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断断续续读了一个半月 惊艳 感觉是个预言书。印象最深的观点是 现代发明都是基于一个现存的动“再造recreate”比如增加一些游戏性
让书名给“骗”了,讲的是科技史,不是纯电子游戏
纸质书用料很足,少见的有质感的书。“人类正在失去对某种颤动的记忆。”很久没读到像这样有啊哈时刻的书了。
#202419#“当谎言被别人戳穿,而不是被精英阶层戳穿时,我们就将这些谎言称作后真相。后真相理论是陷入恐慌的知识精英提出的理论,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无法掌控日常真相的产生了。快真相一直存在,只不过被迫在一些高密度系统中缓慢流动,由极少数消息制定者所掌控。” 作者思考数字文明时代与真相之间的关系。 我们每个人的信息茧房很牢固也很脆弱,数字时代变幻莫测,极不稳定,这是当代的一种环境特征。
一个1957年出生的思想者对当下发生的历史,对数字时代的表面与本质的思考。作者将这个时代称为游戏世界。这个时代可以说是《太空侵略者》这款游戏的延续和发展。1.数字化革命不是一切的根源,而是一种结果,是某种思想革命的产物。作者认为,这种思想革命是一种对抗20世纪的僵化、权威体系的,充满了流动性的、个人主义的思想。2.现实世界和超世界(虚拟世界)不是二元对立的,而是由双引擎驱动的现实系统。3.数字社会的一个特征是,以最简单的、最简洁的方式呈现本质的东西。想象一下苹果手机、App就可以理解这一点。4.数字时代的传播是一种“快真相“,关键不在于提供了多少真相,而在于是否可以让真相快速传播。按照我们的话讲:”标题党“。
这本书像是一个预言,人类正在加速进入数字化世界,作者预言,从某一个时刻开始(就从iphone出现的时刻开始吧),如果没有继承电子游戏的基因,一切事物都不太可能存活。甚至可以说,为了所有人的利益,应该排除那些不符合电子游戏特质的物种。 或许这一切是因为,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生存已经不再是每个人的挑战的时候,人类的天性就会被逐渐释放,那是短视、即时满足、讨厌不确定性、不能无聊。
数字技术是一场革命,它把原来沉重、缓慢的世界变得轻盈、迅速,更确切地说,它在原来那个世界旁边创建了一个新世界,现在所有人都可以轻松地在双引擎世界中像游戏一般生活。我们看似失去了旧世界中一些真实的体验,我们也在创造一些双引擎世界中独有的新的“后体验”。
把互联网的扩散和发展比作地壳运动有点意思,作者是意大利人,也提供了一些意大利的例子。
讲数字化进程史又讲的不够专业,太过浅显。讲述数字化发展的哲学吧,又一笔带过。打个5分吧。
不少闪光点,但是有部分冗长重复之处
观点大于论证,并没有细致地进行对游戏的回应,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数字化生存》。论证中使用的制图思路倒是很有意思。
梳理了数字化革命的发展,我们的现实世界的一部分往往成为游戏世界的牺牲品,比如实体书店。
大命题,很难讲好,过不了然,的确没讲好 或者说在「思考力」角度,这本书给出的有思想性的内容含量和水准都不太够 我也怀疑是不是我读得太快了 翻完随机回头翻出几章,挑重点细读一下,再跳结尾看看结论,依然对我「无感觉」 这种在书店闲逛偶遇的书,只要主题感兴趣我都会拿过来翻完,这本不太行,对我的阅读经验来说,写作风格略矫情,内容相对比较空洞 我个人读后感,可以随便翻翻,不值得细读的一本
老爷子年事已高,解构新鲜东西确实有一点困难,透露着一股老气横秋的悲凉劲,本书唯一的优点可能就是节奏感了,所以答应我,写点别的吧
mark一下下咯
游戏世界的考古学。讨论如今的万维网时代是如何逐渐建构起的,技术改变带来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改变。 考古的旅程是精彩的,看着一颗颗化石很容易理解当今如何成为当今。可惜“后体验”的部分讲得很差劲,一直没有好的定义。 比较有趣的观点: 万维网世界(“游戏世界”)是一个人人易于进入并展现自己的超世界,之前人们通过戏剧、绘画、小说创造超世界,但覆盖的人数有限,仅限于精英;新的超世界把权力给了更多普通人,它和物质世界是没有界限的。 可我还是留恋旧世界。
> 游戏世界
1 有用 店长 2024-09-08 17:21:34 广东
断断续续读了一个半月 惊艳 感觉是个预言书。印象最深的观点是 现代发明都是基于一个现存的动“再造recreate”比如增加一些游戏性
1 有用 那是只松鼠嘛 2024-06-15 19:23:43 北京
让书名给“骗”了,讲的是科技史,不是纯电子游戏
1 有用 steinsmen 2024-12-04 18:24:27 天津
纸质书用料很足,少见的有质感的书。“人类正在失去对某种颤动的记忆。”很久没读到像这样有啊哈时刻的书了。
0 有用 匿名者 2024-07-28 12:13:08 江苏
#202419#“当谎言被别人戳穿,而不是被精英阶层戳穿时,我们就将这些谎言称作后真相。后真相理论是陷入恐慌的知识精英提出的理论,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无法掌控日常真相的产生了。快真相一直存在,只不过被迫在一些高密度系统中缓慢流动,由极少数消息制定者所掌控。” 作者思考数字文明时代与真相之间的关系。 我们每个人的信息茧房很牢固也很脆弱,数字时代变幻莫测,极不稳定,这是当代的一种环境特征。
0 有用 饿师兄 2024-08-13 07:14:49 北京
一个1957年出生的思想者对当下发生的历史,对数字时代的表面与本质的思考。作者将这个时代称为游戏世界。这个时代可以说是《太空侵略者》这款游戏的延续和发展。1.数字化革命不是一切的根源,而是一种结果,是某种思想革命的产物。作者认为,这种思想革命是一种对抗20世纪的僵化、权威体系的,充满了流动性的、个人主义的思想。2.现实世界和超世界(虚拟世界)不是二元对立的,而是由双引擎驱动的现实系统。3.数字社会的一个特征是,以最简单的、最简洁的方式呈现本质的东西。想象一下苹果手机、App就可以理解这一点。4.数字时代的传播是一种“快真相“,关键不在于提供了多少真相,而在于是否可以让真相快速传播。按照我们的话讲:”标题党“。
0 有用 188****4361 2024-12-15 22:29:55 北京
这本书像是一个预言,人类正在加速进入数字化世界,作者预言,从某一个时刻开始(就从iphone出现的时刻开始吧),如果没有继承电子游戏的基因,一切事物都不太可能存活。甚至可以说,为了所有人的利益,应该排除那些不符合电子游戏特质的物种。 或许这一切是因为,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生存已经不再是每个人的挑战的时候,人类的天性就会被逐渐释放,那是短视、即时满足、讨厌不确定性、不能无聊。
0 有用 呼噜斯基 2024-12-07 10:21:39 北京
数字技术是一场革命,它把原来沉重、缓慢的世界变得轻盈、迅速,更确切地说,它在原来那个世界旁边创建了一个新世界,现在所有人都可以轻松地在双引擎世界中像游戏一般生活。我们看似失去了旧世界中一些真实的体验,我们也在创造一些双引擎世界中独有的新的“后体验”。
0 有用 momo 2025-01-18 16:20:47 北京
把互联网的扩散和发展比作地壳运动有点意思,作者是意大利人,也提供了一些意大利的例子。
0 有用 左右 2025-03-29 19:30:21 广东
讲数字化进程史又讲的不够专业,太过浅显。讲述数字化发展的哲学吧,又一笔带过。打个5分吧。
0 有用 flypeng 2025-04-05 09:18:11 北京
不少闪光点,但是有部分冗长重复之处
0 有用 徵琴衣泠 2024-12-31 17:13:00 江苏
观点大于论证,并没有细致地进行对游戏的回应,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数字化生存》。论证中使用的制图思路倒是很有意思。
0 有用 让我躲一躲 2024-12-18 17:11:35 江苏
梳理了数字化革命的发展,我们的现实世界的一部分往往成为游戏世界的牺牲品,比如实体书店。
1 有用 关雅荻 2024-07-01 17:20:29 北京
大命题,很难讲好,过不了然,的确没讲好 或者说在「思考力」角度,这本书给出的有思想性的内容含量和水准都不太够 我也怀疑是不是我读得太快了 翻完随机回头翻出几章,挑重点细读一下,再跳结尾看看结论,依然对我「无感觉」 这种在书店闲逛偶遇的书,只要主题感兴趣我都会拿过来翻完,这本不太行,对我的阅读经验来说,写作风格略矫情,内容相对比较空洞 我个人读后感,可以随便翻翻,不值得细读的一本
0 有用 水留痕 2025-01-12 00:21:00 天津
老爷子年事已高,解构新鲜东西确实有一点困难,透露着一股老气横秋的悲凉劲,本书唯一的优点可能就是节奏感了,所以答应我,写点别的吧
0 有用 刘海我给你剪 2025-02-10 15:41:27 北京
mark一下下咯
0 有用 苏横 2024-10-04 13:43:01 北京
游戏世界的考古学。讨论如今的万维网时代是如何逐渐建构起的,技术改变带来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改变。 考古的旅程是精彩的,看着一颗颗化石很容易理解当今如何成为当今。可惜“后体验”的部分讲得很差劲,一直没有好的定义。 比较有趣的观点: 万维网世界(“游戏世界”)是一个人人易于进入并展现自己的超世界,之前人们通过戏剧、绘画、小说创造超世界,但覆盖的人数有限,仅限于精英;新的超世界把权力给了更多普通人,它和物质世界是没有界限的。 可我还是留恋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