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纪实摄影大师的全球视觉史诗,定格时代与情感的深刻共鸣
【编辑推荐】
◎敏锐捕捉世界的多样面貌
《我见》既是一本摄影集,更是马克·吕布作为摄影艺术家和全球观察者的心灵写照。法国著名诗人安德烈·维尔泰在《马克眼中的世界》中描绘了一个漫游、嬉戏、流浪的视角,马克的摄影正是以这样的 视角,对世界种种细节进行的敏锐观察和温情表达。从黄山到埃菲尔铁塔,从上海到吴哥窟,从伊斯坦布尔到五月风暴和独立后的阿尔及尔,马克·吕布通过他的镜头,捕捉了世界各地的多样面貌。他的作品如同长长的回声,在跨越大陆、城市和人群的过程中相互呼应,展现了一个始终强烈、不断更新的世界。在这本书中,幽默顽皮的目光、构图的美感、线条和形状相互交织、对立、融合,体现了他对美和现代性的理解。
◎触动人心的深刻记录
马克·吕布的照片不仅仅是客观记录,它们温暖而深刻地触及人与物之间转瞬即逝的共鸣与默契。...
纪实摄影大师的全球视觉史诗,定格时代与情感的深刻共鸣
【编辑推荐】
◎敏锐捕捉世界的多样面貌
《我见》既是一本摄影集,更是马克·吕布作为摄影艺术家和全球观察者的心灵写照。法国著名诗人安德烈·维尔泰在《马克眼中的世界》中描绘了一个漫游、嬉戏、流浪的视角,马克的摄影正是以这样的 视角,对世界种种细节进行的敏锐观察和温情表达。从黄山到埃菲尔铁塔,从上海到吴哥窟,从伊斯坦布尔到五月风暴和独立后的阿尔及尔,马克·吕布通过他的镜头,捕捉了世界各地的多样面貌。他的作品如同长长的回声,在跨越大陆、城市和人群的过程中相互呼应,展现了一个始终强烈、不断更新的世界。在这本书中,幽默顽皮的目光、构图的美感、线条和形状相互交织、对立、融合,体现了他对美和现代性的理解。
◎触动人心的深刻记录
马克·吕布的照片不仅仅是客观记录,它们温暖而深刻地触及人与物之间转瞬即逝的共鸣与默契。每一张照片都如同安德烈所言,“在心与心的低语间显现”,带着温柔的乡愁或直白的讥讽,捕捉到意想不到的现实之美。在吕布的一生中,他不断漫游、观察和捕捉。他游历了土耳其、阿富汗、美国、古巴、越南、前苏联等地,作为构图大师,他通过镜头在混乱中找到秩序。正如玛格南图片社前任主席马丁·帕尔所写,“吕布是少数几个将新闻摄影和艺术世界结合起来的摄影师之一。”他的作品不仅记录了世界的瞬间,更展示了他内心深处对人类和世界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探索生活中的奇迹与美
《我见》展现了马克·吕布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人文关怀,他用镜头探索日常中的奇迹,并将远方带入日常生活。“我拍照就像音乐家哼唱一样。凝视风景就像聆听音乐或阅读诗歌一样,有助于生活。”这是吕布对摄影艺术的独特见解。他的作品并未将苦难转化为夸张的戏剧,而是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人视角,达到更为精致的敏感度。这本书不仅是对历史和人性的记录,更是一场关于美的探索之旅,让我们重新审视世界,感受到生活中瞬间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梳理了马克·吕布的经典作品。这些照片地域跨越大半个地球,时间贯穿马克50多年的摄影生涯,充分代表了马克的摄影美学——日常生活、见微知著、直觉而富于诗意。很多经典的瞬间已经成为20世纪的时代缩影:舞者般的巴黎埃菲尔铁塔油漆工、手捧鲜花对抗刺刀的女孩、被窗口分隔的北京琉璃厂街道等等。此外还收录了很多难得一见的珍贵影像。
全书编排也十分巧妙,打破时间地点的束缚,正文不着一字,完全以视觉为线索承起,让读者去感受大师最本真的影像力量。
我见的创作者
· · · · · ·
-
马克·吕布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马克·吕布(Marc Riboud),法国著名摄影师。1923年6月24日出生于法国里昂,以其对东方世界的广泛报道而广为人知。“二战”期间曾参加法国抵抗运动,之后进入里昂中央理工学院学习机械并从事过工程师工作,1951年开始把全部精力投入摄影中。1952年,他结识了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和罗伯特·卡帕,随后加入著名的玛格南图片社。1957年,马克成为50年代首位获准进入中国拍摄的西方摄影师(此后他来往中国达20余次)。1968年、1972年以及1976年,他对北越作了数次新闻报道,从越南和美国两个视角记录战争。2016年8月30日马克在法国巴黎去世。
马克·吕布曾两次担任玛格南欧洲分部主席。他的作品曾刊登于《生活》《国家地理》《巴黎竞赛画报》和《明星周刊》等多家杂志。他还曾两次获得美国海外新闻协会大奖、纽约国际摄影中心“无限奖”(Infinity Aw...
马克·吕布(Marc Riboud),法国著名摄影师。1923年6月24日出生于法国里昂,以其对东方世界的广泛报道而广为人知。“二战”期间曾参加法国抵抗运动,之后进入里昂中央理工学院学习机械并从事过工程师工作,1951年开始把全部精力投入摄影中。1952年,他结识了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和罗伯特·卡帕,随后加入著名的玛格南图片社。1957年,马克成为50年代首位获准进入中国拍摄的西方摄影师(此后他来往中国达20余次)。1968年、1972年以及1976年,他对北越作了数次新闻报道,从越南和美国两个视角记录战争。2016年8月30日马克在法国巴黎去世。
马克·吕布曾两次担任玛格南欧洲分部主席。他的作品曾刊登于《生活》《国家地理》《巴黎竞赛画报》和《明星周刊》等多家杂志。他还曾两次获得美国海外新闻协会大奖、纽约国际摄影中心“无限奖”(Infinity Award)以及索尼世界摄影大赛终生成就奖等。
豆瓣成员常用的标签 · · · · · ·
喜欢读"我见"的人也喜欢 · · · · · ·
我见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马克吕布也许是我最喜爱尊敬的“一位爱拍照的人”除了摄影更因为他这个人。

决定性瞬间与黑白大颗粒
> 更多书评 14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5)8.8分 2153人读过
-
Imprimerie nationale (2012)暂无评分 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后浪 · 艺术」 (后浪)
- 图书收藏阅读计划 (shuliguo2008)
- 「后浪2024书目」 (后浪)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 】2024 (普照)
- 映画回廊 (森森)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80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我见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笔刃 2025-03-06 00:45:12 广东
很纯粹的摄影集,倒与书名搭得上。有几张很华彩,但也有很多蛮一般,或许底子不足欣赏不出
0 有用 苏木 2024-08-26 18:52:51 北京
重版,不晓与前版相较有何变化。内容上有7页开天窗,图文皆无,浮想联翩。在缺乏对作者整体了解基础上看选集,还是很冒险。在手机摄影已渐成过去时的当下观看,无法避免比较摄影的局势。
0 有用 Roger 2025-02-16 14:08:14 上海
“马克·吕布和中国颇有渊源。1955年,马克买了一部二手车,一路从巴黎开到了加尔各答。因为那次旅行,马克结识了一名认识周恩来总理的友人。1957年,在周恩来的帮助下,马克获准进入中国,为我们保留了许多属于那个年代的记忆。此后他和中国结下不解之缘,至今已来往中国22次。”“本书全面梳理了马克•吕布的经典作品。这些照片地域跨越大半个地球,时间贯穿马克50多年的摄影生涯,充分代表了马克的摄影美学——日常... “马克·吕布和中国颇有渊源。1955年,马克买了一部二手车,一路从巴黎开到了加尔各答。因为那次旅行,马克结识了一名认识周恩来总理的友人。1957年,在周恩来的帮助下,马克获准进入中国,为我们保留了许多属于那个年代的记忆。此后他和中国结下不解之缘,至今已来往中国22次。”“本书全面梳理了马克•吕布的经典作品。这些照片地域跨越大半个地球,时间贯穿马克50多年的摄影生涯,充分代表了马克的摄影美学——日常生活、见微知著、直觉而富于诗意。” (展开)
0 有用 残响 2024-10-29 00:23:42 湖南
好
0 有用 虚无野种 2024-07-31 18:40:48 浙江
值得收藏,马克·吕布真的拍摄了太多人性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