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 短评

热门
  • 3 江海一蓑翁 2024-04-06 17:04:23 江苏

    世界顶级中国研究学者薛爱华先生关于唐代的南方意象研究的一部名著距离中文初版十年之后的又一次修订再版。译者程章灿老师多年来从事历史文化普及写作的经验,以及君子不器的知识积累与治学风范,给这部文笔优美、且涉及多元学科的经典作品的翻译质量带来了保障。之于国内的阅读、研究与传播而言,本书中之于唐代南方何以独特、何以为“南方”,以及何以为中华之“南方”的三重论述,为今日之深度读者与研究者,理解南方文学与南方文艺之研究和书写,以及南方之中华文化属性,提供了一流的研究文献参考。值得关注和细读。

  • 1 拉布拉布 2024-12-27 18:04:21 河北

    内容零散,确实是从图书馆做的小卡片。

  • 1 日和 2024-11-07 23:48:38 广东

    迷信龍眼樹上的象鼻蟲有強大魅惑功效的絕對是剛來的漢人…

  • 1 以逆为名 2024-04-10 21:31:07 江苏

    薛爱华的这部《朱雀》与他的代表作《撒马尔罕的金桃》是非常类似的,都有着名物学的外表和观念史的内核。书中所涉及的“唐代的南方”包括现在两广、云贵和越南北部地区,在当时还属于蛮荒之地。随着大量人口的南迁,唐帝国南部的景观逐步被祛魅,山川风物渐为人所知。但对身居中原的人来说,遥远的南越之地依旧充斥着烟瘴、野人、奇花异草和惊涛骇浪,即令人恐惧,又令人心驰。 由物质文化入手考察“南方意象”,不仅可以从侧面感受唐代人的精神世界,还可以了解南方地域的社会发展程度,可谓一举两得。翻阅本书,时常惊叹于作者渊博的知识面。他广泛地利用了诗词、游记、杂文和方志材料,又辅以西方文学家和探险者的奇思妙想,吹散了朱雀栖息之地的迷雾,照见了中古时代人们对南越的种种迷思。这看似松散却又聚沙成塔式的写作方式,非常有趣。

  • 2 续白一十七画 2025-01-25 01:20:59 河南

    太冗杂且细碎了,选择性地浏览了一部分内容,阅读体验堪称痛苦,完全是南方博物志的感觉,写得比学术随笔还随意,现在只感觉我这辈子也接受不了博物学的路数…… 总体而言,这本书极重陈列而几无分析,史学价值极其有限。考虑到时代因素,这本书(尤其是作为域外著作)大范围的名物涉猎的确知识普及之用,但放到如今来看,其大段大段的陈述充其量是个高级点的百度百科,薛爱华的知识储备在信息化的当下甚至已经稍显劣势(譬如他不知道“竹马”的意思)。 薛爱华称自己并不想让过去变得“观念化”,这一点倒是的确做到了,大量“实在的”历史景观被摞在了读者眼前,也许真能部分地还原唐代的南方世界吧。 虽然不喜欢这本书,但我还是蛮敬佩薛爱华的,这本书里对于古今音变的高度关注以及尝试性还原很令人动容,学术关怀已经远超了国内众多学者了。

  • 0 蛋煮白石 2025-03-02 15:24:26 安徽

    真有趣。类似于博物学

  • 0 殷顽民 2024-06-20 17:04:51 湖北

    比起八年前,读过了一些新文化史作品后,更能领略本书的妙处了

  • 0 去年胜赏曾孤倚 2024-04-26 15:15:49 湖北

    译者谓“薛爱华精心选择书名,选用意象优美而富有吸引力的词汇,先声夺人,吸引读者”,书名中的朱雀却压轴出场,如此当然有以之作为“一个统合的视界”之用意,并为此前章节博物志式写法作结。官方祥瑞记载中的朱雀却难以在现实中寻得形类、颜色相似的鸟类,以此“虚构的意象”来涵纳对南方绵绵不尽的想象和接受,确属妙思。只是如何以现代学术的眼光来看待这种近似为己之学的研究,则与钱默存评价问题适成对应。

  • 0 书为悦己 2024-09-10 16:39:33 重庆

    078 南越深究 汉学家就是如此考究

  • 0 春与秋其代序 2024-09-13 09:50:03 北京

    参考李丹婕老师书评。本书所谓南方,指岭南与安南,运用唐人笔记(如《岭表录异》、《北户录》)和诗作(如宋之问、张九龄、元结、皮日休),从物质切入,以相当活泼诗意的方式再现“南方”。本书结构相当松散,近乎随笔札记,章节间联系不足,矿物质、植物和动物三章篇幅最长,读来相当痛苦,因我对博物学并无兴趣;反而喜欢世界、天与气、陆地与海洋三章,私以为此三章能显示汉学家的治学长处:旁观者的新视角,极具启发性。本书有大而无当之嫌疑,虽在某些章节有历时性分析的尝试(唐诗人中前期与后期对大象的写法折射出心态变化),但基本将唐代视作笼统整体,读来主题不够突出,然而毕竟是“陈年旧作”,不宜求全责备。

  • 1 颂鱼 2024-10-28 21:56:16 浙江

    汉学在异域的眼睛里会有另一种隔着纱的风情

  • 0 荒腔走板 2024-11-10 17:56:18 江苏

    只能仰望

  • 0 祝梨𓅿𓅹 2024-11-19 18:15:01 上海

    愁听猩猩啼瘴雨。

  • 0 叶玄华 2025-02-27 14:39:30 北京

    个人兴味角度非常非常喜欢,写作与翻译的工作量十分恐怖,坚实的人类学和历史语言学基础背后,是两重的眼的观照,作为生物个体对另一群生物个体及生存环境的好奇、敬畏与幽微的内心较量,调用东西古今围绕热带风物的记述,感官比照浪漫而富于想象力,不禁遐想要是入学当年就读了撒马尔罕的金桃可能会去做中西交流史……用文化殖民局限批判实在有些对牛弹琴,唐人乃至更早已有南北问题,这是地球online主流文明立足北温/北亚热带的人类中心主义痼疾,发掘认知路径和宇宙观概念的相似性明明更好玩一些……

  • 0 吴三尧 2025-02-28 19:45:01 四川

    南越风物志,资料详细程度可称得上百科大全,作者很注重北方文人与南方地区的互动,被诗人们无视的物种,作者还会替“它们”可惜。 叙述不够清晰,经常将南岳地区、热带地区,唐代诗人、现代科学家言论混在一起

  • 0 地瓜骑士 2025-03-26 17:05:39 重庆

    读至70页。

  • 0 joejoe 2025-04-22 23:55:51 中国香港

    百科全书式的分类,所以不少都可以继续延续,写得比较好的是对古诗的一些解读,其他涉及历史地理志的有点表面。

  • 0 小橘灯 2025-03-05 11:57:58 浙江

    匆匆两小时翻看;柳宗元、赵佗、刘禹锡、南诏、安南、宋之问、张九龄、惠能、韩愈、李珣……朱雀和南方的链接依然是值得追问的谜。

  • 0 Erjunly 2025-01-02 21:25:33 重庆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