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编辑推荐
“寻真”:跟随作者看展、看书、看纪录片,读懂文物展讲述的“故事”,追寻真实的中国历史。
“体悟”:通过展览、图书、纪录片三种媒介,展现考古揭示出来的历史与文明脉络,体味考古人日常与文物触摸瞬间的苦辣酸甜。
内容简介
《拾光纪——考古打开的时间胶囊》集结了考古文博作者丁雨20篇现场观展与展评文章,通过分享十余个与中华文明息息相关的文物展,述说了中华文明在各个历史时期以及不同空间所呈现出来的文化独特性,展示了文明的多元统一。本书中所述各个展览都以考古发掘为基础,具有很强的现场感和历史感,作者以文图结合的方式,一一讲述各种考古成果展、文物展的内容、故事背景和策展思路,仿佛古人不经意留下的“时间胶囊”被考古工作者无意间打开,将古代社会的生活面貌、古代人的审美喜好等徐徐展示给现在的人们。本书亦收入少量作者对考古相关书籍、纪录片的评论以及对考古现场的介...
编辑推荐
“寻真”:跟随作者看展、看书、看纪录片,读懂文物展讲述的“故事”,追寻真实的中国历史。
“体悟”:通过展览、图书、纪录片三种媒介,展现考古揭示出来的历史与文明脉络,体味考古人日常与文物触摸瞬间的苦辣酸甜。
内容简介
《拾光纪——考古打开的时间胶囊》集结了考古文博作者丁雨20篇现场观展与展评文章,通过分享十余个与中华文明息息相关的文物展,述说了中华文明在各个历史时期以及不同空间所呈现出来的文化独特性,展示了文明的多元统一。本书中所述各个展览都以考古发掘为基础,具有很强的现场感和历史感,作者以文图结合的方式,一一讲述各种考古成果展、文物展的内容、故事背景和策展思路,仿佛古人不经意留下的“时间胶囊”被考古工作者无意间打开,将古代社会的生活面貌、古代人的审美喜好等徐徐展示给现在的人们。本书亦收入少量作者对考古相关书籍、纪录片的评论以及对考古现场的介绍,从考古一线工作者的角度展现考古工作和考古人真实的喜怒哀乐。
作者简介 · · · · · ·
丁雨,男,1986年生,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新体制研究员、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陶瓷考古、宋元明考古、东非考古,在学术期刊、文集等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热心考古普及工作,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华读书报》《中国青年报》《大众考古》等刊载公众考古、展评60余篇。
目录 · · · · · ·
良渚:王者风范
探秘神秘的古蜀文明
女娲、黄帝都是东北人?
资深美女的不老容颜
填补陶瓷史的新星
二 史料罅隙
物中三国
相由心生
越过“半唐主义”
美妇人的花衣裳
瓷中探秘
打开美颜滤镜的瓷器
三 走向世界
风靡世界的“重口味”
燕归帆尽忆昆仑
郑和船队到过东非吗?
打开时间胶囊
在沉默深海 寻找致远舰
四 考古滋味
北大寻真展 半部考古史
以地之名
大潮流与小人物
三星堆很热闹 考古人很寂寞
后记
· · · · · · (收起)
喜欢读"拾光纪"的人也喜欢 · · · · · ·
-
- 鉴古雅集 8.9
拾光纪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一本让我“挖”到历史温度的考古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热闹宋朝里的“冷门”窑场 以前总听说宋朝“遍地是名窑”,五大名窑个个如雷贯耳。可《拾光纪》这本书却告诉我:北宋中期(大概仁宗到神宗那会儿)的陶瓷业,居然有点“青黄不接”!越窑老了,龙泉窑还没长大,定窑、耀州窑也正摸鱼——除了景德镇青白瓷一枝独秀,其他窑口仿佛... (展开)
博物馆看展的“门道”——读《拾光纪——考古打开的时间胶囊》

考古,破译文明的密码,打开时间的胶囊!
> 更多书评 13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单|博物馆书单 (D:in)
- 书单|我读2025 (游啊游的游)
- 书单 | 京版人文社科2024年新品 (文津出版社)
- 文化漫行 (森森)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拾光纪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蒙木 2025-02-08 18:17:45 北京
一个考古学者带我们去看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