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食成金》试读

本书导读

第一章牛奶PK豆浆 牛奶,天使还是魔鬼? 豆浆的谣传与真相 豆浆能替代牛奶吗? 第二章看穿添加物 食品添加物,到底有多危险? 从OMP事件看添加的"健康成分" 第三章吃肉?吃素? 肉涨价时,您更健康吗? 素食者比肉食者更健康吗? 蔬菜的好处与困惑 第四章吃对有讲究 吃东西的时间要讲究吗? 您的吃饭顺序错了吗? 该用什么"垫垫饥"? 吃剩饭菜的窍门 第五章吃饱不..

  1. 目录
  2. 序:找到“放心的饮食方向”

素食者比肉食者更健康吗?

目前,城市居民兴起了素食风潮。过去的素食者主要是害怕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而如今白领女性当中,素食被作为一种时尚而健康的选择,还有很多人因为信佛、许愿等原因,也加入素食者的队伍。一位朋友问我:素食真得能提供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素吗?真的能够减少肥胖、减少心脏病吗? 一些西方国家的调查研究证实,与肉食者相比,素食者肥胖风险较低,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也较低。一项在55...

  1. 素食者比肉食者更健康吗?

蔬菜的好处与困惑

吃蔬菜的生活,才是健康的富裕生活 某日参加一个重要会议,中午代表们一律吃自助餐。 自助餐制作精美,品种繁多。鸡鸭鱼肉虾贝,煎炸烹炒凉拌,还有几十种小吃面点,以及多种水果饮料。只是,找来找去,没有发现一种绿叶蔬菜。 于是我问厨师们:为何不准备一些青菜呢?负责配餐的厨师回答:这个会议的餐饮标准很高,我们觉得蔬菜档次太低,所以只做了两三个凉拌菜。 无独有偶,我的研究..

  1. 蔬菜的好处与困惑

吃东西的时间要讲究吗?

吃东西这事情,在吃不饱饭的时代当中,本来是非常简单的:什么时候有吃的就吃,没什么时间上的讲究。可是,一旦食物极大丰富,好像各种规矩也就多起来了。最糟糕的是,这些规矩之间还可能相互矛盾,弄得老百姓无所适从。 看看下面这些说法,你听到过吗?你信吗? --早晨吃水果是金,中午吃是银,晚上吃是垃圾 --水果一定要饭后吃,饭前吃刺激肠胃 --水果一定要饭后两小时以后吃,否则引..

  1. 吃东西的时间要讲究吗?

你的吃饭顺序错了吗?

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学生小李研究生毕业,请同在一个城市的中学同学聚会吃饭。他先点了凉菜,同时还要了米饭,告诉大家先吃几口饭,吃点凉菜,然后再开始喝酒。 你小子真抠门啊,哪儿有先吃米饭后吃菜喝酒的?是怕我们喝酒多了?还是怕我们吃菜多了?老同学们显得很不满意。 哪儿啊。我这是按照营养原则来办的。上来就吃肉喝酒,营养上不合理,不利于身体健康。小李认真地解释。 去去去..

  1. 你的吃饭顺序错了吗?

饥肠辘辘的时候,该吃什么呢?

最近十几年来,在职人员都有一个很明显的感受,就是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越来越忙了。忙到什么程度?不少人经常不能按点儿吃好三餐。 去某豪华食府做营养培训时,女经理诉苦道:每天工作太忙,经常是一天只吃一两餐,还往往是下午四点吃午饭,晚上十点吃晚饭。尤其是过年过节的时候,生意太过火爆,服务员们一天吃不上饭,饿得无法忍受……其实这样的事情并不仅仅发生在餐饮业人士当中...

  1. 饥肠辘辘的时候,该吃什么呢?

吃剩饭菜的窍门

如今超市的食物多了,家里的人却少了。小家庭本来只有三个人,孩子大了之后就只有两个人。就算是三代同堂,也难得凑在一起吃饭。不是这个有饭局,就是那个要加班……结果呢,就是做了的饭菜经常会剩下。 一位丈夫工作很忙的女士抱怨说,饭菜热的变凉,凉了又热,结果人还是不回来。一个人吃饭好没意思,吃不了几口就饱了。盘子里总是剩下一大堆。听说剩菜反复热营养越来越少,可是我也不...

  1. 吃剩饭菜的窍门

  "三分天下"的健康点菜法

中国人或许是世界上最爱美食的民族。无论是春节还是元宵,中秋还是端午,每个节日都代表着一个饕餮的季节。无论是亲朋团聚,还是好友重聚,免不了都要吃饭喝酒,共享美食。在民间习俗中,节日宴席必定极大丰富,节前节后的聚餐也是丰盛异常,通常是十个盘八个碗再加上各种美酒,总要把能见到的最好的菜肴都摆上餐桌,才表示热闹、富足。 在生活富裕之后,人们渐渐厌倦了在厨房里忙里忙外...

  1. "三分天下"的健康点菜法

国宴菜单的点菜秘诀

生活好了,经济繁荣了,下馆子的机会也日益增多了。亲朋聚会要吃饭,会议活动要吃饭,招待客户要吃饭…… 可是,请客之时,宾主落座之后,往往谁都不愿意点菜,你推我让。俗话说,众口难调,要给一桌子人点菜,压力实在太大。 点菜是多目标工程 可不是吗,点菜是一个多目标的复杂工程。 --点菜要充分发挥食物的美味,让人们吃了之后心情愉快、心满意足,得到口味上的充分享受; --要照顾...

  1. 国宴菜单的点菜秘诀
  2. 放心小贴士

>点食成金

点食成金
作者: 范志红
副标题: 吃出健康很容易
isbn: 7539930071
书名: 点食成金
页数: 272
定价: 28.00元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