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赫拉利在《人类简史》里说,人的一生都被各种故事和概念围绕,比如价值观、制度、传统等等。明明是虚构的东西,却深深嵌入现实。在这样的叙事面前,人常常觉得渺小。而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人类独有的叙事本能,其实赋予了我们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去重塑,去改变。
叙事促进了人类群体的诞生,塑造了国族,也塑造了每一个人。
叙事是我们理解、安置世界的方式,也是我们构建自我、认知自我的方式。人类创造时间,也必然同时创造了叙事。
讲述故事是人类最古老的本领之一,我们讲故事,就像呼吸一样自然。本书零散地讲述了人类讲故事的能力带来了生存优势、塑造自我的概念、推动民族历史的发展。“谁的故事更有意思,谁能把故事讲得更引人入胜,谁就能聚集更大的群体,建立社会,创造使用工具的传统,甚至创造出可以延续千年的文明。” 有些碎片的生物学研究值得了解,例如为什么人类比黑猩猩或狒狒更善于合作、儿童语言的发展规律。但是这本书真的很难看,什么都想写,最后没有任何重点,明明是一名生物学家,非要写文学史、民族政治认同,反而失去了他的专业优势。不得不感叹,图书界仍然有太多的鸡肋作品、明明一篇博客就能讲清楚的知识,非要东拼西凑写成一本书,为了发表而发表,最不会讲故事的老学究教众人如何讲故事……
哦,我的上帝,这书对普通读者是在无阅读价值
无论是社会世界,还是物理世界,抑或生物世界,都是杂乱无章的,故事的存在是为了梳理这种混乱。通过故事,我们赋予自己的生活意义,了解过去,也预测未来。
读完这本书,我开始认真参与到妈妈的日常唠叨叙事中了,叙事的生活常态,是值得每个人乐在其中的。
人类是“叙事的人”,是通过讲故事、听故事而成为自己、理解自己的人,就像包法利夫人(书里讨论到的一个例子)。这本书,的确是可以为爱读小说的包法利夫人辩护,而不是纳博科夫认为的那样:阅读让她变傻。
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个专业术语“诗性正义”(Poetic Justice)。人们在读故事时,都希望看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结局,这些都是“诗性正义”的体现。
“人始终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他被自己和他人的故事包围着。通过串联这些故事,他思考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通过重复这些故事,他活出自己的生命。”
N多有趣实验。人类这种造物有够奇妙。读到人类在动物世界中已是最爱和平最善合作的物种,将信将疑,莫名悲伤。
《人类简史》提到人类进化成功在于三大革命,第一即是认知革命,人类通过虚构故事、营造想象的共同体,迈过了150人组织团体的门槛。盖发展和稳定社团,三人以感情,十人以利益,百人以恩威,千人以法规,万人以故事(信仰)。叙事三级:故事,概念,信仰。叙事七要:5W2H。叙事之利。叙事之害。
没想到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叙事”的,很有意思。前半部呼应了《人类简史》的论点,人类因为会讲故事迅速超越了其他物种。后半部印证了我长久以来的一个疑问:在治愈抑郁症上,写作确实是可以发挥很大作用的。“增强免疫力”这点超出预期了🤭
叙事塑造我们的记忆、目标和身份,提供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论点,所以故事对于人类认知和社会结构至关重要。讲故事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生物学上的必然。我们的大脑天生就会通过叙事来组织经验和知识,使得故事成为理解世界和自我的强大工具。故事对促进同理心,帮助克服个人危机,甚至为更广泛的社会和平都能起到作用。书里很多观点都很有趣,但在科学严谨性上似乎不够详尽。
这个名字和简介令我一个猛冲 到手之后:什么格式工整的小论文被出版了
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并未得到普遍认同,但他是一个先锋,先锋是可以犯错的。今天的人们仍然被这个问题困扰:故事(或者其他艺术形式)是如何与现实产生联系的?这一问题的现代观点反映在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和亨利·詹姆斯之间的精彩争论中。前者是著有《金银岛》《化身博士》等作品的世界著名文豪,而后者是一位名气稍逊的美国作家(钓雪按:今天相反),也是“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的弟弟。亨利·詹姆斯在其《小说的艺术》一书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广义上说,小说是个人对生活的直接印象。”这一观点明显师承亚里士多德。对此,史蒂文森彻底反对,他提出了广泛传播、流传至今的看法:生命是怪诞的、无限的、不合逻辑的、突兀且尖锐的; 相比之下,艺术是有序的、有限的、自洽的、理性的、流动且柔软的。生活宛如雷鸣;艺术是轰鸣中的乐曲
有点意思,如果你和我一样喜欢知道一些(很可能)毫无用处的冷知识,那这本书里真有不少,知识覆盖还挺光,脑科学、动物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等等,里面提到的很多实验尤其有趣。“讲故事”、“听故事”某种意义上说都拥有作弊似的力量,写作是一种自我心理疗愈,阅读极有可能增加人的同理心,这些都和直觉经验暗合了,看到相关理论和论述觉得挺好玩。要说对写作有啥具体指导作用,极少,但有两点很重要,一是如果要单纯理性盘算要写覆盖面最大的畅销书,那最好是大团圆结局,即便过程再痛苦也要有对于苦难的征服;二是我自己感觉到的,这书里没写到但是写作的人、或者说喜欢讲述故事的人,最好永远保有充沛的好奇心,这书恰好就属于满足好奇心的。
写的太乱了
给自己编一个故事真是本能。它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一切的解释,每编完一个故事总会有心安理得的感觉,哦,原来是这样,即使这个故事与事实完全不符。
啥都没讲…
> 叙事本能
64 有用 Rayne 2024-02-29 20:35:27 上海
赫拉利在《人类简史》里说,人的一生都被各种故事和概念围绕,比如价值观、制度、传统等等。明明是虚构的东西,却深深嵌入现实。在这样的叙事面前,人常常觉得渺小。而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人类独有的叙事本能,其实赋予了我们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去重塑,去改变。
26 有用 原醉 2024-02-27 13:49:38 上海
叙事促进了人类群体的诞生,塑造了国族,也塑造了每一个人。
16 有用 把噗 2024-04-24 15:36:44 北京
叙事是我们理解、安置世界的方式,也是我们构建自我、认知自我的方式。人类创造时间,也必然同时创造了叙事。
16 有用 夏冰雹 2024-04-29 09:55:39 浙江
讲述故事是人类最古老的本领之一,我们讲故事,就像呼吸一样自然。本书零散地讲述了人类讲故事的能力带来了生存优势、塑造自我的概念、推动民族历史的发展。“谁的故事更有意思,谁能把故事讲得更引人入胜,谁就能聚集更大的群体,建立社会,创造使用工具的传统,甚至创造出可以延续千年的文明。” 有些碎片的生物学研究值得了解,例如为什么人类比黑猩猩或狒狒更善于合作、儿童语言的发展规律。但是这本书真的很难看,什么都想写,最后没有任何重点,明明是一名生物学家,非要写文学史、民族政治认同,反而失去了他的专业优势。不得不感叹,图书界仍然有太多的鸡肋作品、明明一篇博客就能讲清楚的知识,非要东拼西凑写成一本书,为了发表而发表,最不会讲故事的老学究教众人如何讲故事……
9 有用 几山 2024-04-30 21:15:23 浙江
哦,我的上帝,这书对普通读者是在无阅读价值
9 有用 阿梦 2024-04-22 09:52:16 浙江
无论是社会世界,还是物理世界,抑或生物世界,都是杂乱无章的,故事的存在是为了梳理这种混乱。通过故事,我们赋予自己的生活意义,了解过去,也预测未来。
5 有用 芳边左右 2024-06-16 18:13:10 北京
读完这本书,我开始认真参与到妈妈的日常唠叨叙事中了,叙事的生活常态,是值得每个人乐在其中的。
3 有用 胡桑 2024-04-29 10:52:47 上海
人类是“叙事的人”,是通过讲故事、听故事而成为自己、理解自己的人,就像包法利夫人(书里讨论到的一个例子)。这本书,的确是可以为爱读小说的包法利夫人辩护,而不是纳博科夫认为的那样:阅读让她变傻。
3 有用 渣小鑫 2024-06-12 12:01:09 江苏
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个专业术语“诗性正义”(Poetic Justice)。人们在读故事时,都希望看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结局,这些都是“诗性正义”的体现。
3 有用 2koo 2024-04-29 13:28:57 广东
“人始终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他被自己和他人的故事包围着。通过串联这些故事,他思考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通过重复这些故事,他活出自己的生命。”
4 有用 胡小猴 2024-05-26 10:25:25 江苏
N多有趣实验。人类这种造物有够奇妙。读到人类在动物世界中已是最爱和平最善合作的物种,将信将疑,莫名悲伤。
4 有用 警车声耳边风 2024-05-03 21:52:37 湖北
《人类简史》提到人类进化成功在于三大革命,第一即是认知革命,人类通过虚构故事、营造想象的共同体,迈过了150人组织团体的门槛。盖发展和稳定社团,三人以感情,十人以利益,百人以恩威,千人以法规,万人以故事(信仰)。叙事三级:故事,概念,信仰。叙事七要:5W2H。叙事之利。叙事之害。
2 有用 mumudancing 2024-04-30 22:56:43 江苏
没想到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叙事”的,很有意思。前半部呼应了《人类简史》的论点,人类因为会讲故事迅速超越了其他物种。后半部印证了我长久以来的一个疑问:在治愈抑郁症上,写作确实是可以发挥很大作用的。“增强免疫力”这点超出预期了🤭
2 有用 祝羽捷 2024-05-14 19:13:23 中国香港
叙事塑造我们的记忆、目标和身份,提供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论点,所以故事对于人类认知和社会结构至关重要。讲故事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生物学上的必然。我们的大脑天生就会通过叙事来组织经验和知识,使得故事成为理解世界和自我的强大工具。故事对促进同理心,帮助克服个人危机,甚至为更广泛的社会和平都能起到作用。书里很多观点都很有趣,但在科学严谨性上似乎不够详尽。
3 有用 蕾蕾 2024-11-02 19:35:24 北京
这个名字和简介令我一个猛冲 到手之后:什么格式工整的小论文被出版了
3 有用 陆钓雪de飘飘 2024-05-27 00:53:36 山东
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并未得到普遍认同,但他是一个先锋,先锋是可以犯错的。今天的人们仍然被这个问题困扰:故事(或者其他艺术形式)是如何与现实产生联系的?这一问题的现代观点反映在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和亨利·詹姆斯之间的精彩争论中。前者是著有《金银岛》《化身博士》等作品的世界著名文豪,而后者是一位名气稍逊的美国作家(钓雪按:今天相反),也是“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的弟弟。亨利·詹姆斯在其《小说的艺术》一书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广义上说,小说是个人对生活的直接印象。”这一观点明显师承亚里士多德。对此,史蒂文森彻底反对,他提出了广泛传播、流传至今的看法:生命是怪诞的、无限的、不合逻辑的、突兀且尖锐的; 相比之下,艺术是有序的、有限的、自洽的、理性的、流动且柔软的。生活宛如雷鸣;艺术是轰鸣中的乐曲
2 有用 张震老婆(V) 2024-04-29 01:20:41 浙江
有点意思,如果你和我一样喜欢知道一些(很可能)毫无用处的冷知识,那这本书里真有不少,知识覆盖还挺光,脑科学、动物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等等,里面提到的很多实验尤其有趣。“讲故事”、“听故事”某种意义上说都拥有作弊似的力量,写作是一种自我心理疗愈,阅读极有可能增加人的同理心,这些都和直觉经验暗合了,看到相关理论和论述觉得挺好玩。要说对写作有啥具体指导作用,极少,但有两点很重要,一是如果要单纯理性盘算要写覆盖面最大的畅销书,那最好是大团圆结局,即便过程再痛苦也要有对于苦难的征服;二是我自己感觉到的,这书里没写到但是写作的人、或者说喜欢讲述故事的人,最好永远保有充沛的好奇心,这书恰好就属于满足好奇心的。
2 有用 轩鼠 2024-06-06 23:01:49 上海
写的太乱了
2 有用 树上的犀牛 2024-08-02 23:52:23 广东
给自己编一个故事真是本能。它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一切的解释,每编完一个故事总会有心安理得的感觉,哦,原来是这样,即使这个故事与事实完全不符。
2 有用 繁芜长歌 2024-11-06 10:15:58 天津
啥都没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