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馆藏中国文物精粹的书评 (43)

等待七十年的一场壮游,纵览中华文物珍宝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吴镇(仲圭)这个名字,对中国古典艺术的爱好者来说,想必不会陌生。这位擅长墨竹和山水,号称诗书画“三绝”的艺术家,据说平日里“耽贫性僻,博学多闻,渺功名,薄富贵”(《图绘宝鉴》),深合后世对“文人”一词的诸般构想。 事实上,元代——以其特殊的社会环境,和上承宋... (展开)
关于《海外馆藏中国文物》
#后浪的书一直还是很欣赏的,一上架就作为珍藏收入,确实装帧不错,文字解说也精练,虽然图片有点小,也不能平摊………直到发现上册284页160号“文昭皇后礼佛图”写着云冈石窟宾阳三洞?!震惊了!这是重大错误吧!!!宾阳三窟明明是龙门石窟?!虽然商家态度很好,协商补偿5...
(展开)

那些流落在异乡的中国文物,它们也会想家吧
在2023年,有个火遍全网的短视频,我们的文物精粹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化身一个小女孩逃出大英博物馆,只为了给国内的文物们捎封书信,短视频短短几集,却是赚够了我们的眼泪。 这短视频被央视点评表扬,我们这一代人血脉里的热忱,永远热爱着我们的传统文化,为此我了解到许多文...
(展开)

你叫什么名字?让我如此触动
你叫什么名字?让我如此触动 沉甸甸的函套,两册精美绝伦。书沉甸甸,内容分量沉甸甸,内心也沉甸甸。如果暂忘这些宝贝们经历过什么,它们又在哪里。哪个翻开它的人眼睛里不会放光彩呢?上册的书画、壁画、佛造像、葬墓雕刻;下册的玉器、陶瓷器、青铜器、金银器………美不胜收...
(展开)

绝美的文物,灿烂的文化
怀着复杂的心态翻开这套书,一边被这些精美绝伦的文物所吸引震撼,一边又为它们坎坷的命运而唏嘘不已,感谢翁先生和嘉德,让我们能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这些海外馆藏的精品中国文物,艺术品。翻看着这些翁先生静心拍摄的器物展品照片,不由感慨万千,器物中那些斑驳的色彩,在岁...
(展开)

【多图】2024最值得入手的艺术鉴赏类图册
这本《海外馆藏中国文物精粹》应该是2024年市面上新出的最重磅的艺术图册类书籍之一了。网上介绍颇多,有幸获得一套,仔细品鉴了一下。在这里简单的谈谈我自己个人的感受。 首先说这套书的难得。这本书是中国近代著名书法家、收藏家翁同龢的第五代传人翁万戈先生于九十多岁时从...
(展开)

实物不得见,借书过眼瘾。盼归!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每当踏进博物馆注视着橱窗里的文物时,都会莫名地悸动。创造和使用它们的主人都已不在,只剩下它们任世事沉浮、沧桑变幻,静静地等待,等待被后人发现;默默地守护,守护着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青铜器皿——尽显古朴霸气风范 无论是代表权力地位的鼎还是作为食器的簋(guǐ)... (展开)
跨越数千载岁月的壮游
“考古中国”备受关注的重大项目安徽淮南“武王墩”考古发掘现场,频频传来举世瞩目的新消息新发现;开播已是第七年的央视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迎来第四季新节目,多家博物馆的重磅国宝继续讲述起“前世今生”的故事;曾几何时,是冷门和小众代名词的考古、文博等学科专业...
(展开)

爆哭!这套书,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读完!
他用了70年让流落在外的国宝文物被国人看到!他就是收藏大家翁万戈先生。我们都知道,很多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不轻易露面的,那些流落在海外的文物我们更是无缘见到。翁万戈先生借工作的机会游历海外数十家博物馆,为离家的国宝们留下了珍贵的底片。 《海外馆藏中国文物精粹》上...
(展开)

这套书,让人看了很无语……
当你惊叹于一件件历史悠久、精致古朴而珍贵的文物,然后得知它们都不在国内任何一家博物馆里,而是散落在海外多家博物馆、收藏机构,你的心情会怎么样?我只能无语沉默,心情有点复杂。 《洛神赋图》和《捣练图》的宋摹本,唐代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南宋夏圭的《山水十二景...
(展开)

那些流失在海外的文物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座城市需要一个博物馆来记载着这座城市的文明,在岁月的流逝中城市或许会经历沧桑变迁,砖瓦也会随着时间风化,但是文明的记忆源远流长。从上古时期至车水马龙的今天,文字记录历史的延续,文物则见证了历史的发展。 我们有一句很心酸的话是,中国蕞好的文物都在海外。因为历... (展开)
文物有国界,艺术无国界
— 当翻开这套书时,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即刻涌上心头。这些精美的文物,原本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璀璨明珠,却在历史的长河中漂泊异乡,如今,它们的身影只能在异国的展馆中被世人所欣赏 · 448组文物,不光有厚重古朴的青铜器、釉色瑰丽的陶瓷器、晶莹剔透的玉器,还有神韵悠...
(展开)

这一次我必须告诉孩子,流落海外那些中国文物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经常带孩子去国家博物馆看文物。 去年瑞士返还中国文物,其中包括4件陶瓷器和1枚钱币。文物流落他乡,回家旅程艰辛,但终归故土。 孩子问我:妈妈,为什么我们国家的文物会流落他乡? 这些流落海外的文物,往往是因为战争、侵略等原因被掠夺或流失。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1840... (展开)
文明没有边界,但是文物有国界,流浪在外的文物啊,何时才能归家
“洛神赋图”“捣练图”“论语集注”“胡笳十八拍”,这些名词从小我们就耳熟能详,但是细究它们的实体,会发现: 《洛神赋图》宋摹本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捣练图》宋摹本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论语集注残稿》现藏于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 《胡笳十八拍》宋摹本现...
(展开)

一本值得每个国人都收藏在书房的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本值得每个国人都收藏在书房的书 如果问,书房的藏书里必须要有哪本书的话,那么我肯定会推荐大家收藏一套《海外馆藏中国文物精粹》。不单单是因为它装帧的精美,更是因为它的价值。它不仅仅是书画鉴定家们辛苦奔波的成果,更应该是每个国人深埋在心中的让人牵挂的中国魂。 ... (展开)
我该如何翻开它:以微笑,或是泪水?
宁愿被这本书砸晕,也不愿翻开它… 不信你看: No.001,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现藏弗利尔美术馆; No.006,唐王维《伏生授经图》,现藏大阪市立美术馆; No.013,宋赵佶五色鹦鹉图,现藏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No.047,明唐寅《梦仙草堂图》,现藏弗利尔美术馆… 这,怎么能不...
(展开)

厚厚两大本啊!这么多宝贝都遗留海外了吗?
看到这幅《浔阳送别图》你会想起什么?我想很多人应该都和我一样,第一时间想起的是和这幅图一样青绿设色的《千里江山图》吧,《千里江山图》如今在我们的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可以说是国宝级文物。可是这幅同样精美绝伦的《浔阳送别图》却远离家乡千山万水,馆藏在美国纳尔逊...
(展开)

揭秘!这辈子也许都无法见到的484件中国宝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之前一个名为《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短视频火了,从而也提醒了国人,至今在外国的博物馆中还躺着多少中国宝藏。 《海外馆藏中国文物精粹》一书中收录了全球数十家博物馆,累积近千张原物底片, 重现遗落在海外的中华珍宝。 书中的文物是大收藏家翁万戈游历全球数十家博物馆、累积... (展开)
哭个p,堂堂正正的文化符号就摆这了,你动一下我试试!
自古以来,文物大面积的流动,一是由于战乱,一是由于饥饿。国家收藏这个是为了留住历史,而个人收藏这些值钱的东西,往往是为了一旦社会出现危难,能靠这个保命。 社会上即将发生大的危机前,往往会有异常现象出现,一些敏.感的人会象动物一样能感觉到,这时他们就会果断的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