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告诉你关于那座山的一切的笔记(76)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闻夕felicity (此时正是修行时)

    回家 等了那么多天之后,我才决定真的开始书写,其实在来到这个岩洞之前,我的书写已经低潮很久了,写的东西都不好,可能是我一直不曾放开心胸去面对一些情感吧。 不晓得活人的世界现在如何了?我在这里过得很好,至少心灵得到解放,当然还是很希望能活着出去传递这些能量给这个世界,但如果无法也只能留给山了。 得到解放的感觉大概就是会想到小时候的很多事吧。都是一些很小的细节……我可以告诉你上百上千个我们的回忆,只要...

    2024-03-11 23:46:56   2人喜欢

  • 乌鸦嘴事务所( (追問何時會,要我以陽春。)

    “我向来认为自己的记忆模式是瞬间、跳跃式的,我特别容易记得某些我认为重要的瞬间,整体的事件变得不那么重要。当然,这很可能是因为一旦开始回忆,事件本身就是真的远了。” ************ “有时我真的会觉得在印度骑单车就像在伤害什么一样,但实际上到底什么事物被我伤害了,我并不清楚,这种伤害的感觉并不是真的,因为撞见此地的匮乏或贫穷。我从不真的认为印度是个贫穷或匮乏的地方。相反,我认为这里充斥生命的象征意...

    2024-12-04 12:31:01   1人喜欢

  • Sputnik

    在家庭中,好像每个人都是承载太多杂质、边界濒临崩溃的个体,却又不得不相互触碰,导致每个时刻都像是种孤绝的掷注,却总是碰到空洞的墙壁,挫折地弹了回来,属于彼此之间的某部分同时悄悄地留在身体上。

    2024-06-07 07:17:18   1人喜欢

  • Zoecosmos

    你打从心底厌倦那些,那些打闹的人群、过度人工的声光效果、浮夸的社交语言,在愚民政策之下好像没有什么是真的了,那样的生命除了疯狂竞逐表象,就只剩下不带思考并用资本堆砌的,华美的喧嚣。 你要离开那个如此塑造你的地方,虽然你深知不论它再怎么扭曲你也不因此变了形状,可是你再也不愿为了它浪费自己一丝一毫的生命,若所谓的妥协并不能通往真实,你将无法对自身的损伤坐视不管。

    2024-04-06 18:36:19   1人喜欢

  • 四月英兰

    长途旅行成为练习守住秘密的过程,学习节制及保守自己的力量。练习当下去信任时间,搜集“痛”的源头。 我还没能理解这座城市的死亡,我感受到的是城市的“生”。汽车、嘟嘟车、人力车、老铁马非常有默契地闪躲,同时挤压彼此的空间,人们将巨大的物事顶在头顶,庄严地试图走到对街,孩童在车潮与人潮之间玩一只单薄的塑胶袋风筝、在路边的棚子旁洗澡。他们知道城市有人正在死亡吗?答案是否定的,死亡是城市的一场共谋。因此我...

    2025-04-08 22:28:42

  • 尚万强

    你就一直走下去吧,虽然我没问,你也没有很明确地告诉我为什么你有勇气不考大学,但和你相处后已经不需要任何言 语去表述。担心你的“未来”这件事其实很悲哀,因为那是我们被驯化、被强迫跟着社会的脚步走时才会有的惶恐,没有人即应该失去自信,也没有人应该被损伤。你可能也会有被强迫正是视社会黑暗处的时候,我只能不断相信,你所做的每件事都是为了让自己的生命更加完整而纯粹。

    2024-12-03 13:52:50

  • abyssinya🐾 (夏日闲放。)

    许久之后,我才明了日期与信、日期与遗书之间的关联。那是一条牵连起“有所觉悟的书写”与“对死亡的彻底自知”之间的细线:当人们对一件事物感到恐惧并转头回避时,无论拥有再高超、熟练的文笔,都无法用文字替那事物赋予形体。书写意味着对自身处境的肯定,对宸君而言,也就是对死亡的肯定。宸君并非欣然迎向死亡,而是对死亡的确定性说“是”;这样的肯定,是为了引发后续对死亡说“不”的能力,并进而抵抗必死的命运。当宸...

    2024-11-16 18:11:19

  • abyssinya🐾 (夏日闲放。)

    为什么这么残忍,强加一个人造物主的影子,却又教她温柔?为什么给予一个人活着的重心,却又教她忍受失去的孤独?

    2024-11-16 18:10:06

  • abyssinya🐾 (夏日闲放。)

    农人与旅人,看似是光谱两端毫不相关的角色,但他们看待乡愁的方式却是极为相似的。旅人的乡愁来自崭新事物的断裂情感,农人的乡愁则来自事物运作时的均匀声响,他们共同的归乡意象是一片平整、荒芜、光晕强烈的所在。乡愁并不是痛苦,也不是希冀,甚至不能被称为一种情绪。只是,农人和旅人的乡愁都太过完美:他们不断让光线进入自己的身体,转为炽烈,进而变得刺眼,有形的事物最终变得无形。

    2024-11-16 18:06:55

  • abyssinya🐾 (夏日闲放。)

    当然人是不可能“把山留在那里”的,因为山“本来就在那里”。人如果望向渴望到达的地方、只差一步就可以抵达的所在、来时的路径,离开时都会隐隐约约觉得自己“把某地留在某处”。但事实上是我们走远了,把炮火的声音留在那里。

    2024-11-16 18:05:45

<前页 1 2 3 4 5 6 7 8 后页>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我所告诉你关于那座山的一切

>我所告诉你关于那座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