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虽然只是一本很薄的小册子,但其中语言的编织所具有的繁复精致乃至琳琅闪耀宛若一件世间罕见的织物,不同的观察、故事、想象、回忆、测度甚至梦呓在错行交织中连缀起来,所谈的主题其实始终没有离开对人的爱,或者说爱欲。而这种关于爱欲的讨论和沉思则是借助仆人这门古老技艺的练习展开的,可究竟什么是“仆人”?服侍人究竟是什么意思?这里面可不仅仅是低,同时还有很高的东西。高与低的辩证是这个问题的深化。这确实是在写作中实践反讽,一个现代都市里的小人物,常常心怀不满,又更常常随波逐流,面对着无形且无处不在的钳制和压遍全身心的剥夺感几乎不知道如何反击、对手是谁、敌人在哪,所以他用一种闲逛、无所事事、得过且过地消极服从、抗拒完满、宁可被误解甚至喜爱被误解被算计的方式,以“远离”来“接近”那生活里一切宝贵真实的东西。
成年男人在少年身上看到时间流逝,看到自我的苍老与记忆衰退,一些人会将新生事物置于死地,使自己永远处于世界的核心;也有一些人,想要占据少年使自我重返生活,对少年的欲望只是出于爱曾经的自己。
瓦尔泽有很多层的内涵,他的人生和他的行文一样,丰盛,深刻,又纯粹。我觉得这个译本能很好地表达那种你看到他在嬉笑,但又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悲伤。就像很多时候人们说要走,其实是希望对方能让他们留下来。语言在多大层面上是其所是?语言在多大的程度上布下了它的虚构,与无与伦比的真实。
对这本书最简洁精准的评价来自瓦尔泽自己:“我不是来写作的,而是来发疯的。” 整本书看似杂乱无章,就如他自己的精神状态,过着一种阴阳两面的生活,一面是有规律的,另一面是杂乱无章的,一面是可以控制的、简单的,而另一面则是无法控制的、极其复杂的。实际上充满反讽和自我反省:“今天我们所有的人身上都有那么一些奴性,受着凶狠的、在我们身后晃悠着皮鞭的世界精神的奴役。”
小说语言通俗平淡,很口语化,但混合着忏悔、日记、书信等等元素,是一个地道的文学混合体。抒情、叙事交织融合,体现了文本上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可以说是开创了现代小说新的文本,也成为了德语文学的现代主义经典。小说清新高雅、幽默淳朴。瓦尔泽以一种独特的风格完成了对自我的反思,对堂吉诃德式的仆人文学做了一次戏仿,也是对欧洲社会中贵族封建残余的一次绝佳讽刺。
现代废话文学在雅各布•冯•贡腾面前相形见绌——他以颇具发散性的想象和涌动着激情的文字,来对抗现实和现世的荒诞与虚无,从中寻找生命的力量。
为什么大家的解读这么浪漫化?我分明看到的是一个利用职权暴力侵犯学生的校长和一个试图挣扎最后却屈从于奴性的学生的故事。没有成为贵族主人家里男仆的雅各布,最后做了校长班雅曼塔永远的奴隶。比起情欲,这故事更像犯罪啊。
以一本10W字定义柏林日常生活看法的小说闻名于世,没人会不承认瓦尔泽是个天才。而他逝世半个多世纪后,用铅笔写在废纸上的作品才被解码并编撰出版,又可谓生不逢时。译者范捷平老师的理解和诠释再度令其“出神入化”,瞬间领会了本雅明评价他蕴含着杂糅的“非概念性思维”,貌似也为他长达27年的精神分裂症揭开了一角面纱。
几乎不太分段落的密密麻麻的阅读体验既是对耐性的挑战又像是发现了一个陌生的新大陆般的前所未有的体验。不愧是受到卡夫卡、本雅明、黑塞等诸多作家推崇的号称20世纪最被低估的作家,瓦尔泽的文风文笔独树一帜的充满着哲学性的疯癫性质,几乎每一页都能读出值得玩味的字句,看似天马行空的涣散和臆想之中,凝聚的都是这位文学大师对现实的批判和社会的嘲讽。就如同瓦尔泽自己说的:我不是来写作,而是来发疯的。
如果不允许我爱,那我就十倍的去爱。一个贵族式边缘少年的自我流放人生,卡夫卡式的自我思索与挣扎,主人公以平视的姿态面对仆人学校的日常训练,愤世嫉俗却又不失体面,字里行间有种冷漠般自我蔑视的幽默感。不由想到瓦尔泽本身的气质就变得合理自然,自小被孩童心灵不易察觉畸形家庭笼罩,渴望关注却又惶恐注视的目光,在少年往后的人生多经坎坷,灰暗中写道“月亮是黑夜的伤口,鲜血滴滴竟是满天星星”,生活对他而言是长满荆棘的高墙,迎面扑来任由鲜血淋漓却也避无可避。故事的最后,雅各布梦中惊醒后下定决心追随校长去往未知的远方,不再问自己,这是什么缘故,只感觉到生活不应该老像一潭死水,人不该老是深沉,在这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也没有值得牵挂的,也不欠谁什么,即使撞的粉碎或者倒霉,那又会怎么样呢?这所有被禁止的都百倍的存在着。
飞机前半程看完的小册子,好喜欢这个新版的封面和手感。Walser好神,怎么会有人把高傲和谦卑、忍耐和服从写得如此温柔、细腻、传神。据说他写下的文字一气呵成、一字不改,看似最大的无目的性,实则隐藏着最高境界的目的性。代入感很强了,自己写东西其实也是这样。真的是读过最有共鸣的小说,感觉是tp人书架里的圣经了,写得最好的t人淡漠和p人随性。
小说讲述了一位出身高贵的年轻人,自愿前往仆人学校学习耐心和服从的本领,并以仆人的身份审视社会的故事。一个年轻人的自我探索,值得青年人品读
被《洛杉矶时报》认为是20世纪最被低估的作家,讲述了一个荒诞不经的故事。一个贵族青年却要把自己训练成没有自我意识的仆人,最终选择反抗现实的故事,极具黑色幽默,但又比卡夫卡的故事更具积极意味。
环境影响人也能造就人,在仆人学校这样的环境中,想要锻炼人很不容易,只有走出去,才有新的世界。很佩服有个性的人,敢闯敢拼!
平淡的故事,温柔的讲述,看一个贵族青年如何去探索去创造更新更美好的生活。
这是一个贵族血统的名字,这是一个传奇,这本日记体小说,让你感受到不一样的文学阅读体验。那些看似琐碎和平淡的细节,却在慢慢的击中你的内心。未来,究竟会何去何从呢?
出身贵族自愿前往仆人学校学习,青年视角下的审视与思考。作家从亲身经历出发,书写小说反思人生。一个成熟的青年,死亡与离开作为小说的结尾。20世纪初期的作家们都爱用人物名字做小说题目。生活中的暗恋,即将离开的无缘之爱,老少配的安排。手是人类虚荣和贪婪最好的证据。无聊只有那些每时每刻期望着得到外部刺激的人才会有。
通篇都是“我”的文字特别难写的不让人反感。但这个会让人自我代入。这篇幼稚真正的混不吝和“自甘堕落”,没有故作姿态的愤世嫉俗,有种真正的M气质。虽说总是忘记最初读《散步》记住了什么,但记住了当时为什么会读《散步》。
既不高尚也不卑劣,个体和世界规则撞个粉身碎骨。本质发疯文学,我的最爱。
之前打4星,我错了。爱上了。
> 雅各布·冯·贡腾
5 有用 Sternhaufen 2024-03-13 00:34:38 上海
虽然只是一本很薄的小册子,但其中语言的编织所具有的繁复精致乃至琳琅闪耀宛若一件世间罕见的织物,不同的观察、故事、想象、回忆、测度甚至梦呓在错行交织中连缀起来,所谈的主题其实始终没有离开对人的爱,或者说爱欲。而这种关于爱欲的讨论和沉思则是借助仆人这门古老技艺的练习展开的,可究竟什么是“仆人”?服侍人究竟是什么意思?这里面可不仅仅是低,同时还有很高的东西。高与低的辩证是这个问题的深化。这确实是在写作中实践反讽,一个现代都市里的小人物,常常心怀不满,又更常常随波逐流,面对着无形且无处不在的钳制和压遍全身心的剥夺感几乎不知道如何反击、对手是谁、敌人在哪,所以他用一种闲逛、无所事事、得过且过地消极服从、抗拒完满、宁可被误解甚至喜爱被误解被算计的方式,以“远离”来“接近”那生活里一切宝贵真实的东西。
11 有用 YUKIO 2024-01-15 21:25:48 上海
成年男人在少年身上看到时间流逝,看到自我的苍老与记忆衰退,一些人会将新生事物置于死地,使自己永远处于世界的核心;也有一些人,想要占据少年使自我重返生活,对少年的欲望只是出于爱曾经的自己。
4 有用 园 2024-03-22 19:52:50 北京
瓦尔泽有很多层的内涵,他的人生和他的行文一样,丰盛,深刻,又纯粹。我觉得这个译本能很好地表达那种你看到他在嬉笑,但又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悲伤。就像很多时候人们说要走,其实是希望对方能让他们留下来。语言在多大层面上是其所是?语言在多大的程度上布下了它的虚构,与无与伦比的真实。
3 有用 撒旦的表妹 2024-05-08 09:08:09 内蒙古
对这本书最简洁精准的评价来自瓦尔泽自己:“我不是来写作的,而是来发疯的。” 整本书看似杂乱无章,就如他自己的精神状态,过着一种阴阳两面的生活,一面是有规律的,另一面是杂乱无章的,一面是可以控制的、简单的,而另一面则是无法控制的、极其复杂的。实际上充满反讽和自我反省:“今天我们所有的人身上都有那么一些奴性,受着凶狠的、在我们身后晃悠着皮鞭的世界精神的奴役。”
2 有用 威尼斯男人 2024-04-28 16:59:38 江苏
小说语言通俗平淡,很口语化,但混合着忏悔、日记、书信等等元素,是一个地道的文学混合体。抒情、叙事交织融合,体现了文本上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可以说是开创了现代小说新的文本,也成为了德语文学的现代主义经典。小说清新高雅、幽默淳朴。瓦尔泽以一种独特的风格完成了对自我的反思,对堂吉诃德式的仆人文学做了一次戏仿,也是对欧洲社会中贵族封建残余的一次绝佳讽刺。
1 有用 amitah 2024-04-20 14:46:44 北京
现代废话文学在雅各布•冯•贡腾面前相形见绌——他以颇具发散性的想象和涌动着激情的文字,来对抗现实和现世的荒诞与虚无,从中寻找生命的力量。
1 有用 猗兰 2024-08-12 00:14:22 浙江
为什么大家的解读这么浪漫化?我分明看到的是一个利用职权暴力侵犯学生的校长和一个试图挣扎最后却屈从于奴性的学生的故事。没有成为贵族主人家里男仆的雅各布,最后做了校长班雅曼塔永远的奴隶。比起情欲,这故事更像犯罪啊。
1 有用 十点翻篇儿 2024-12-18 22:19:42 上海
以一本10W字定义柏林日常生活看法的小说闻名于世,没人会不承认瓦尔泽是个天才。而他逝世半个多世纪后,用铅笔写在废纸上的作品才被解码并编撰出版,又可谓生不逢时。译者范捷平老师的理解和诠释再度令其“出神入化”,瞬间领会了本雅明评价他蕴含着杂糅的“非概念性思维”,貌似也为他长达27年的精神分裂症揭开了一角面纱。
1 有用 Jonathan 2024-03-16 20:57:05 北京
几乎不太分段落的密密麻麻的阅读体验既是对耐性的挑战又像是发现了一个陌生的新大陆般的前所未有的体验。不愧是受到卡夫卡、本雅明、黑塞等诸多作家推崇的号称20世纪最被低估的作家,瓦尔泽的文风文笔独树一帜的充满着哲学性的疯癫性质,几乎每一页都能读出值得玩味的字句,看似天马行空的涣散和臆想之中,凝聚的都是这位文学大师对现实的批判和社会的嘲讽。就如同瓦尔泽自己说的:我不是来写作,而是来发疯的。
4 有用 四火火火火 2024-03-18 11:20:10 山东
如果不允许我爱,那我就十倍的去爱。一个贵族式边缘少年的自我流放人生,卡夫卡式的自我思索与挣扎,主人公以平视的姿态面对仆人学校的日常训练,愤世嫉俗却又不失体面,字里行间有种冷漠般自我蔑视的幽默感。不由想到瓦尔泽本身的气质就变得合理自然,自小被孩童心灵不易察觉畸形家庭笼罩,渴望关注却又惶恐注视的目光,在少年往后的人生多经坎坷,灰暗中写道“月亮是黑夜的伤口,鲜血滴滴竟是满天星星”,生活对他而言是长满荆棘的高墙,迎面扑来任由鲜血淋漓却也避无可避。故事的最后,雅各布梦中惊醒后下定决心追随校长去往未知的远方,不再问自己,这是什么缘故,只感觉到生活不应该老像一潭死水,人不该老是深沉,在这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也没有值得牵挂的,也不欠谁什么,即使撞的粉碎或者倒霉,那又会怎么样呢?这所有被禁止的都百倍的存在着。
1 有用 泮林客 2024-03-20 02:55:04 英国
飞机前半程看完的小册子,好喜欢这个新版的封面和手感。Walser好神,怎么会有人把高傲和谦卑、忍耐和服从写得如此温柔、细腻、传神。据说他写下的文字一气呵成、一字不改,看似最大的无目的性,实则隐藏着最高境界的目的性。代入感很强了,自己写东西其实也是这样。真的是读过最有共鸣的小说,感觉是tp人书架里的圣经了,写得最好的t人淡漠和p人随性。
0 有用 格调范儿 2024-02-02 11:36:22 广东
小说讲述了一位出身高贵的年轻人,自愿前往仆人学校学习耐心和服从的本领,并以仆人的身份审视社会的故事。一个年轻人的自我探索,值得青年人品读
1 有用 momo 2024-02-06 09:09:03 江苏
被《洛杉矶时报》认为是20世纪最被低估的作家,讲述了一个荒诞不经的故事。一个贵族青年却要把自己训练成没有自我意识的仆人,最终选择反抗现实的故事,极具黑色幽默,但又比卡夫卡的故事更具积极意味。
0 有用 小苹果爱读书 2024-02-07 11:05:30 湖南
环境影响人也能造就人,在仆人学校这样的环境中,想要锻炼人很不容易,只有走出去,才有新的世界。很佩服有个性的人,敢闯敢拼!
0 有用 Ming 2024-02-04 19:21:02 江西
平淡的故事,温柔的讲述,看一个贵族青年如何去探索去创造更新更美好的生活。
0 有用 浮生十七 2024-02-03 14:39:38 河北
这是一个贵族血统的名字,这是一个传奇,这本日记体小说,让你感受到不一样的文学阅读体验。那些看似琐碎和平淡的细节,却在慢慢的击中你的内心。未来,究竟会何去何从呢?
0 有用 一一 2024-03-19 13:38:47 四川
出身贵族自愿前往仆人学校学习,青年视角下的审视与思考。作家从亲身经历出发,书写小说反思人生。一个成熟的青年,死亡与离开作为小说的结尾。20世纪初期的作家们都爱用人物名字做小说题目。生活中的暗恋,即将离开的无缘之爱,老少配的安排。手是人类虚荣和贪婪最好的证据。无聊只有那些每时每刻期望着得到外部刺激的人才会有。
1 有用 糖罐子 2024-03-16 16:47:47 上海
通篇都是“我”的文字特别难写的不让人反感。但这个会让人自我代入。这篇幼稚真正的混不吝和“自甘堕落”,没有故作姿态的愤世嫉俗,有种真正的M气质。虽说总是忘记最初读《散步》记住了什么,但记住了当时为什么会读《散步》。
0 有用 女巫 2024-04-30 15:25:49 北京
既不高尚也不卑劣,个体和世界规则撞个粉身碎骨。本质发疯文学,我的最爱。
0 有用 OcéaneHe 2024-04-21 20:34:55 北京
之前打4星,我错了。爱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