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在所有表面自由的行为中,总有一种无处不在的被囚禁感,契弗有着自己的哲学理解,以一位48岁的教授弑兄入狱为故事舞台拉开序幕,在光怪陆离的猎鹰者监狱之中,他看到了比自己生活中更为黑暗,像深渊一样的那一面。在一个充满虚荣与伪善的中产家庭之中,婚姻成为他们最后的遮羞布,也是一种囚禁,形色的人物在这场舞台剧中接连登场,污秽的荒诞,荒唐事件在每个人的背后通过交谈全都展开了,这一切都乱了套。无比的真实,独特冷峻的幽默,甚至有些粗俗的语调,契弗生动的写着于当下社会巧言令色的中产家庭成员的精神状态,拥抱堕落,腐朽的愚昧又可怜的行径,偶尔悲悯的目光垂下落在下一代的命运臂膀之上,却因为没法给出任何解脱的狼狈躲闪开来,忌讳任何无能的救赎,这是猎鹰者监狱人与人约定俗成的规则,不是因为虚伪而痛苦,而是因为痛苦更加虚伪。
3.5 虚假的长篇小说,缺乏起伏,没有节奏,只是把狱中生活和对狱外的生活回忆交叉堆叠起来,彼此之间缺少内在的、紧密的关联。小说固然写出了美国中产生活的空洞、虚伪和混乱,但充其量只是一些讽刺画,过于表面。契弗真正趁手的小说形式还得是短篇。
监狱是囚禁,婚姻是囚禁,性别身份也是囚禁。契弗写的人物就是在经历了几重的封闭后,内心的自我才得以逃出。
契弗的小长篇,弹园村,恰似天堂,还有这本,都挺好看的。期待他的日记。
不能说很不好 但也谈不上很好 监狱实景描写的各种人的性苦闷 把我看的眉头一皱又一皱 契弗本人是美国东北人 用的语言风格也是这个味儿的 监狱浓缩美国整体吗 我不敢苟同哇
看得到索尔贝娄亨利米勒和品钦看不到他自己 感觉就像读完第一章就知道要弹什么调 剩余的章节只希望他弹快点 契弗的所有灵光都闪现在弹园村和未收录的十三篇了
#103 不知不觉就看过了契弗的后三部长篇作品:《欢迎来到弹园村》《猎鹰者监狱》《恰似天堂》。这部关于吃牢饭的小说显然把整个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图景融入到铁窗生涯里去。糟糕的原生家庭(导致杀兄)+糟糕的从军经历(导致吸毒)+糟糕的婚姻(导致性苦闷)形成了囚禁主人公的三重监狱,与之相比,猎鹰者监狱简直是天堂(让我想到张继聪那句“坐牢是香港年轻人的唯一出路”),尽管那里全是罪犯和性的倒错。和斯蒂芬·金笔下的越狱壮举相比,契弗的人物当然缺乏那种能力、耐心和信念,但依然向往着灵魂的自由,于是投机取巧试着逃走,闹出了不少笑话。
不知道在看什么
粗度,3.5 星。婚姻是场囚禁,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去。
这大段混乱的意识流,把我拉进了吸毒者的精神世界,像欣赏完几段像素极低的录像带,摇摇晃晃,只剩眩晕。看到美国人也像我的人生一般空虚、不知去向,也就安心了。
翻译的是个啥啊我的天
不知道从何处知道了这本书,根据路途选择书籍的厚度,飞机上读完的,没有感觉特别能读清楚在说什么,可能是文化差异,也可能对于这种题材的小说涉猎较少,现在想想有点看黑白电视的感觉,有点荒诞,多数是批判,关于社会制度,关于人与人的关系,关于家庭,以及西方文化中普遍的个人主义,同性的感情等等,确实是猎奇者的态度来看的,两次不同书中人物的越狱,是荒诞且有深度的存在,为什么是和教皇一起,而且发现了还没有揭穿;另一次是装尸袋,是不是有重生的意味?我还在想,越狱之后会不会回归家庭,一切都是未知。
讽刺美国自由主义的伟大小说,正如本书中通过一座监狱来体现已然腐朽的美国社会一样。契弗是这样形容自己的国家:“在所有表面自由的行为中总是有一种无处不在的被囚禁感。”在监狱里有各种各样的人从百万富翁、部长、副州长到小偷、强盗、杀父者等等,在一开始监狱便为犯人打下了等级,在表面自由的行为中透露着狱警的默许比如在养猫那一幕人永远不知道界限在哪里。在监狱环境里人比外面更渴望交往与共情其中对同性恋的看法也颇有玩味。在沉迷于这爱时首先怀疑自己为什么会爱上他然后自辩自答内心说着不行却一步步踏入深处。其中“绿帽子”的看法亦是一种对比,只不过是金钱之间的交易而已,这部作品可谓不可不读作为了解美国社会的一部佳作。
> 猎鹰者监狱
3 有用 四火火火火 2024-07-27 16:37:54 山东
在所有表面自由的行为中,总有一种无处不在的被囚禁感,契弗有着自己的哲学理解,以一位48岁的教授弑兄入狱为故事舞台拉开序幕,在光怪陆离的猎鹰者监狱之中,他看到了比自己生活中更为黑暗,像深渊一样的那一面。在一个充满虚荣与伪善的中产家庭之中,婚姻成为他们最后的遮羞布,也是一种囚禁,形色的人物在这场舞台剧中接连登场,污秽的荒诞,荒唐事件在每个人的背后通过交谈全都展开了,这一切都乱了套。无比的真实,独特冷峻的幽默,甚至有些粗俗的语调,契弗生动的写着于当下社会巧言令色的中产家庭成员的精神状态,拥抱堕落,腐朽的愚昧又可怜的行径,偶尔悲悯的目光垂下落在下一代的命运臂膀之上,却因为没法给出任何解脱的狼狈躲闪开来,忌讳任何无能的救赎,这是猎鹰者监狱人与人约定俗成的规则,不是因为虚伪而痛苦,而是因为痛苦更加虚伪。
1 有用 狄狄 2024-08-06 11:50:06 云南
3.5 虚假的长篇小说,缺乏起伏,没有节奏,只是把狱中生活和对狱外的生活回忆交叉堆叠起来,彼此之间缺少内在的、紧密的关联。小说固然写出了美国中产生活的空洞、虚伪和混乱,但充其量只是一些讽刺画,过于表面。契弗真正趁手的小说形式还得是短篇。
0 有用 马戏团🎪 2024-08-02 17:09:01 上海
监狱是囚禁,婚姻是囚禁,性别身份也是囚禁。契弗写的人物就是在经历了几重的封闭后,内心的自我才得以逃出。
0 有用 布拉格西 2024-09-01 18:27:52 上海
契弗的小长篇,弹园村,恰似天堂,还有这本,都挺好看的。期待他的日记。
0 有用 pupu 2024-09-16 23:36:18 北京
不能说很不好 但也谈不上很好 监狱实景描写的各种人的性苦闷 把我看的眉头一皱又一皱 契弗本人是美国东北人 用的语言风格也是这个味儿的 监狱浓缩美国整体吗 我不敢苟同哇
0 有用 ssph_ia 2025-01-12 12:00:51 浙江
看得到索尔贝娄亨利米勒和品钦看不到他自己 感觉就像读完第一章就知道要弹什么调 剩余的章节只希望他弹快点 契弗的所有灵光都闪现在弹园村和未收录的十三篇了
0 有用 足尊土亢 2024-10-13 12:27:13 广东
#103 不知不觉就看过了契弗的后三部长篇作品:《欢迎来到弹园村》《猎鹰者监狱》《恰似天堂》。这部关于吃牢饭的小说显然把整个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图景融入到铁窗生涯里去。糟糕的原生家庭(导致杀兄)+糟糕的从军经历(导致吸毒)+糟糕的婚姻(导致性苦闷)形成了囚禁主人公的三重监狱,与之相比,猎鹰者监狱简直是天堂(让我想到张继聪那句“坐牢是香港年轻人的唯一出路”),尽管那里全是罪犯和性的倒错。和斯蒂芬·金笔下的越狱壮举相比,契弗的人物当然缺乏那种能力、耐心和信念,但依然向往着灵魂的自由,于是投机取巧试着逃走,闹出了不少笑话。
0 有用 薰 2024-08-23 09:42:23 浙江
不知道在看什么
0 有用 春天 2024-09-22 22:09:30 北京
粗度,3.5 星。婚姻是场囚禁,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去。
0 有用 昭河 2025-01-10 09:44:15 云南
这大段混乱的意识流,把我拉进了吸毒者的精神世界,像欣赏完几段像素极低的录像带,摇摇晃晃,只剩眩晕。看到美国人也像我的人生一般空虚、不知去向,也就安心了。
0 有用 Star Lord 2025-03-20 23:25:11 北京
翻译的是个啥啊我的天
0 有用 爱鸟呦 2024-12-22 17:27:21 重庆
不知道从何处知道了这本书,根据路途选择书籍的厚度,飞机上读完的,没有感觉特别能读清楚在说什么,可能是文化差异,也可能对于这种题材的小说涉猎较少,现在想想有点看黑白电视的感觉,有点荒诞,多数是批判,关于社会制度,关于人与人的关系,关于家庭,以及西方文化中普遍的个人主义,同性的感情等等,确实是猎奇者的态度来看的,两次不同书中人物的越狱,是荒诞且有深度的存在,为什么是和教皇一起,而且发现了还没有揭穿;另一次是装尸袋,是不是有重生的意味?我还在想,越狱之后会不会回归家庭,一切都是未知。
0 有用 落椿 2024-12-29 01:26:32 重庆
讽刺美国自由主义的伟大小说,正如本书中通过一座监狱来体现已然腐朽的美国社会一样。契弗是这样形容自己的国家:“在所有表面自由的行为中总是有一种无处不在的被囚禁感。”在监狱里有各种各样的人从百万富翁、部长、副州长到小偷、强盗、杀父者等等,在一开始监狱便为犯人打下了等级,在表面自由的行为中透露着狱警的默许比如在养猫那一幕人永远不知道界限在哪里。在监狱环境里人比外面更渴望交往与共情其中对同性恋的看法也颇有玩味。在沉迷于这爱时首先怀疑自己为什么会爱上他然后自辩自答内心说着不行却一步步踏入深处。其中“绿帽子”的看法亦是一种对比,只不过是金钱之间的交易而已,这部作品可谓不可不读作为了解美国社会的一部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