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的焦虑 短评

热门 最新
  • 26 玉翱 2013-05-15 22:56:04

    我觉得,爱好喝心灵鸡汤的人都该读一读这本书。不过还是得说,前面分析身份焦虑的成因相当精彩,后面的解决办法读起来便有鸡肋之感。毕竟每个人解决身份焦虑的方法与正处于的阶段都不一样吧。

  • 19 死于2024 2013-08-20 01:40:34

    给三星有点儿冤,四星又真不值,道理说得很浅显,但在解决问题方面真心不给力,另外就是德波顿大大讨好读者的痕迹过于明显,甚至有啰嗦絮叨的嫌疑

  • 13 慕容素衣 2013-11-27 19:07:52

    像我这种焦虑的人,特别需要看这类书,只是看了后还是照样焦虑

  • 11 查克同志 2013-05-19 15:15:40

    身份地位的焦虑是社会发展的副产品。信息的流通,阶级的抹平,更多的机会,民主政治等都使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被拉近,而嫉妒往往又来源于与自己同级的比较。作者认为,化解身份焦虑的方法是一种迪欧根尼式的“理性遁世态度”,用理性的思维过滤无意义的比较和话语。作者德波顿善于引用总结大量书籍,他的书也像一篇篇书评。

  • 5 Ying 2014-12-07 22:02:09

    via Xiaoyu reread 叔本华问,如果一个音乐家已经知道,除了一两个人之外,所有的听众都是聋子,那么是否还会因这些听众发出的震耳欲聋的掌声而沾沾自喜呢?

  • 9 春花 2017-12-27 21:56:21

    金钱名声等只能视为爱的表征或是获取爱的途径。对一个人最残忍的惩罚莫过于给他自由,让他在社会上游荡,却又视之如无物,完全不给他丝毫关注。这也就是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没有他人之爱,人类将失去自信。未成年时我们是周围人关注的中心,一旦成年,就意味着我们得在这满是“势利鬼”的世间争取一个位置,这些人的影响是是我们产生身份焦虑的关键所在。其最关注的是权力,权力发生改变他们所崇拜对象自然迅速改变。而深藏我们内心的恐惧才是势利的唯一根源。我们嫉妒的只是我们同一阶层的人即比照群体。如休谟说产生嫉妒的不是自己与他人的远远不成比例,反而是我们的相互接近。以前不平等是社会规律,因而即使在严重不平等也不会引人注意。而现在平等了,人与人之间差异甚少,正因如此哪怕细微的差距也会明显起来。

  • 5 Zhuo 2014-04-19 21:52:14

    给身份焦虑者灌下一碗严肃的鸡汤。如果一个人很不幸没混好,很可能是因为不适合商业时代的价值观;如果非要寻求平衡并且找到点身份,古往今来哲学艺术宗教政治波西米亚总有一个圈子适合你;如果还tm焦虑,至少说明对生活还有点追求。

  • 3 thezxz 2013-10-02 12:39:30

    基本就是对我已知的一些梳理整理,讲得也不够深,没什么惊喜,三星半

  • 2 采花贼欧亨利 2013-12-18 18:45:04

    买完才发现电子版的书比纸版还要贵...orz...

  • 1 朱兔兔 2009-08-07 00:43:52

    我依然焦虑。

  • 1 晓榕 2015-11-07 12:25:58

    毕业几年,焦虑一直常伴左右。最糟糕的是想要突破自己却又安于现状。第一年,喝过了太多的鸡汤,依然过得不好。第二年,开始尝试突破,工作、独处、考研、中级,总算是迈出了第一步。慢慢地,找到了自己,开始诚实地面对自己。正如书中:人类对自身价值的判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我们的自我感觉和自我认同完全受制于周围的人对我们的评价。

  • 1 清秋 2013-11-11 18:43:05

    看了他的TED演讲,INFJ~语速极快,哈~我能辨别英国口音了,很喜欢英国口音哇~

  • 1 郝院长 2019-01-12 08:52:59

    并不是严谨的社会学或哲学书籍,而是一位博闻强识的作者的知识体系梳理,或可列入“文化观察”。想到这本书在英国有一档电视节目,就能大概评判出他的通俗程度了。不过比起ted演讲,比起公众号文章,比起鸡汤,这本还是要严肃认真许多,语言也算精炼有趣。同时觉得第二部分要比第一部分更好。翻译有小错,但总体流畅不影响阅读。挺适合高中到大学的人读,英文版应该也能学到不少东西。

  • 1 sdhjl2000 2014-04-27 15:58:55

    读了一半,感觉有点重复。需要尊重去等级化导致的焦虑。哲学理性思维?其实是看扁其他人不在依赖评价但必是孤独的,社会评价是否影响社会资源的获取,遁世的观点是如何舍弃

  • 0 苏豆芽 2013-05-03 08:42:52

    !!!!,!

  • 1 Wang 2010-12-17 13:57:08

    一本引用各种名人及历史典故论证身份的哲学作品

  • 1 #_N%0-# 2013-08-28 01:35:32

    对于尚未明晰价值判断的我,当然是感谢这本书的。对财富、美德、幸福、成功等作了全面的审视,唯有理解,才不会焦虑恐惧。处理好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终是个漫长的课题。

  • 2 lady 周 2013-08-18 12:38:40

    在理解并尊重这个社会群体的判断方法的同时,对自我依旧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并且在精神上绝不流于庸俗,是所有职业人需要努力去做的。

  • 0 江凌 2018-08-04 19:34:35

    希望阿兰德波顿以后写点干货文章,一本书读下来,属于他自己的观点大概就三页吧。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