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胆小如鼠 短评

热门
  • 195 豆友ABCDE 2024-07-23 17:29:37 上海

    我胆小如鼠,万千鼠辈之一。第一个故事也太现实了!从小被教育听话的人勤奋努力自律却处处受制,懒惰霸道放纵的人成为了主流世界的大多数。总以为忍一忍就能过去了,其实人家就是因为你忍一忍才一直欺负你啊

  • 74 一小片阴云☁️ 2024-07-23 17:05:02 上海

    忘了之前在哪里看到过,说少年余华是一个静默寡言、胆小听话的孩子,几乎从不惹是生非。医生的工作性质让父母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这让余华倍感孤独,他常常跟在哥哥的后面寸步不离,充当“看客”的角色。而负责照顾弟弟的哥哥却总是“玩忽职守”,在带领余华回家的路上会突然忘记余华的存在,独自跑出去玩耍,留下四岁的余华一个人在原地等着。看完这本书之后想起来这段话,一下子就理解书里主人公们的情绪了。

  • 71 风雨过后的雨 2024-07-23 17:08:10 上海

    小时候的自卑、隐忍和怯懦都被余华老师写进了书里,一想到有个地方有人和我一样有着痛苦而敏感的内心,我就觉得没那么难过了。书里的主人公迷茫、恐惧、手足无措,这些都造成了他的敏感多疑,他对这个世界怀有偏见,但是又要继续往前走。

  • 52 cabbles 2024-08-05 09:07:10 上海

    《夏季台风》没看懂,地主那篇之前看过。感受就是,他还是他,让人致郁的余华。《胆小如鼠》应该对挺多人来说还算感同身受的吧。《四月三日事件》就可以把幻想和真实转换的很巧妙

  • 34 奥托 2024-07-28 12:00:20 加拿大

    看完想揍他一顿,不过想想其实我胆子也很小。这几篇依旧很残酷很致郁很余华。

  • 23 秋心洗月 2024-08-04 18:18:20 陕西

    我大概算了一下,这是我十七八年之后再读到余华,跟我当初的感觉一样:他真的写的不太行啊。

  • 28 难养也 2024-08-02 15:20:24 浙江

    我文盲如猪,行不行。 不自觉把余华跟莫言相比,那我还是比较吃莫言那套表达方式。余华太扯了(我狂妄我该死),深一脚浅一脚的。浅一脚的地方你深怕自己解读不够,深一脚的地方把脑子放在三味真火上烤也想不出来他要表达啥。这种亏吃了一次又一次,每次看到他的书还是拿起来看,那不是贱是什么。

  • 21 库洛洛 2024-08-09 10:05:59 浙江

    余华分两种,一种是胆小如鼠和地主之死那样的余华,一种是夏季台风和四月三日那样的余华。

  • 20 娜娜柯里昂 2024-09-18 15:06:39 江苏

    实际内容和营销宣传严重不符,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 20 momo 2024-07-31 19:15:27 上海

    读客求你了,做个人吧!这封面即使是我这种不怎么在意美丑的人……都遭不住啊!!!这本书抛去第四个故事不论,还是第一篇最讨人喜欢,杨高羊羔,余华老师你是懂取名的!而且真的一点都不爽文,最后还是被人框框一顿揍的标准结局啊……第二篇勉强能够理解,但是第三篇我真的满脑子都是救救我,救救我,救救我……这男主是撞邪了吗?还是脑子有病啊???求你别再写意识流了,宝娟,我的头好疼……

  • 19 珂珂莉丝 2024-08-15 12:12:16 四川

    写的啥啊我没文化我不喜欢

  • 16 听见月光 2025-02-16 21:34:45 上海

    中间两篇“是什么书我不知道,只知道上面有字”

  • 15 方枪枪 2024-07-30 10:15:51 上海

    四个中篇,其中《我胆小如鼠》和《一个地主的死》故事性和可读性较强;而另外两篇《夏季台风》和《四月三日事件》则更偏意识流表达和个人内心描写,多数人估计读不了这两篇,因为表达过于自我了。7分

  • 10 Ivyyy 2025-02-21 09:11:25 安徽

    除了《我胆小如鼠》,其他的仿佛是在梦游

  • 12 L.MORIARTY 2024-08-09 15:23:55 福建

    相对于前面的几篇故事,最后的那几篇随笔和访谈好像更加出彩。相较之下,这本短篇集的其他作品显得相对稚嫩,不仅从文笔还是故事结构上来说都比较单调。

  • 8 書海漂流記 2024-08-05 20:51:45 河北

    余华不止有《活着》!引以为题目的《我胆小如鼠》一篇,是余华90年代后期作品,塑造了主人公杨高与一群内心异化的极度丑恶的“强势者”,鲜明的暴露出强势问题的普遍性,愈演愈烈中直指人性的丑恶,弱势一方只能寻求自我的平衡,所有弱者的反叛都会陷入“悖论”的循环中,即便有觉醒时刻的存在,亦是走向更为扭曲的结局。读者于其中反观自省,竟能品出一番历史厚重感和人性的关怀。《夏季台风》显然不同,大量幻觉与现实轮番上演,小人物之小与时代大背景之大的来回变换,终是为了呈现一种悲剧,女主人公的悲剧亦是社会之悲剧,人情的冷与人性的恶是一种难以回避的存在,灾难于某些时刻下,给我们看到的是文字中无限的平静,许多人因“意识流”的写法而谈其难懂,是因为你还没明白其中的抗争。在《四月三日事件》又呈现出了明显的不同,……

  • 13 查无此人 2024-10-20 17:11:08 江苏

    余华老师是开始不顾读者死活了吗?

  • 5 adb 2024-09-29 22:04:01 北京

    附录里有关文学的现实那一段挺有启发的

  • 7 🌈TARDIS🎡 2024-08-06 09:59:39 四川

    余华还是写长篇吧

  • 4 秋盐布丁 2025-01-15 14:18:22 上海

    营销大于实际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