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
内容简介 · · · · · ·
考工匠物虽万千,理论精神齐如一。本著基于中华文化批评传统视角,以中华考工历史为依据,聚焦围绕从战国时期《考工记》到清代《考工典》的考工知识体系,系统阐释中华考工理论体系之精髓与概貌,并剖析中华考工的理论体系、精神体系与批判体系,还原与建构中华考工学理论的话语体系及其生成逻辑,展示中华考工与中国文化批评传统的独特渊源关系。
齐物的创作者
· · · · · ·
-
潘天波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潘天波,中国艺术文化史学者,江苏师范大学工匠与文明研究中心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负责人,央视百家讲坛《好物有匠心》主讲人,年榜“中版好书”“凤凰好书”和月榜“中国好书”作者,江苏南京社会科学普及公益导师,江苏南京长江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目录 · · · · · ·
引论 考工文化的周边
第一章 《考工记》的知识考古
第二章 中华考工学:历史、逻辑与形态
第三章 从考工记到考工学:考工学的诞生
第四章 《考工记》的合“礼”与技术
第五章 先秦的关系户:士与匠
· · · · · · (更多)
第一章 《考工记》的知识考古
第二章 中华考工学:历史、逻辑与形态
第三章 从考工记到考工学:考工学的诞生
第四章 《考工记》的合“礼”与技术
第五章 先秦的关系户:士与匠
· · · · · · (更多)
引论 考工文化的周边
第一章 《考工记》的知识考古
第二章 中华考工学:历史、逻辑与形态
第三章 从考工记到考工学:考工学的诞生
第四章 《考工记》的合“礼”与技术
第五章 先秦的关系户:士与匠
第六章 中华考工之问:“学者—工匠问题”
第七章 《考工记》:中华工匠精神核心基因
第八章 《髹饰录》:中华工匠精神核心理论体系
第九章 匠俗的《鲁班经》
第十章 工匠精神,即人文精神
第十一章 “羞涩”的工匠精神
第十二章 工匠精神:优才制度的暗光
第十三章 工匠精神的重构
第十四章 工匠精神的社会化传承
第十五章 工匠范式:唐代诗学批评
第十六章 匠作之喻:中国诗学批评的工作方式
第十七章 考工文化批评:一种解构
参考文献
跋
· · · · · · (收起)
第一章 《考工记》的知识考古
第二章 中华考工学:历史、逻辑与形态
第三章 从考工记到考工学:考工学的诞生
第四章 《考工记》的合“礼”与技术
第五章 先秦的关系户:士与匠
第六章 中华考工之问:“学者—工匠问题”
第七章 《考工记》:中华工匠精神核心基因
第八章 《髹饰录》:中华工匠精神核心理论体系
第九章 匠俗的《鲁班经》
第十章 工匠精神,即人文精神
第十一章 “羞涩”的工匠精神
第十二章 工匠精神:优才制度的暗光
第十三章 工匠精神的重构
第十四章 工匠精神的社会化传承
第十五章 工匠范式:唐代诗学批评
第十六章 匠作之喻:中国诗学批评的工作方式
第十七章 考工文化批评:一种解构
参考文献
跋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考工格物(共5册),
这套丛书还有
《审物》《开物》《赀物》《润物》
。
喜欢读"齐物"的人也喜欢 · · · · · ·
齐物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读完这本书,发现中国工匠文化的精髓
《齐物——中华考工要论》是一本让你迷失在工匠世界中的神奇之书!这是一场探索工匠精神的心灵之旅,让你领略到工匠精神的独特魅力。 书名:《齐物——中华考工要论》 作者:潘天波 出版社:@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书拿到手后被小小惊艳了一下,书皮质感精致厚重,封面很古雅,...
(展开)

研习工匠精神看这本书就够了
2024年4月15日,第135届广交会在广州开幕了。 电子产品、家居用品、纺织品、建材、玩具~~各式各样的参展产品涉及众多领域,令人目不暇接,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 这些展品不仅体现了它们作为商品的实用性,还展示出了中华文化的特色以及精神内涵——工匠精神! 何为“工...
(展开)

是非得失,物我有无,都应当同等看待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庄子:“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齐物一词,顾名思义,即指齐同万物,意在消除万物间的差异。 齐物,就是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如生死寿夭,是非得失,物我有无,都应当同等看待。齐物是大一,万物一体,... (展开)> 更多书评 1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 】2024 (普照)
- 唐帝国史与唐学 (安迪合罕大皇帝)
- 历史学与全球史 (安迪合罕大皇帝)
- 内亚、丝路与游牧文明史 (安迪合罕大皇帝)
- 中国史与汉学研究 (安迪合罕大皇帝)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齐物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南风尉明 2024-04-12 10:38:18 广东
从清末民国初,受“西学东渐”的影响,大量西方的学科体系被当时中国的学人引进,被国人所接受,中国现在的设计学同样也是如此,是根植于西方学科话语体系的。那在西方的设计学进入中国之前,中国有没有自己的设计学呢?这是《齐物:中华考工要论》一书的潘天波,在此书讨论的时期,从《考工记》到《髹饰录》的历史、哲学解读中,探究并阐释“中华考工学理论体系”,构建“中华考工学”的学科范式,从而形成中国特色考工学理论话语... 从清末民国初,受“西学东渐”的影响,大量西方的学科体系被当时中国的学人引进,被国人所接受,中国现在的设计学同样也是如此,是根植于西方学科话语体系的。那在西方的设计学进入中国之前,中国有没有自己的设计学呢?这是《齐物:中华考工要论》一书的潘天波,在此书讨论的时期,从《考工记》到《髹饰录》的历史、哲学解读中,探究并阐释“中华考工学理论体系”,构建“中华考工学”的学科范式,从而形成中国特色考工学理论话语。 (展开)
0 有用 冷暖自知 2024-04-18 22:22:24 湖北
潘老师从《考工记》出发,遍历历代典籍中相关的工匠工艺和思想等方面的资料,梳理钩沉我们的考工历史,探究考工的匠心,弘扬考工精神,批判性的继承,发扬优良品质。我们常说工匠精神,但是工匠精神的实质到底是什么,这块常常被忽视,跳出我们的小世界,放眼更大的视野来看,从整个人类文明进程中来看,工匠创造的手作文化,满足实际使用的基础上更多融合了美学的理念,也就相应的有了文化的意义。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文化集合,也为... 潘老师从《考工记》出发,遍历历代典籍中相关的工匠工艺和思想等方面的资料,梳理钩沉我们的考工历史,探究考工的匠心,弘扬考工精神,批判性的继承,发扬优良品质。我们常说工匠精神,但是工匠精神的实质到底是什么,这块常常被忽视,跳出我们的小世界,放眼更大的视野来看,从整个人类文明进程中来看,工匠创造的手作文化,满足实际使用的基础上更多融合了美学的理念,也就相应的有了文化的意义。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文化集合,也为整个世界知识和文化体系增添了许多维度和多样性。 (展开)
0 有用 伯雍后身 2024-10-18 20:03:13 浙江
一星给纸张和印刷。通篇结论先行,玩弄概念,毫无价值。除了纸张印刷还不错,一无是处。另外,插图跟正文没一毛钱关系。
0 有用 shadow求理想 2024-06-22 18:43:20 广西
所有内容都已通过论文形式发表,但正文、参考文献却没提及这些文章(貌似出现过一篇)。装帧精美,风格突出,加上配图,的确比单篇论文更好读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