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获得“我们时代的和平”的人们,却走向了极力避免的战争
○从英国外交活动讲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人与事
【编辑推荐】
20世纪30年代,面对野心勃勃的希特勒,不愿重蹈覆辙的人们选择了绥靖政策。作者布弗里精彩讲述了在这个绥靖的时代里各方势力所展开的活动,为我们描绘了一心求和的张伯伦、坚持备战的丘吉尔、虚与委蛇的希特勒,还有诸多在本国与德国之间活跃着的外交家们。
“这是一场在荣耀与可怕战争之间的两难选择,他们无从得知如何在这场抉择中获胜。”布弗里将为我们呈现在这个绥靖时代里英国进行重要抉择的背景环境,为我们讲述这个从虚假的和平走向战争的故事。
【内容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避免新的冲突发生也许可以说是整个欧洲最普遍的愿望,“不要重蹈覆辙!”这句口号在欧洲人耳边久久回响,而这种观点也将影响欧洲的未来,并成为英国人所实行的绥靖政策的核心。
蒂姆·布弗里将本书所讲述的时期定为从1933年希特勒上台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他通过重新构建英国一次次“绥靖希特勒”的谈判,展现了在纳粹于欧洲开展领土扩张等活动时,英国政府的犹豫不决、外交失败和议会内讧,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探讨了英国绥靖政策的发展历程与影响,表明最终走向战争的结局并非是少数人的盲目选择,而是具有时代特点的多方面作用的结果。关于当时的英国,本书进行了深入的档案研究,包括部分从未使用过的资料,对英国大臣、贵族和业余外交官在该时期的各项活动都进行了详细的描绘,讲述了他们如何通过自己的作为与不作为,决定英国的选择并影响了欧洲的命运,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战争的。
【媒体推荐】
一篇关于国际关系中愿望思维外交和意外效应法则的引人入胜的叙述。
——阿里·安萨里,《今日历史》,*年度图书*
蒂姆·布弗里以极大的天赋和自信,将他的主题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优雅地勾勒出历史的相似之处,同时也呈现出扣人心弦、节奏明快的叙述。本书生动、细腻,充满了令人惊讶的细节,是一部令人惊叹的处女作。
——亨利·赫明
过去没有一本关于绥靖主义的书能够如此生动、详尽和引人入胜地揭示 20 世纪 30 年代末上演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政治阴谋。蒂姆·布弗里出色地展现了当时的紧张局势、政治手腕和无数戏剧性事件……这是一部最引人入胜的政治剧,读者在放下书本后仍能久久回味。堪称佳作。
——詹姆斯·霍兰德
蒂姆·布弗里引用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有趣的资料来源和人物,对在那个十年里轻信、自私和糟糕的判断悲剧性地、无情地战胜了道德和理智的情况进行了引人入胜的学术性描绘。这是对历史最好的报道。
——卡罗琳·穆尔黑德
这是一位杰出的年轻历史学家的精彩出道作。蒂姆·布弗里写了一本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情况的书,读起来就像是一部惊险小说。我爱不释手。
——彼得·弗兰科潘
0 有用 何大宇子 2024-11-03 20:14:57 北京
丘吉尔吹过头了 其他还行。 详细描述英国上层对于德国的反应 很细,每个人每个事件
0 有用 Gorbachev 2024-12-29 18:17:46 四川
翻译还差点意思
15 有用 胡小猴 2024-06-10 09:35:14 江苏
过剩的悔感和罪感引起绥靖,被害人自信激发攻击性。本书细细梳理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的主政者及各路国际关系掮客在(主流民意裹挟下)对一战的追悔心理和对凡尔赛条约的负罪心理的支配下对纳粹德国一绥再绥终不能靖的失败博弈经过,力避小战的结果是招致灭顶大战。
2 有用 新京报书评周刊 2024-07-31 11:50:21 陕西
《慕尼黑协定》在今天被视为绥靖主义巅峰,英法等国将捷克斯洛伐克当作一尾抛下船的小鱼,用以安抚希特勒咄咄逼人的扩张野心,并且自以为为世界带来了——按照张伯伦在舱门前对欢呼人群发表的那段演说的原话“我们时代的和平”。但结局如我们所知,不到一年,希特勒便发动对波兰的战争,并与苏联一起瓜分了波兰,终于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张伯伦的那句名言也成了插在绥靖主义上的一根带有倒刺的毒箭,绥靖主义被挂在了历史的路灯... 《慕尼黑协定》在今天被视为绥靖主义巅峰,英法等国将捷克斯洛伐克当作一尾抛下船的小鱼,用以安抚希特勒咄咄逼人的扩张野心,并且自以为为世界带来了——按照张伯伦在舱门前对欢呼人群发表的那段演说的原话“我们时代的和平”。但结局如我们所知,不到一年,希特勒便发动对波兰的战争,并与苏联一起瓜分了波兰,终于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张伯伦的那句名言也成了插在绥靖主义上的一根带有倒刺的毒箭,绥靖主义被挂在了历史的路灯杆上,时不时就被拿出来嘲弄鞭挞一番。而当时对绥靖严厉抨击的丘吉尔等人,却成了早已洞破希特勒野心的先知,当丘吉尔在听闻慕尼黑协定即将签署后,看着那些为和平欢欣鼓舞的民众发出的那句慨叹“可怜的人们!他们几乎不知道他们将不得不面对他们。”也成了一句预言。 (展开)
0 有用 readerzhao 2024-11-02 11:42:48 北京
一本从英国角度出发的很系统的绥靖政策史,可惜翻译得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