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八月见 短评

热门 最新
  • 505 sickbone44 2024-03-22 17:58:31 广东

    老马本人并不想出版它。家人应该尊重他的意愿。

  • 217 洗心易 2024-03-13 01:33:47 北京

    我们穷其一生试图寻找爱情来抵御孤独,然而孤独就像那岛上每年的八月十六日,一直在那里,没有人能改变。

  • 166 nothing 2024-03-31 15:28:34 上海

    马尔克斯风格的门罗故事,被二十美元击垮的尊严和生活,一个中年女人的逃离与孤独,尤为令人心痛的是,她每年只有八月十六日那天才能真正做自己,去一个无人认识的小岛上燃烧未衰的激情与生命,其余的三百六十四天,只剩无尽的等待和恐惧。全书最大的败笔是那句“因为在这样一个男权世界里,生为女人本身就是一种不幸。”这句话虽然没错,但出现得突兀而多余——当女主决定不理会鬼祟的敲门声,流着愤怒的眼泪睡去后,接上这么一句类似于画外音的解说,直接让我一秒出戏,感觉破坏了节奏,让前面大半本叙事累积起来的情绪一下泄了气。我甚至不相信这句出自老马之手,而怀疑是后来加上的,要么就是从某个被弃的版本里摘出来的一句补进去的。

  • 270 渡边 2024-03-07 15:52:51 浙江

    一口气读完,虽然篇幅短小,放在老马作品谱系中只能算是“情爱小品”,但能够再次感受到马尔克斯讲故事的独特“腔调”真是太好了,这种腔调是独属于他的,不管他是要讲述孤独还是爱情,抑或永远鼓动我们生活的欲望,都如海风拂面,让人忘我。

  • 82 邓安庆 2024-03-22 20:13:58 江苏

    啊,还是熟悉的马尔克斯,还是那么蓬松、明亮、纯粹。自然不能跟他最好的作品相比,但依旧是好读的。

  • 66 小春日和 2024-04-05 00:05:12 浙江

    我想用梁永安先生的一段话作为马克尔斯这本遗作的收梢,“孤独有可能会让人滑向爱情,但爱情并不能填补孤独,它也有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失望”,回忆没有归路,春天也会一去不复返,而我们也终将走向无处可逃的孤独,马尔克斯似乎写的是一期一会的八月,但又何尝不是女性群体不被重视的自我欲求。爱情究竟在哪里呢?书中占卜师的回答含糊又精确:“既不比你期望的近,也不比你认为的远”,当你真正的转向自己,当你不再追求每年八月的奇遇,爱情本身的模样也就水落而石出。暌违十年的真正的遗作,在马尔克斯去世十周年之际全球同步发行,像一个老朋友站在海风拂面的沙滩上将八月、剑兰和蓝鹭的故事娓娓道来,生日快乐,加博先生!好久不见,加博先生!你还好吗?加博先生!

  • 48 CathyM1225 2024-03-28 12:20:00 广东

    好故事。我不懂的是,这个世界男的出轨的故事这么多,怎么着就有人这么受不了女人出轨的故事?也不知道破的是哪门子防。

  • 48 Sienna 2024-03-18 15:43:27 河北

    弗洛伊德和拉康曾提出,大写的父系律法创造了父权制象征世界,通过同性恋禁忌和乱伦禁忌塑造并维系一夫一妻制异性恋婚姻制度。马尔克斯在本书巧妙地塑造了一个被父系律法压抑的女/母性幽灵,即埋葬在小岛(法外之地的隐喻)上的母亲。生前她看清了自己婚姻的荒诞,在岛上通过寻求每年一度的艳遇发泄被抑止的欲望。死后她把自己埋葬在岛屿,化作幽灵,虽死犹生,引导着女儿一步步正视婚姻的真相,释放被遏制的女性欲望。这个幽灵由此通过对女儿的萦绕与附身,毫不留情地揭开了和谐美满婚姻表面下的暗流,不断侵扰着、嘲讽着那个父权的律法。

  • 56 李星锐 2024-03-02 17:11:28 北京

    很简单的故事,字句里真的有一股迟暮般的伤感。能看出是病后的作品,有些地方逻辑会有一点不通,但那种氛围感的营造,大概是老马灵魂里的东西了。读完大叹一口气,往后再没有老马的新东西可读了。

  • 35 不错子 2024-03-18 21:12:05 江苏

    我是破鞋因为我妈是破鞋。

  • 38 李睡觉前只看书 2024-03-13 20:06:45 天津

    很意外还能看到“新作”,很好读的书。一个小时就读完了,但我不喜欢这样的故事。逃无可逃就不逃了吗?不不不,你看错女人了。我们有一万种方式可以对抗孤独。

  • 29 eighterhana 2024-04-06 12:06:42 北京

    刚开始读的时候怀着疑虑:男人怎么可能真正懂女人,即便他是马尔克斯。一口气读完只想献上赞美,他可真是太懂女人了。

  • 27 吃饱饱睡好好 2024-04-04 11:44:14 上海

    书的内容四颗星吧,但是排版和营销感觉把想捞钱写在了脸上,买实体书不值得,整体感受低于预期。没有历史,没有地域,没有战争,比较简单的一个故事,加入很多书籍、音乐、花的元素,又有大量的后人解读的空间了。核心讲的还是孤独。有些地方特别奇怪,莫名其妙来一句在男权社会怎么怎么,真的是手稿原文吗?还是为了迎合现在硬加的?其实作者说不愿意发表就别发表吧,一朵花不需要被剖开到花心才能证明它的存在或它的美丽。

  • 32 ♬ CaR 2024-03-07 20:38:23 北京

    “八月”是针,酒、书籍和音乐是线,细密的针脚是一个女性在传统幸福婚姻中突然踏偏一步的故事。艳遇如纵火一般,让渴望无法停止,让每年的八月十六号成为一场冒险。她开始希望抓住自由选择的权力,而不是将它交给命运,每年带不同的书:《德古拉》《三尖树时代》《火星编年史》《瘟疫年纪事》。喝酒,跳舞,谈论音乐,时而在纵情之中感到欢悦或软弱,时而沮丧而愤怒地扑到床上哭泣,时而无所适从,匆匆地道别。当安娜终于决绝地拒绝诱惑,在敲门声中流着愤怒的眼泪睡去。她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她要和那些过去的夜晚、那些飘渺的时光、那些遗留在岁月中的天真欢愉,说再见。

  • 122 Jose-HJ 2024-02-28 10:54:12 陕西

    我不能剧透,但我要打五星!老马在跟我们道别,略萨粉头向您致敬!

  • 18 laraine pro版 2024-04-05 19:23:55 四川

    有欲望好过在呼吸中死去

  • 19 林一 2024-03-25 20:56:47 浙江

    在一个闷热的自习课读着,30度的天气让我体会到了近乎书里的八月。开始刮风,像压在心里的欲望被放纵,窗外压倒的竹子是被20美元审判;接着狂舞,是自我的拉扯在来回试探;下雨了,铺天盖地,是热烈地读书、跳舞和饮酒;继而宁静,凉风从门缝透过,是她的醒悟和决绝地告别。 今天真有一个读这本书的好天气,封面让人感受到永不结束的夏天,和随时幻灭的爱情。

  • 38 梅利霍沃的园丁 2024-03-05 13:15:53 四川

    老马废稿,懂得都懂

  • 24 木涵 2024-03-04 00:30:55 广东

    以后可能就没有办法再以小说出版为借口 ,让老马再次于我们心里重生了……

  • 15 松枝清显 2024-03-19 14:16:26 广东

    不太像马尔克斯的小说,反倒像门罗或者埃尔诺写的。关注以及书写的不再是过往藏在故事里每个角落的拉美历史与个人经历,更像是把自己的经验提纯,对于衰老与死亡的态度一同渗透在虚构的写作力量中。故事里,安娜在四十六到五十岁的年纪里,每年八月去海岛跟不同的,萍水相逢的情人约会,那五个夜晚或许欢愉,却被书里的二十美元钞票击碎,或许痛苦,身体被阳具撞击得像撕裂的母牛,或是遇到曾经爱着自己的男人,却无法坦然,又或是没有辨认出遇到在书里留下名片的就是初次留下二十美元的人。在第五个夜晚,第五次来到这个海岛的时候,她决定把母亲的墓碑牵走,当她开棺看到母亲的尸骨时,顿悟到自己要接受衰老,离开这块充满激情的海岛。小说结尾处,母亲死后还能被男人爱着,安娜苦苦等待幸福而无果。但在迁坟的时候,她们已然在某个地方平静相遇。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