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灭与重生 短评

热门
  • 13 理想国imaginist 2024-04-26 16:21:14 北京

    “如果说这场战争起到了什么影响的话,那就是它暴露了在遭遇全面战争和大规模毁灭时,个人、城镇与事物是何等脆弱而且无足轻重—就连人类自身也一样。不朽、身份与存在本身不再是理所当然之事,而是和其他所有事物一样,必须被重建并加以保护。”

  • 13 bookbug 2024-05-06 20:02:22 西班牙

    从文明的兴衰与体用层面为战后欧洲史提供了有别于托尼·朱特式(全景而细密)的讲述视角,充分体现出汤因比所说文明是运动而非状态是航行而非港口的深意:战后文明的界限和方向再也无法从文明本身的塑造中变化发展,只取决于文明话语权的掌握者所欲何为。所以萨特才会说法国既是受害者又是行刑人,曾经的反法西斯旗手也是去殖民主义和非洲民族觉醒疯狂的拦路虎,昔日的宗教伦理日后会被当作意识形态的铁幕,再加上那些刻意营造的文明冲突、蓄意煽动的宗教对立和悍然发动的恐怖袭击,更是让整个世界在铁幕四起中支离破碎。书中有很多惯常较少接触的细节,比如冷战真正起源于希腊,欧盟雏形几乎与经济无关,远早于关税同盟和煤钢贸易等,但最伟大的讲述无疑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道主义、多元文化和拯救遗产等方面的努力,其伟大不止在结果,更在过程。

  • 10 殷顽民 2024-05-26 19:28:39 湖北

    内容颇出意料,对社会经济的恢复一笔带过,着力关注欧洲文明精神的重塑议程,它处在铁幕两侧竞争、南北世界对话的全球语境之中,参与者包括跨国组织、民族国家、宗教团体等各层级,令战后全球文化版图的重组具有多维度、多领域和意识形态竞争的色彩。野蛮的两次大战彻底击碎欧洲人自诩的文明形象和教化使命,战后欧洲并非自然地迈向去殖民化,而是在亚非民族独立吁求和新近形成的苏东阵营掀起的文化竞赛压力下,多次调试并经过内部辩论的结果。从八十年后的今天看,虽然欧洲中心论批判和多元文明理念在官方和学院话语中已奉为圭臬,但借由对苏东阵营的政治胜利,西欧文明很大程度上已赢回经两次世界大战丧失的形象失地,当下去殖民化和文化批评的话语固然犀利,但主动或被动的人口迁移用脚投票的方向未曾改变,未来世界的走向或许依然取决于欧洲人的选择

  • 9 洛兹尼茶 2024-12-01 11:12:05 江苏

    西方令人敬佩的地方 : 面对恐怖来袭,能够快速的摒弃分歧站在一起。面对灾后重建,又能够将“悲悯”放在首位,没有了德国人法国人英国人,只有一个一个具体的人。

  • 8 堆沙者 2024-04-26 16:27:36 北京

    俄乌战争和巴以冲突可能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了,但在这两场战争中,双方都在强调自己正在保卫文明,尽管这里文明的含义大相径庭。可能正是因为人们大谈特谈文明,保罗·贝茨才想要通过回溯文明在20世纪的演变,以及与这个概念紧密纠缠的战后欧洲的历史,试图为我们理解现状提供一些指引吧。这本书确实是相对少见但非常重要的一类书,直面当下的困境和危机进行反思。

  • 1 江海一蓑翁 2024-05-17 21:49:38 江苏

    理想国出品的品牌丛书——“M译丛”系列中的最新作品之一,以政治史与社会文化史互相对照的视角,呈现“二战”之后欧洲文明的重建历程、以及与这种重建相伴而生的东西两大阵营在文明话语权方面的竞争之于世界格局的重要影响。跟同属该译丛的好几本相近主题的译著类似,本书在媒体报道、回忆录、口述访谈等社会史史料方面的开发与运用,以及流畅、生动而富于历史现场感的高超叙事能力,都让人印象深刻。“历史从未远去”,在俄乌冲突、巴以冲突近乎无解,世界格局越发极化和重新阵营化的今天,阅读这本佳作,既能洞悉今日世界之冲突与对立的历史渊源,也能对人类文明在反思战争与对抗的惨痛教训基础之上的重建之不易,有更深的感悟。愿“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旋律,仍能坚守。

  • 1 胡桑 2024-05-15 20:15:05 上海

    毁灭与重生,方生方死,方兴方艾,文明在二战后的命运。想不到结语里回应了新冠。文明是一种运动,而不是状态,是一次航行,而不是一个港口。不过,对书中的普世主义持保留态度。

  • 1 王小差🐺 2024-06-30 15:05:48 北京

    关于二战后秩序重建的书籍已经很多,但这本无疑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又有突破。相比于物质生活的重建,这本书着重于精神和道德层面的重塑,展现了战争废墟之上文明重建的艰难与复杂。书中,贝茨大胆挑战西方中心的文明观,将传统的“文明”叙事毫不掩饰的定义为殖民主义的遮羞布。他通过对不同地区战后重建的比较分析,揭示了文明观念的演变和传播,以及这一过程中的批评与反思。这种视角不仅拓宽了我们对文明的理解,也为理解当今世界多元文明提供了新的视角。

  • 1 乙左左 2024-05-21 10:35:53 福建

    笔墨重点在分析欧洲的文化多元主义以及文明危机,从战后重建在文化和精神层面的影响,新旧信仰之间的更换,拓延到非洲去殖民化的文明冲击,以及美国文化对欧洲的冲击等等,在一些文化立场的表达上,有影响力的作家和思想家们的观点很有代表性,萨特、波伏瓦、加缪、阿伦特等人纷纷登场,对文明的前景进行深刻思考,政治方面在极权和自由主义、去殖民化、多元文化等方面深度验证,对欧洲文明衰落的原因进行分析,辐射范围很广,内容丰富,也因此不少简略的地方,重点在于跟踪欧洲文明的演变过程,作者强调的是文明是一种运动而非状态,也表达了对欧洲文明未来走向的不安感。

  • 1 Cynthiastar 2024-05-07 17:53:26 上海

    题目重要,不过取材和行文都比较无聊。

  • 0 🧡勞小姐🧡 2024-08-02 18:11:04 广东

    -_-引言和第四章啓發最大,整體看素材豐富但新知不多。而且讀完後我還是沒明白文明教化和文化殖民的邊界在哪裡。我的意思是,既然作者認同“全球政治是文明之間的政治”,那就應該在文明教化和文化殖民間划出一條明確的界限。或者多聚幾個例子,讓讀者知道文明傳播到哪個程度算教化,哪種程度算殖民。

  • 0 Nostalgia 2024-08-03 17:28:49 广东

    一个新的幽灵正在欧洲游荡,它从前的名字唤作文明。

  • 0 庄家辉 2024-09-12 21:31:27 浙江

    雖是概念史,但多是史料的堆砌,思辨很少,最精彩的思辨出現在「新鐵幕」。M系列的第二本,對這一系列期待越大,失望越大,日後當謹慎購買。

  • 0 mao 2024-09-21 22:38:35 江苏

    抢救处于危险中的文明是欧洲大陆在二战后阐述文化、社会和政治转变的中心主题。在经历了18世纪欧洲中心的精英主义、19世纪的疯狂扩张的帝国主义、20世纪前半扭曲的科学技术发展和种族纷争带来的杀戮与毁灭、冷战时期欧洲两个阵营的互相嘲讽、以及后冷战时期恐怖主义和难民危机的困境后,欧洲人谈起「文明」时变得愈发审慎理智;然而对全球化的焦虑再次唤醒了保守势力,「抢救处于危险中的文明」作为万能的口号被野心家反复利用,为恐惧、不安和集体认同的情绪化话语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借口。理想而包容的大同世界总是昙花一现,但见过光的人不应放弃:在任何时代精神下,每个群体或个体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从地球的各个角落挑选出不同的元素,构建属于自己的意识和文明野史。

  • 0 Vanessa。 2024-10-14 00:06:03 广东

    两次两败俱伤的世界性战争,把从前很多美好的东西改变了,从那之后,有些东西永久的消失不见了,人们第一次深刻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原来这样不同,不仅仅是因为国家,还因为民族,地域,许许多多的悲剧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家庭离散了,人心变了,再也回不到过去,即便是现在,有些方面,我们依旧生活在当初造成的,巨大的阴影之下,人类不仅对世界,对地球,对其他生物残忍,最重要的是,在某些方面,可以近似无限度的对人本身残忍到永无止境,这也是所谓的种间竞争么?裂痕一旦存在,就会形成黑洞,即便极力去遗忘,尽力去修补,尽力去争取美好的未来,还是不得不去承认,那两次战争改变的实在太多了。

  • 0 清空流云 2024-10-28 18:49:34 江西

    中途放弃

  • 1 Huiii 2024-12-06 07:26:57 德国

    之前以为是一部较轻的文化史,多日间数次陷入困惑与疲惫之时,才意识到这本书揭露了冷战史的极端繁复与时间流转下的种种政治变化,虽未脱离欧洲视角,却全然跳脱出二元对立(或许前者正是后者之因),也让自己意识到从前对冷战史的了解实在很浅。从“概念史”的角度入手亦是佳作,即使前言里作者强调自己并非在做关于“文明”的寻词游戏,“文明”一词的高频出现仍是显露出强烈的点题意识;到了后半段,“文明”在不同时间与空间、立场与条件下的每一次出现都给自己一种重击似的提醒:这一次,使用者的目的为何?“文明”的外延是被再一次扩充还是缩减?以及更深层次的,困扰着自己许久的:如何给“文明”剥去普世性后仍具有普遍价值?(跨)文化与文明的关系?另,作者不经意间提及中国学界的几笔非常有趣,似有投名状之意,但引用又非常随意。

  • 0 溜号 2025-01-09 23:24:23 美国

    整本书都非常紧密地扣在「文明」的探讨上,文明的内涵、语境都随着时间和身份的不同而不停变换。刚开始读的时候只是觉得自己对文明的理解很幼稚又或者是一种进步?(原来文明可以只是欧洲的文明西方的文明帝国的文明,甚至人权宣言也是更加基督教的人权),但随着叙述的时代越接近当下,就越感到无力,文明的话语又落回隔离和保守的势力,哪里有重生的希望呢?

  • 0 A了个T的 2024-11-14 00:24:56 广东

    读纸质,笔记记录原版。

  • 0 春去夏至 2025-04-03 17:16:11 广东

    少见的多面梳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