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想起《五四婚姻》内外封(内封似蓝袍长衫的颜色,外封是自由飞翔的鸟)。只是本书里中西思想的交汇并不融洽。曾经义无反顾嫁给阿成的法国女人玛蒂尔达,最终忍受不住丈夫与弟弟日夜打牌+对面美艳女人的假想威胁,不跟她交心谈话,愤而选择返乡。返乡并未改变什么,却又确实改变什么。斯坦利夫妇认为愚笨的如兰在八年来没学到什么,唯一出路是嫁人。他们没意识到夫妇间的亲昵亦是如兰学到的好福气。当年信誓旦旦要孝顺年迈父母的小儿子,如今和妻子一样嫌弃老母亲不用公筷+随便给孩子吃东西。老母亲将所有土地卖钱供他去西洋学堂读书,换得什么?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难以想象瘦骨嶙峋的老人家留下钱来买种子,为的是即便他死去,孙子也能活下去。长辈们总以守旧思想认定留学回来的孩子如镀了金,能拉拔他们。却不知保持干净的地面那脏污的脚印多么显眼。
春回大地,心归故里🌿。绿色是我最爱的颜色,也是春天的颜色,希望这本书能带赛珍珠女士回她无比牵挂的“中国故乡”🙏。
好久没看得这么酣畅淋漓、意犹未尽了,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看了九部高分电影。主角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个个角色饱满,形象立体,文字描述有着四两拨千斤的游刃有余和玄妙! 从整本书的编排能看出策划编辑是花了心思的,九个故事明明是独立的,但却又能从细枝末节感受到这简直是命运般的联动。 读的时候我仿佛化身影视营销号,忍不住地分析形容这个人物的这个词太恰到好处,感叹这个场景铺陈极具画面感……真的边读变感叹,这也太会写了!这个词也太妙了! 偶尔一两句会让人不由得想到鲁迅,想着他是不是也会这么写,但但凡再多读一句,仅一句就能明白,这是赛珍珠!她克制、中立但又坦诚、性情的表达,让身在当下的我和百年前的中国、中国人,实现了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呼应。这本值得一个长评,太适合细细解读了。
赛珍珠写中国的人情世故,正如扶霞写中国的美食,这些文字是需要阅历和长期融入才能形成的,能引起共鸣。在文化的交叠、时空的穿梭中,那些情感变得更为可贵和深刻。尤其是《教学》篇,出乎意料得好。
仿佛打开一扇雕龙画凤的古宅大门,上个世纪的中国徐徐展开,细腻温和又包含对中国的深情。每一篇都好喜欢。特别是《教学》
赛珍珠笔下的文化冲突与困境,放在如今也不过时。《返乡》《老母亲》《阴雨天》明显地展现了原生家庭和内心隔阂在跨文化语境中给主人公带来的无力,但这并不是无法克服的。《教学》《心归故里》两篇非常动人,以一种男作家很难写出来的率真,不经意地敲碎了各种教条、陈规、文化符号等强加于人的桎梏。《争吵》则是小而巧,表面是对男人花心思的速写,把这个故事说圆了却是依靠作者对中国人“面子”和“人情”的精准拿捏。本书最核心的篇目当属《王龙》,不仅最长、最宏大,也最扎根于那个动荡的年代,很难不让人想起《阿Q正传》。总之,赛珍珠这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字,其作品是经得起中国读者阅读和重读的。
大地三部曲的零碎部件,良莠不齐,整体观感比长篇本身要好。切入点够犀利,足以弥补技巧的笨拙和表达的浅白。赛珍珠发挥出了自身的优势,发掘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冲突,譬如开头两篇,还有《老母亲》《阴雨天》,都是很好的范本。婚姻、师生、亲子之间互不理解,西方文明胜过中国生活习俗,先进知识败于传统思想堡垒,作者很客观,看到了各自的优势与弊端。同名篇也是这主题,但很差,主题先行,直白,急功近利,不过从中也能看出赛珍珠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此外,她还聚焦大时代下的小人物。《王龙》讽刺革命,描绘平民在革命中的心理波动。短短一篇《难民》,比《大地》中冗长的逃荒归乡之旅还要动人有力,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个虔诚依附土地的农民形象。
外国人的视角写了,当时那个年代中国的生活,以我的见解,觉得还是挺真实的
外国作家笔下的中国镜像,经过滤镜的作用,仿佛始终隔了一层纱。经历西方文明洗礼的归国人士,在中西两种文化冲撞中无所适从,尴尬而举步维艰地确立自己的身份认同。
白描写作质朴简练,视角独特,描写细腻,让人感受到中西文化的碰撞,但也感受到人性的普遍共鸣。管故事发生在一个世纪前,但其中的情感与经历依然与当今的生活息息相关,近在眼前的感觉。她也不避讳地揭示了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陌生和不适应,展示了文化冲突的种种细节。
阅读体验十分两极分化,要么极好,要么极差。《返乡》最难看,放在首篇很容易让人弃书。最好的一篇是《王龙》,相当尖锐,关于革命的几场对话用极浅的语言讲了最深的讽刺。《争吵》写男人单方面对富家小姐动心,把自己应该补贴家用的钱都藏起来要给自己换身行头好去小姐面前开屏,最后看穿了自己的命运就是和糟糠妻过一辈子永远无法翻身就结束了。这篇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合着就男人是人呗,女人不是人?女人没有自己的爱,没有自己的追求?何况男人的所谓追求也不过是追求出轨的自由,真要他离了他嫌弃的糟糠妻他还不乐意了,上哪里找免费的生产机器和劳动力。在明显更受压迫的妻子面前,写这个男人多么辛苦隐忍、压抑一生,显得特别可笑,也特别恶毒。最后一篇《心归故里》我也很不喜欢,鼓吹封建礼教是中式浪漫,羞涩的妻子带儿孙满堂分明是噩梦吧。
故事其实乏善可陈,西方偏见也隐约可见,唯一可读性在于作品描绘的那个特殊时代和作者身为外国人长期旅居在华的独特视角相结合所产生的独特化学反应了。
事实证明不用什么技法也能写出动人的小说,只要故事的核心足够纯净。「“你的真名叫什么呀?”他问她。“明心,明亮的心。”她回答。“我叫勇安,勇敢和安定。”」这些一板一眼的故事就像老式的中国对白,看似亡故衰朽,但是也没有必要去呼唤魂兮归来,因为《争吵》中的隐秘欲望,两个自尽故事里的理想挣扎,还有那些一再出现的纯爱主题,依旧去人不远。扬子江浊复清,想要逃离和想要回归的人依然对向而行。
了解那个时代的中国
不一样的视角看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民,比较新奇的体验了。
懂中国的文化的外国人,以她的视角,来描写中国与外国交汇过程中发生的故事。作品中各方的心理、处事写的很到位。
听说过作者的大名,但是是第一次拜读。虽然写的是百年前人和事的,现在来看一点也不会老套过时。人还是那些人,事还是那些事。
赛珍珠比我更懂那时候的中国。大部分篇目都小巧精致又恰到好处。读起来很有意思
99读书人今年的经典之作
赛珍珠写作水平很强,但技术平平,在内容方面,该短篇集里面收录的九篇短篇切入点都很老辣,真实的笔触令人不胜感动,而且更为难得的是,在上个世纪将近百年写下的文字,放在今天却依旧有相通之处。
> 心归故里
5 有用 Eva 2024-03-20 23:53:58 广东
想起《五四婚姻》内外封(内封似蓝袍长衫的颜色,外封是自由飞翔的鸟)。只是本书里中西思想的交汇并不融洽。曾经义无反顾嫁给阿成的法国女人玛蒂尔达,最终忍受不住丈夫与弟弟日夜打牌+对面美艳女人的假想威胁,不跟她交心谈话,愤而选择返乡。返乡并未改变什么,却又确实改变什么。斯坦利夫妇认为愚笨的如兰在八年来没学到什么,唯一出路是嫁人。他们没意识到夫妇间的亲昵亦是如兰学到的好福气。当年信誓旦旦要孝顺年迈父母的小儿子,如今和妻子一样嫌弃老母亲不用公筷+随便给孩子吃东西。老母亲将所有土地卖钱供他去西洋学堂读书,换得什么?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难以想象瘦骨嶙峋的老人家留下钱来买种子,为的是即便他死去,孙子也能活下去。长辈们总以守旧思想认定留学回来的孩子如镀了金,能拉拔他们。却不知保持干净的地面那脏污的脚印多么显眼。
9 有用 范童心 2024-03-08 20:22:53 海南
春回大地,心归故里🌿。绿色是我最爱的颜色,也是春天的颜色,希望这本书能带赛珍珠女士回她无比牵挂的“中国故乡”🙏。
2 有用 景福(散步中) 2024-05-28 09:27:04 北京
好久没看得这么酣畅淋漓、意犹未尽了,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看了九部高分电影。主角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个个角色饱满,形象立体,文字描述有着四两拨千斤的游刃有余和玄妙! 从整本书的编排能看出策划编辑是花了心思的,九个故事明明是独立的,但却又能从细枝末节感受到这简直是命运般的联动。 读的时候我仿佛化身影视营销号,忍不住地分析形容这个人物的这个词太恰到好处,感叹这个场景铺陈极具画面感……真的边读变感叹,这也太会写了!这个词也太妙了! 偶尔一两句会让人不由得想到鲁迅,想着他是不是也会这么写,但但凡再多读一句,仅一句就能明白,这是赛珍珠!她克制、中立但又坦诚、性情的表达,让身在当下的我和百年前的中国、中国人,实现了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呼应。这本值得一个长评,太适合细细解读了。
2 有用 小飞侠 2024-06-06 14:52:01 广东
赛珍珠写中国的人情世故,正如扶霞写中国的美食,这些文字是需要阅历和长期融入才能形成的,能引起共鸣。在文化的交叠、时空的穿梭中,那些情感变得更为可贵和深刻。尤其是《教学》篇,出乎意料得好。
3 有用 不不骑士 2024-05-17 16:03:02 江苏
仿佛打开一扇雕龙画凤的古宅大门,上个世纪的中国徐徐展开,细腻温和又包含对中国的深情。每一篇都好喜欢。特别是《教学》
4 有用 Lichtung 2024-04-17 14:58:35 上海
赛珍珠笔下的文化冲突与困境,放在如今也不过时。《返乡》《老母亲》《阴雨天》明显地展现了原生家庭和内心隔阂在跨文化语境中给主人公带来的无力,但这并不是无法克服的。《教学》《心归故里》两篇非常动人,以一种男作家很难写出来的率真,不经意地敲碎了各种教条、陈规、文化符号等强加于人的桎梏。《争吵》则是小而巧,表面是对男人花心思的速写,把这个故事说圆了却是依靠作者对中国人“面子”和“人情”的精准拿捏。本书最核心的篇目当属《王龙》,不仅最长、最宏大,也最扎根于那个动荡的年代,很难不让人想起《阿Q正传》。总之,赛珍珠这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字,其作品是经得起中国读者阅读和重读的。
2 有用 应物兄 2024-10-25 17:59:36 江苏
大地三部曲的零碎部件,良莠不齐,整体观感比长篇本身要好。切入点够犀利,足以弥补技巧的笨拙和表达的浅白。赛珍珠发挥出了自身的优势,发掘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冲突,譬如开头两篇,还有《老母亲》《阴雨天》,都是很好的范本。婚姻、师生、亲子之间互不理解,西方文明胜过中国生活习俗,先进知识败于传统思想堡垒,作者很客观,看到了各自的优势与弊端。同名篇也是这主题,但很差,主题先行,直白,急功近利,不过从中也能看出赛珍珠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此外,她还聚焦大时代下的小人物。《王龙》讽刺革命,描绘平民在革命中的心理波动。短短一篇《难民》,比《大地》中冗长的逃荒归乡之旅还要动人有力,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个虔诚依附土地的农民形象。
1 有用 梦玉 2024-05-02 10:09:59 山东
外国人的视角写了,当时那个年代中国的生活,以我的见解,觉得还是挺真实的
1 有用 桑小鸟 2024-07-15 15:45:46 黑龙江
外国作家笔下的中国镜像,经过滤镜的作用,仿佛始终隔了一层纱。经历西方文明洗礼的归国人士,在中西两种文化冲撞中无所适从,尴尬而举步维艰地确立自己的身份认同。
0 有用 祝羽捷 2024-05-14 17:45:00 中国香港
白描写作质朴简练,视角独特,描写细腻,让人感受到中西文化的碰撞,但也感受到人性的普遍共鸣。管故事发生在一个世纪前,但其中的情感与经历依然与当今的生活息息相关,近在眼前的感觉。她也不避讳地揭示了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陌生和不适应,展示了文化冲突的种种细节。
1 有用 rhombussss 2024-07-10 21:56:21 浙江
阅读体验十分两极分化,要么极好,要么极差。《返乡》最难看,放在首篇很容易让人弃书。最好的一篇是《王龙》,相当尖锐,关于革命的几场对话用极浅的语言讲了最深的讽刺。《争吵》写男人单方面对富家小姐动心,把自己应该补贴家用的钱都藏起来要给自己换身行头好去小姐面前开屏,最后看穿了自己的命运就是和糟糠妻过一辈子永远无法翻身就结束了。这篇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合着就男人是人呗,女人不是人?女人没有自己的爱,没有自己的追求?何况男人的所谓追求也不过是追求出轨的自由,真要他离了他嫌弃的糟糠妻他还不乐意了,上哪里找免费的生产机器和劳动力。在明显更受压迫的妻子面前,写这个男人多么辛苦隐忍、压抑一生,显得特别可笑,也特别恶毒。最后一篇《心归故里》我也很不喜欢,鼓吹封建礼教是中式浪漫,羞涩的妻子带儿孙满堂分明是噩梦吧。
0 有用 莉莉 2024-08-14 09:01:54 广东
故事其实乏善可陈,西方偏见也隐约可见,唯一可读性在于作品描绘的那个特殊时代和作者身为外国人长期旅居在华的独特视角相结合所产生的独特化学反应了。
0 有用 小满 2024-08-08 22:49:28 福建
事实证明不用什么技法也能写出动人的小说,只要故事的核心足够纯净。「“你的真名叫什么呀?”他问她。“明心,明亮的心。”她回答。“我叫勇安,勇敢和安定。”」这些一板一眼的故事就像老式的中国对白,看似亡故衰朽,但是也没有必要去呼唤魂兮归来,因为《争吵》中的隐秘欲望,两个自尽故事里的理想挣扎,还有那些一再出现的纯爱主题,依旧去人不远。扬子江浊复清,想要逃离和想要回归的人依然对向而行。
0 有用 长夕流月 2024-08-27 14:39:10 浙江
了解那个时代的中国
0 有用 一天八杯水 2024-09-09 00:23:19 浙江
不一样的视角看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民,比较新奇的体验了。
0 有用 徘徊 2024-09-09 11:07:55 湖北
懂中国的文化的外国人,以她的视角,来描写中国与外国交汇过程中发生的故事。作品中各方的心理、处事写的很到位。
0 有用 Helodie 2024-09-24 22:19:10 四川
听说过作者的大名,但是是第一次拜读。虽然写的是百年前人和事的,现在来看一点也不会老套过时。人还是那些人,事还是那些事。
0 有用 九龍公園游泳池 2024-08-31 19:02:01 山东
赛珍珠比我更懂那时候的中国。大部分篇目都小巧精致又恰到好处。读起来很有意思
0 有用 トクトク 2024-04-10 11:35:12 中国台湾
99读书人今年的经典之作
0 有用 卡莲 2024-07-23 10:27:52 湖南
赛珍珠写作水平很强,但技术平平,在内容方面,该短篇集里面收录的九篇短篇切入点都很老辣,真实的笔触令人不胜感动,而且更为难得的是,在上个世纪将近百年写下的文字,放在今天却依旧有相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