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副标题: 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传奇
译者: 吕增奎
出版年: 2024-3
页数: 598
定价: 98
装帧: 精装
丛书: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译丛
ISBN: 9787511745842
内容简介 · · · · · ·
【编辑推荐】
※享誉全球的思想大师霍布斯鲍姆离世前的真正最后一部力作!
※“现在又是应该认真地对待马克思的时候了。”——霍布斯鲍姆在本书的最后一句忠告!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理性再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甫一出版,《卫报》《独立报》《金融时报》《泰晤士报》《新政治家》等,皆刊出重要书评,推崇之至
【内容简介】
在《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的近两个世纪中,马克思主义一直是现代世界思想乐章的重要主题之一。马克思主义由于它动员社会力量的能力而成为20世纪历史上一种至关重要的存在,在某些时期成为一种决定性的存在。本书收集了埃里克·霍布斯鲍姆从1956至2009年在马克思主义领域所写的许多作品,实质上是对马克思(和不可分开的恩格斯)思想发展及其后世影响的研究。希望本书的出版会帮助读者反思马克思主义和人类在21世纪将会拥有何种未来的问题。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提供...
【编辑推荐】
※享誉全球的思想大师霍布斯鲍姆离世前的真正最后一部力作!
※“现在又是应该认真地对待马克思的时候了。”——霍布斯鲍姆在本书的最后一句忠告!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理性再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甫一出版,《卫报》《独立报》《金融时报》《泰晤士报》《新政治家》等,皆刊出重要书评,推崇之至
【内容简介】
在《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的近两个世纪中,马克思主义一直是现代世界思想乐章的重要主题之一。马克思主义由于它动员社会力量的能力而成为20世纪历史上一种至关重要的存在,在某些时期成为一种决定性的存在。本书收集了埃里克·霍布斯鲍姆从1956至2009年在马克思主义领域所写的许多作品,实质上是对马克思(和不可分开的恩格斯)思想发展及其后世影响的研究。希望本书的出版会帮助读者反思马克思主义和人类在21世纪将会拥有何种未来的问题。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提供了一种迷人的、有洞见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并考察了马克思主义的多种影响。他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和核心文本,从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到葛兰西的《狱中札记》再到《共产党宣言》一一进行了考察,并对退却时期的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分析。通过出色、深刻、有力且广泛的研究,《如何改变世界: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传奇》毫无疑问地向我们展示出:马克思是我们这一世纪的思想家,就像他是过去两个世纪的思想家一样。
如何改变世界的创作者
· · · · · ·
-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1917—2012),享誉全球的思想大师、备受推崇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家,英国科学院院士及美国艺术和科学院外籍院士,先后被多个国家的大学授予名誉学位。
作为俄国十月革命的同龄人,1917年出生于埃及名城亚历山大港的一个中产家庭。父亲是移居英国的俄国犹太后裔,母亲来自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奥地利。1919年,举家迁住维也纳,十年后父母相继去世,孤儿霍布斯鲍姆于1931年投奔叔父,徙居柏林,在“一战”后受创最深的德奥两国度过童年。希特勒上台后,1933年转赴英国,幸运地躲过之后的纳粹大屠杀,完成中学教育,并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历史。“二战”爆发后,投笔从戎,至1946年退伍,回到剑桥完成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是英国费边社的历史。1947年成为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讲师,1959年升任高级讲师,1978年成为该校经济和...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1917—2012),享誉全球的思想大师、备受推崇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家,英国科学院院士及美国艺术和科学院外籍院士,先后被多个国家的大学授予名誉学位。
作为俄国十月革命的同龄人,1917年出生于埃及名城亚历山大港的一个中产家庭。父亲是移居英国的俄国犹太后裔,母亲来自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奥地利。1919年,举家迁住维也纳,十年后父母相继去世,孤儿霍布斯鲍姆于1931年投奔叔父,徙居柏林,在“一战”后受创最深的德奥两国度过童年。希特勒上台后,1933年转赴英国,幸运地躲过之后的纳粹大屠杀,完成中学教育,并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历史。“二战”爆发后,投笔从戎,至1946年退伍,回到剑桥完成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是英国费边社的历史。1947年成为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讲师,1959年升任高级讲师,1978年成为该校经济和社会史荣誉教授。1982年退休后,任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政治和社会史荣誉教授。1998年,英国时任首相托尼•布莱尔为其颁发了名誉勋位(Order of the Companions of Honour)。2002年,被任命为他一生执教的伯克贝克学院校长,由于他的辞职信一直未获批准,实际上他至死都是该校校长。2003年,获得杰出欧洲史研究奖。2012年,中国国庆日凌晨,因病在伦敦谢世。
译者简介:
吕增奎,哲学硕士,200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中共中央编译局海外理论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政治哲学和海外当代中国学研究。主编《马克思与诺齐克之间:G.A.柯亨文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民主的长征:海外学者论中国政治发展》(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执政的转型:海外学者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3部文集,翻译《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中国共产党:收缩与调适》(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中国的复兴:富裕启示录》(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3部专著,发表论文和译文20多篇。
目录 · · · · · ·
第一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1
第一章今天的马克思3
第二章马克思、恩格斯与马克思之前的社会主义18
第三章马克思、恩格斯与政治60
第四章论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14
· · · · · · (更多)
第一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1
第一章今天的马克思3
第二章马克思、恩格斯与马克思之前的社会主义18
第三章马克思、恩格斯与政治60
第四章论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14
第五章论《共产党宣言》129
第六章发现《大纲》155
第七章马克思论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162
第八章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命运225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251
第九章马克思博士与维多利亚时代的批判者253
第十章马克思主义的影响:1880—1914年269
第十一章反法西斯主义时代:1929—1945年336
第十二章葛兰西405
第十三章葛兰西的接受史428
第十四章马克思主义的影响:1945—1983年441
第十五章退却时期的马克思主义:1983—2000年492
第十六章马克思和工人:漫长的世纪509
索引533
译后记588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这曾经帮助把那些不完全地和无批判地支持苏联的人排斥在马克思主义共同体之外,现在又服务于那些希望拒绝马克思全部思想的人,因为他们声称,从《共产党宣言》向前前进或者可能向前前进的唯一道路是终结斯大林俄国的古拉格或者马克思的信徒所统治的其他国家的集中营。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57页 -
本书大多数章节针对的是这样一些读者:他们对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以及历史环境同思想的发展和影响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更专门的兴趣。我竭力为这两类读者提供这样一种意识,即讨论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不能拘泥于要么赞成、要么反对的争论,也就是说,要么赞成、要么反对各种不断变换招牌的马克思主义者及其对手所占据的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地。1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一直是现代世界思想乐章的重要主题之一,由于它动员社会力量的能力而成为20世纪历史上一种至关重要的存在,在某些时期成为一种决定性的存在。我希望本书会帮助读者反思马克思主义和人类在21世纪将会拥有何种未来的问题。——埃里克·霍布斯鲍姆 2011年1月于伦敦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豆瓣成员常用的标签 · · · · · ·
丛书信息
· · · · · ·
如何改变世界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0 条 )

霍布斯鲍姆:《如何改变世界》前言及目录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前言 [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 著 王立秋 试译 这本书,这部有许多我在1956年到2009年间的作品组成的文集,从本质上说,是一项对卡尔•马克思(以及不可分离的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思想的发展及其在马克思身后的影响的研究。这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史... (展开)
《经济参考报》2014年8月8日:重现马克思的成长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篇短文,是评中信出版社近日引进出版的美国密苏里大学欧洲史教授乔纳森·斯珀伯的《卡尔·马克思:一个19世纪的人》一书的,但是其中一开篇就引用了《如何改变世界》一书里的话,对于惜墨的书评文来说,一本书能有被引用的待遇,绝对是属一种礼遇了:)这篇文章的标题很好,... (展开)
《光明日报》2014年7月11日第9版:《如何改变世界》入选中国图书评论学会6月“大众好书榜”第一位

霍布斯鲍姆《如何改变世界》的用武之地: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生班开学



澎湃新闻:因为是共产党,霍布斯鲍姆曾被军情五处监控几十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今天地铁里手机上看到的一则新闻…… 英国国家档案馆最近解密了一批军情五处(MI5)的文件,其中包括该情报机构获取的上百份对已故历史学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和克里斯托弗·希尔(Christopher Hill)等人的监控信息,这些被监控者有着相同的特征:共产党员... (展开)> 更多书评 3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0 )
-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4)8.5分 200人读过
-
Little Brown UK (2011)8.4分 20人读过
-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7)8.6分 32人读过
-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7)暂无评分 1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文化,思潮与政见 (皇甫杰)
- 想象乌托邦 (Kdropinstant)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 】2024 (普照)
- 2024新书目录 (如峻峰)
- 西欧、中世纪与西方史 (安迪合罕大皇帝)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93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如何改变世界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大甜甜~~ 2024-07-13 18:40:48 日本
以后恐怕越来越难有人写这么大手笔的书了,随意动起笔来就是跨国际的史料纵览。霍布斯鲍姆对马克思的一些批评,都是到位的。尤其是马克思其实没有构筑一种现实政治运营的形式,这是后来葛兰西希望在意大利基础上建立的。而且,特别需要警惕的是,马克思有很多对话,都是和同一时期欧洲的二流思想家对话,刻意需要去还原语境,其实有点点无趣。包括探讨什么家庭的消亡啊,石器和人的思维啊,都不用太当真。后来的民族主义抬头,到底... 以后恐怕越来越难有人写这么大手笔的书了,随意动起笔来就是跨国际的史料纵览。霍布斯鲍姆对马克思的一些批评,都是到位的。尤其是马克思其实没有构筑一种现实政治运营的形式,这是后来葛兰西希望在意大利基础上建立的。而且,特别需要警惕的是,马克思有很多对话,都是和同一时期欧洲的二流思想家对话,刻意需要去还原语境,其实有点点无趣。包括探讨什么家庭的消亡啊,石器和人的思维啊,都不用太当真。后来的民族主义抬头,到底怎么和马融合,特别棘手。未来的人们到底会怎么认识上个世纪的革命呢? (展开)
4 有用 回到黑格尔 2024-04-16 10:51:23 陕西
好
0 有用 咩咩咩 2024-08-25 10:01:05 新疆
对现状的反思
0 有用 啦啦啦 2024-10-18 22:38:35 陕西
对知识结构做出很好补充的一本书。与以往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不同,这本书后半本着力于说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史,抑或是影响史,让人看到在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意识形态之外,其他国家是如何认识与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但是翻译确实一般,看得人有些恼火
0 有用 Fanger 2025-03-24 02:26:26 中国香港
对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的介绍,翻译比较差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