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光启书局
副标题: 重走沙漠古道
原作名: The Desert road to Turkestan
译者: 王敬
出版年: 2024-5
页数: 414
定价: 108
装帧: 精装
丛书: 拉铁摩尔著作集
ISBN: 9787545219517
内容简介 · · · · · ·
编辑推荐:
☆欧文·拉铁摩尔,在中国长大的美国历史学家、地理学家
☆一次穿越沙漠的复古之旅,一部行将落幕的骆驼商路之纪实
☆向中国历史与地理的纵深处探寻,拉铁摩尔成名之作
内容简介:
本书是1926年拉铁摩尔从塞北前往西域的游记。他就像一个中国商人那样,说一口流利的中文,组建了一支拥有九头骆驼的商队。他从张家口出发,沿着明清时期形成的商路,经呼和浩特、大青山、百灵庙、阿拉善、额济纳河、黑戈壁等著名坐标,到达新疆古城子。他不仅记述了沿途风光之美和商路之险,更把目光投向那些原本不会在历史中“留下声音”的人:驼夫、商贩、流浪汉、沿途居民……正是这次旅行,成为他走上学术之路的契机。
媒体评论:
拉铁摩尔的记载十分详细,对呼和浩特、百灵庙、阿拉善等地的描述相当丰富,很多是早已被遗忘又未曾被记载的事情。他对驼商的细节描述十分珍贵,驼商是中国北方向西方进行贸易的重...
编辑推荐:
☆欧文·拉铁摩尔,在中国长大的美国历史学家、地理学家
☆一次穿越沙漠的复古之旅,一部行将落幕的骆驼商路之纪实
☆向中国历史与地理的纵深处探寻,拉铁摩尔成名之作
内容简介:
本书是1926年拉铁摩尔从塞北前往西域的游记。他就像一个中国商人那样,说一口流利的中文,组建了一支拥有九头骆驼的商队。他从张家口出发,沿着明清时期形成的商路,经呼和浩特、大青山、百灵庙、阿拉善、额济纳河、黑戈壁等著名坐标,到达新疆古城子。他不仅记述了沿途风光之美和商路之险,更把目光投向那些原本不会在历史中“留下声音”的人:驼夫、商贩、流浪汉、沿途居民……正是这次旅行,成为他走上学术之路的契机。
媒体评论:
拉铁摩尔的记载十分详细,对呼和浩特、百灵庙、阿拉善等地的描述相当丰富,很多是早已被遗忘又未曾被记载的事情。他对驼商的细节描述十分珍贵,驼商是中国北方向西方进行贸易的重要方式,而文献记载很少。本书与《下天山》一起,反映了拉铁摩尔的三个学术特点:他以实地考察著称;他善于思考,将历史与地理两种眼光结合起来;他深入中国社会,与中国各类人群深入接触。这些特点在研究中国问题的西方学者中是出类拔萃的。
——唐晓峰
无论是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还是喜爱阅读相关地区旅行文学的读者,这本书对他们而言都是一个宝库。书里对晋蒙商队以及从内蒙古到新疆的商队的记录,恰在铁路和公路时代出现之际,是大的时代变动发生之时极为难得的记录,对今天的研究者来说也是非常宝贵的史料。
——罗新
从塞北到西域的创作者
· · · · · ·
-
欧文·拉铁摩尔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
欧文·拉铁摩尔(1900—1989),汉学家、历史学家、地理学家,在中国度过童年和青年时代,多次在中国各地游历,曾担任哈佛燕京社研究员、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利兹大学教授,曾于1937年访问延安,1972年应周恩来总理邀请再度访华。他主张以平等客观的态度看待中国,在美国是与费正清等齐名的“中国通”学者。他破除“华夷”之见,一视同仁地看待长城内外的中国历史,其学术研究成果具有深远的影响。
译者
王敬,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硕士,甘肃兰州人,现居于呼和浩特,为译本书重走拉铁摩尔1926年塞北之行的部分路线。
目录 · · · · · ·
一个“20 世纪人”眼中的中国与世界——“拉铁摩尔著作集”代序
1995年版导读
1975年版序
1929年版序
第一章 通向亚洲腹地之路
第二章 塞北边缘
第三章 百灵庙
第四章 商队牧场
第五章 动荡之地
第六章 绕路
第七章 越过阿拉善边界
第八章 驼夫
第九章 阿拉善的沙丘和荒漠
第十章 长矛和旧俗
第十一章 沙中湖泊
第十二章 阿拉善的远端
第十三章 额济纳河
第十四章 黑戈壁
第十五章 黑喇嘛城堡
第十六章 运尸商队与鬼魂
第十七章 达子沟
第十八章 重返荒漠
第十九章 三趟湖绿洲
第二十章 风雪考验
附录每日行程:从归化到古城子
索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正是这些驼夫吸引我游离于他们的帐篷和谈资之外,我带着一种特殊而亲切的感情回忆着他们。这些驼夫来自不同民族,感悟着生活的魅力,这种生活被不均衡地分割成为期数月的艰苦与短短数日的放纵与挥霍,但最终还是艰苦的生活束缚了他们。那些既来之则安之的汉人并不是这样的。坦率地说,他们抵触艰苦的工作。在他们眼中,身体富态者是可尊敬的,因为这意味着富态之人并不以干苦力为生。在商队外,我从未遇到过一个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感情的汉人。只有驼夫才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精神,一种奇怪的情绪。每当这些人围着火堆聊天,咒骂恶劣的天气、难喝的水,或者吹到自已食物中的尘土时,我总会听到有人反问:“驼夫是干啥的?”然后用直白的小调自嘲: 吃的粪,喝的尿。 烂麻口袋睡哈觉 然后另一个人会应和:“是的,但这种生活已经不错了,日子总是要过的嘛。”最后这种看法在异口同声的咕哝和咒骂中得到认同。有一次,一位老驼夫最后说道:“我把所有的钱都投到后山新开垦的土地上,让我侄子帮我种地。我的婆娘也住在那里,所以两年前当其他驼夫在大西路上遇到麻烦,且我的腿受伤时,我想我可以不干了--去他娘的!我可以躺在温暖的炕上和邻居们闲聊,或者抽着鸦片安然度日。但我住的地方离大西路不远,不论昼夜,每当我听到驼铃'叮铃当啷’的响声时,我心里总会觉得难受。所以我说:'狗日的!我要再回到戈壁去拉骆驼。” (查看原文) -
路途中第一链骆驼打头的是主厨 (查看原文)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从塞北到西域"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从塞北到西域"的人也喜欢 · · · · · ·
从塞北到西域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亚洲腹地之旅的风雪探险
> 更多书评 7篇
论坛 · · · · · ·
英文版有地图吗? | 来自戏中豆 | 2024-07-24 10:58:08 | |
初读《从塞北到西域》 | 来自如我见青山 | 2024-06-25 16:46:18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国/民/性研究:域外视角 (🦉的瓦涅密)
- 走读世界 (向北向北)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 】2024 (普照)
- 双11要买的书 (别加黑胡椒)
- 压舱石.书 (菊花夜行军)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65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从塞北到西域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马里扬泊列的树 2024-12-04 11:02:54 上海
读到三分之一作者走出的距离还很有限,表达无吸引力,亲历中国时代背景描述很破碎。难得是,与100年前户外探险的作者有一定共鸣。
2 有用 风のように 2024-08-14 07:55:13 浙江
文风拖沓
0 有用 乔峰 2024-12-03 19:15:27 四川
堪称最全骆驼图鉴。
0 有用 sambour 2025-04-22 08:09:55 美国
非常写实详尽的游记风格,身边的人物刻画得也活灵活现,相当真实地保存了那个年代中国的一个切面。 最深的感触来自商队间流传的各种民俗传说,生动还原了民俗故事是如何一步步加工直至由文人收集定本的过程。之前读《羌:在汉藏之间》已有所感悟,如今更加真切了。 感觉作者对蒙古人的喜爱更甚于汉人。正如序言中所写,作者自称“蒙古民族主义者”一点也不过分。我起初还以为是汉族商人的狡狯所致,但后来发现同为草原游牧者的哈... 非常写实详尽的游记风格,身边的人物刻画得也活灵活现,相当真实地保存了那个年代中国的一个切面。 最深的感触来自商队间流传的各种民俗传说,生动还原了民俗故事是如何一步步加工直至由文人收集定本的过程。之前读《羌:在汉藏之间》已有所感悟,如今更加真切了。 感觉作者对蒙古人的喜爱更甚于汉人。正如序言中所写,作者自称“蒙古民族主义者”一点也不过分。我起初还以为是汉族商人的狡狯所致,但后来发现同为草原游牧者的哈萨克人在作者心里也不及蒙古人的地位。可能作者确实对蒙古人有着别样的感情吧。 另外要特别感谢译者忠实于原文的翻译。一直读到中英文对照表我才发现原来大部分专有名词都是译者参考英文翻译而来。考虑到中国边疆的辽阔与汉英对词的模糊性、蒙语汉语方言的时代性与灵活性,考证的工作量想必巨大。 (展开)
0 有用 gromit 2024-12-24 12:51:10 北京
拉铁摩尔早期的作品,翻译不是很好,优点是照片还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