思考。爱情的产生,深入了解对方,混杂着喜悦,不安,挣扎乃至最终分开。 艾丽丝的不自信,以及过于顺从埃里克的性格,使得爱情的天平始... (展开)
爱上的不是特定的某个人,而是爱上跟那个人在一起时候的那种美好的感觉
我能吻你吗? 可以,不过在这之后你也得让我吻你。 ……对话停留在这个看似美好的地方…… 找一个志同道合,能共用一套语言系统,能让你感受到生活是多么美好,能让你拥有better than better状态的那种人。性格,是既需要作者也需要读者的一门语言,就像上周末去az家蹭饭时总感...
(展开)

兴趣残余之后的写字热情
我写了很长一段文字,然后不见了,于是就失去了再写的欲望。欲望来得快,去得也快。 总之就是两性关系如果非要用心理学、精神分析和哲学来解析的话,浪漫何存。 书中理论的可取之处: 关于男人—— “她无法忘记这架波音飞机的机翼是在华盛顿州西雅图由一群工人装配而成的,这...
(展开)

《爱上浪漫》读书笔记
1. 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比作是一个滚筒洗衣机,或者是一个一步一步向上的阶梯。滚筒洗衣机意味着人生的处境和心情都是循环往复的出现,而向上的阶梯意味着人生可见地慢慢变好。如果一个女人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方向是滚筒般的生活的话,需要警惕不要被这样的人生所影响,拖累了自己向...
(展开)

用精致的理性去分析感性的问题
之前读了三本德波顿的书,《爱上浪漫》是第四本。 爱情、婚姻等等很感性的问题,中国人俗称家务事,自古清官都断不了。到了德波顿这里,引章摘句,理论详实,再辅以图案、表格、数据等,层层剖析,用精致至极的理性思维和文字,把这些家务事说得明明白白。 德波顿在英国是个好...
(展开)

关于人与人之间的理解
按照维特根斯坦的观点,他人对我们理解的范围标示着我们的世界的范围。我们免不了生活在由他人的看法所构成的框架之内 - 由于他人理解我们的幽默, 我们才显得风趣;他人理解能力强,我们才显得聪明;他人豁达大度,我们才显得慷慨大方;他人偏爱嘲讽,我们才显的话中带刺。性...
(展开)

爱情不一样,爱情其实都一样
没有多少现实爱情经历的人(比如我),是否应该读这本书? 我的答案是,应该读。 这可能是这世上关于浪漫的最不浪漫的故事,读者最好不要奢望从中轻松地得到什么“教益”,它只是一个你检阅自我的机会。 我想,能够获得乐趣的阅读从来就不轻松,正如爱情一样。 喜欢这本小说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