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通过学者的视角来观察近代中国画在西方形象的变化。其可以从是受到希腊影响的画作到起源于印度的艺术再到中国本土起源三个认识时期的转变。在这之中,日本画的地位也随着中西之间的交流而发生转变,从推崇日本画到中国话到认为中国的画作比日本借鉴唐宋时期的中国画而发展出来的画作更加具有美感。在近代中国,不少国内学者积极推进中国画的理论研究,通过整理前人的画作来讲述中国画的发展历史,让外国人对中国画的认识从谢赫认为的“六法”之外,有更多的认识。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国得近代画家也借鉴西方画作的表现手法结合中国的文化创作出新的画作。实现了中西方之间的艺术交流。
反对“影响—回应”范式。回音室这个意象蛮精妙,在同一种气压下,各种人的类似反应
在这个艺术史的切片里,不同的语言如何构成一间错杂往复如同气流循环般的回音室,又或者说,地球本来就是一间巨大的回音室。
2019年OCAT研究中心的年度讲座。插图色彩还原度非常高,印刷非常好。看到《女史箴图》被孟加拉骑兵队上尉Clarence Johnson以25英镑的价格卖给大英博物馆的时候,我破大防了。
柯律格把民国初年美术史叙事的水“搅混了”。这是建立反后殖民主义的历史叙事新范式的尝试,史学界很早就开始反思和反对近代中国历史叙事中的“冲击—回应”的框架,柯氏想要勾勒思想和话语在“格义”一般的翻译复制传播过程中受到复杂的变形和纠葛,这一过程不能是笼统且偏颇的“影响”和“相遇”等词所能涵盖的,对“气韵”冈仓天心—宾扬—翟理思—卜士礼式的翻译具有斯宾塞,伯格森等人的影响,蔡元培也在伯格森的生命哲得基础上学阐释“气韵生动”,陈师曾以“进步”为关键也被纳入了西方关于“进步”的叙事,边界被模糊,不再清晰。这是世界主义一次生动的展演。但是,不得不说的是部分论述有些冗余和游移。
结语用张爱玲小说比喻有趣。非艺术史专业相关阅读还是有点困难,问题意识有启发(异地同频?“回音”的比喻)。
有点枯燥
忙著寫論文的技術工們,你們可以去深挖一下《回音室》,裡頭有夏赫不明覺厲的『六法』真傳。 華夏繪畫之所以能被西方狂攬接納,重要一點還在曾經的那段不對等的交流在做『量』的支撐。 這段被動式的輸出,自傷體面的同時,也刷新了西方對水墨畫的認知,並變本加厲地給資本流向指名了新的方向。
关于中国绘画中谢赫六法在西方和中国及更广义的东方美术观念之间的激荡与嬗变,这是本很严肃的艺术史学术专著,不是普及类艺术读物。
副标题感觉蛮大,说是讨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跨国中国画,不如说是跨国中国画中关于“气韵”的观念史。借用“气韵生动”概念的跨国传播而非流变(也远远达不到流变的地步),来该切入一种吊诡的充满东方主义的所谓“文化碰撞”,接受的也并非中国自己的知识脉络,而是可以归因于西欧世界对中国古典文化的某种偏见与想象,“现代中国”对他们是无法想象的,而所谓“气韵”与“Rhythm”已经在当代中国的艺术教育高度绑定。很有趣的是,我们在学谢赫六法的都是按照“有韵味的形式”(the significant form)来加以理解,是有韵律的线条而不是虚无缥缈的意境和境界。我想这也应该是某种“回音室”中残存的回响吧。
本书是柯律格在2019年OCAT研究中心年度讲座的内容上扩充而成,通过追溯诸如谢赫”六法“、南北宗、文人画等中国艺术重要概念和观念在西方的转译和接受情况,来还原中西文化交会过程中彼此艺术观念的建构生成过程。作者搜集了大量20世纪初的艺术展览资料和跨文化交流踪迹,以及早期艺术史的多种文本对读,来呈现艺术思想传播中的”回音室“现象,深入地揭示了中西艺术观念的相互影响和建构过程。
有不少洞見。因附原文的緣故,結語(中文)出現在271頁(全書514),也就兩頁,有種戛然而止之感,恍惚如黃粱一夢
艺术也需要好的翻译传播交流,但太专业的东西不做深究,OCAT科普了~
最近脑子里都是“气韵生动”这四个字
刚偶遇陈衡恪的墓,便在书展上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是他的画。这种有点来来回回啰啰嗦嗦的写法不知道是不是为了体现回音的结构,反正读起来有些头痛。在如何诠释“六法”的脉络上宕开写了很多人事和场景,但是会感觉那些真正有趣的场景反而像副标题一样失效了。而实际上在梳理的对“气韵生动”的认识以及背后的原因,也没有更有头有尾一点。
打扰了,很久没碰上这么水的书…各种花式荐语推广占 25%, 文献引用加作品图占74%,统共没剩几句原创总结,表述得不知所云…一整个哽住!
读第一二章有19年听讲座时的惊艳感,能看出用力之深,第三章有点划水
显得某些跨文化很……
超喜欢喜欢两幅图《在海边》《盛夏》会继续再读
静安区图书馆借阅。
> 回音室
0 有用 横转中子星 2024-07-10 21:50:58 辽宁
通过学者的视角来观察近代中国画在西方形象的变化。其可以从是受到希腊影响的画作到起源于印度的艺术再到中国本土起源三个认识时期的转变。在这之中,日本画的地位也随着中西之间的交流而发生转变,从推崇日本画到中国话到认为中国的画作比日本借鉴唐宋时期的中国画而发展出来的画作更加具有美感。在近代中国,不少国内学者积极推进中国画的理论研究,通过整理前人的画作来讲述中国画的发展历史,让外国人对中国画的认识从谢赫认为的“六法”之外,有更多的认识。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国得近代画家也借鉴西方画作的表现手法结合中国的文化创作出新的画作。实现了中西方之间的艺术交流。
0 有用 攸川 2024-08-18 15:18:07 上海
反对“影响—回应”范式。回音室这个意象蛮精妙,在同一种气压下,各种人的类似反应
0 有用 橙与珍珠 2024-06-10 15:32:40 福建
在这个艺术史的切片里,不同的语言如何构成一间错杂往复如同气流循环般的回音室,又或者说,地球本来就是一间巨大的回音室。
0 有用 ❤不恬 2024-06-12 10:56:30 陕西
2019年OCAT研究中心的年度讲座。插图色彩还原度非常高,印刷非常好。看到《女史箴图》被孟加拉骑兵队上尉Clarence Johnson以25英镑的价格卖给大英博物馆的时候,我破大防了。
0 有用 X 2024-08-07 11:57:40 北京
柯律格把民国初年美术史叙事的水“搅混了”。这是建立反后殖民主义的历史叙事新范式的尝试,史学界很早就开始反思和反对近代中国历史叙事中的“冲击—回应”的框架,柯氏想要勾勒思想和话语在“格义”一般的翻译复制传播过程中受到复杂的变形和纠葛,这一过程不能是笼统且偏颇的“影响”和“相遇”等词所能涵盖的,对“气韵”冈仓天心—宾扬—翟理思—卜士礼式的翻译具有斯宾塞,伯格森等人的影响,蔡元培也在伯格森的生命哲得基础上学阐释“气韵生动”,陈师曾以“进步”为关键也被纳入了西方关于“进步”的叙事,边界被模糊,不再清晰。这是世界主义一次生动的展演。但是,不得不说的是部分论述有些冗余和游移。
0 有用 谢糸色 2024-08-11 00:04:51 新疆
结语用张爱玲小说比喻有趣。非艺术史专业相关阅读还是有点困难,问题意识有启发(异地同频?“回音”的比喻)。
0 有用 李欣原 2024-08-13 15:13:19 辽宁
有点枯燥
0 有用 向花尋 2024-06-25 19:20:11 海南
忙著寫論文的技術工們,你們可以去深挖一下《回音室》,裡頭有夏赫不明覺厲的『六法』真傳。 華夏繪畫之所以能被西方狂攬接納,重要一點還在曾經的那段不對等的交流在做『量』的支撐。 這段被動式的輸出,自傷體面的同時,也刷新了西方對水墨畫的認知,並變本加厲地給資本流向指名了新的方向。
0 有用 树上 2024-07-01 17:06:39 广东
关于中国绘画中谢赫六法在西方和中国及更广义的东方美术观念之间的激荡与嬗变,这是本很严肃的艺术史学术专著,不是普及类艺术读物。
0 有用 靚仔胡迪 2024-07-18 16:49:37 上海
副标题感觉蛮大,说是讨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跨国中国画,不如说是跨国中国画中关于“气韵”的观念史。借用“气韵生动”概念的跨国传播而非流变(也远远达不到流变的地步),来该切入一种吊诡的充满东方主义的所谓“文化碰撞”,接受的也并非中国自己的知识脉络,而是可以归因于西欧世界对中国古典文化的某种偏见与想象,“现代中国”对他们是无法想象的,而所谓“气韵”与“Rhythm”已经在当代中国的艺术教育高度绑定。很有趣的是,我们在学谢赫六法的都是按照“有韵味的形式”(the significant form)来加以理解,是有韵律的线条而不是虚无缥缈的意境和境界。我想这也应该是某种“回音室”中残存的回响吧。
0 有用 莎茸 2024-06-22 00:09:24 陕西
本书是柯律格在2019年OCAT研究中心年度讲座的内容上扩充而成,通过追溯诸如谢赫”六法“、南北宗、文人画等中国艺术重要概念和观念在西方的转译和接受情况,来还原中西文化交会过程中彼此艺术观念的建构生成过程。作者搜集了大量20世纪初的艺术展览资料和跨文化交流踪迹,以及早期艺术史的多种文本对读,来呈现艺术思想传播中的”回音室“现象,深入地揭示了中西艺术观念的相互影响和建构过程。
0 有用 stevencheung 2024-07-14 10:49:54 北京
有不少洞見。因附原文的緣故,結語(中文)出現在271頁(全書514),也就兩頁,有種戛然而止之感,恍惚如黃粱一夢
0 有用 Ehdn~ 2024-09-17 09:36:49 内蒙古
艺术也需要好的翻译传播交流,但太专业的东西不做深究,OCAT科普了~
0 有用 佛本风流 2024-09-11 19:37:11 广东
最近脑子里都是“气韵生动”这四个字
0 有用 ☃𓃟 2024-08-11 14:01:11 山东
刚偶遇陈衡恪的墓,便在书展上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是他的画。这种有点来来回回啰啰嗦嗦的写法不知道是不是为了体现回音的结构,反正读起来有些头痛。在如何诠释“六法”的脉络上宕开写了很多人事和场景,但是会感觉那些真正有趣的场景反而像副标题一样失效了。而实际上在梳理的对“气韵生动”的认识以及背后的原因,也没有更有头有尾一点。
0 有用 Li. 2024-09-19 18:02:07 浙江
打扰了,很久没碰上这么水的书…各种花式荐语推广占 25%, 文献引用加作品图占74%,统共没剩几句原创总结,表述得不知所云…一整个哽住!
0 有用 苍殷 2024-10-14 09:41:10 广东
读第一二章有19年听讲座时的惊艳感,能看出用力之深,第三章有点划水
0 有用 一汪清泓 2024-10-15 18:14:31 北京
显得某些跨文化很……
0 有用 正能量 2024-10-19 14:19:52 福建
超喜欢喜欢两幅图《在海边》《盛夏》会继续再读
0 有用 猪嘻嘻嘻 2024-10-12 14:56:31 上海
静安区图书馆借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