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很失望。(一)内容很多是企鹅出版的软广。(二)许多部分有剧透。(三)对中国小说的解读很不准确,且竟然没有红楼梦。(四)多人翻译,水平不一,风格不一。(五)平装不锁线,定价过高。
少了俄罗斯文学 减一星 中国文学篇幅比日本少 减两星 以后不会买丹教授的书 这是我的情怀
完全大踩雷。对于看过的书,它无法给你提供新知,对于没看过的书,它无法燃起你的兴趣。你只能看到既不通俗又不深奥的流水账。
现在想想疫情期间参与翻译这本书里的几篇,已是恍如隔世,印象最深就是接下一篇自己不熟悉的拉美文学,在一个群里没抱希望的问了问题,没想到收到了胡续东老师的热情解答,现在斯人已逝,这短短的交谈更成为了无可把握的时光中的一点温暖记忆
刚拿到手,编辑的习惯,先看文前文后,所以几乎不到五分钟就看到“尾声”里的一处问题。529页:《孤独的伦敦人》(同样出版于1954年)。《孤独的伦敦人》应该出版于1956年,这个“同样”也让我迷惑,跟谁同样?跟前文提到的《达洛维夫人》?《达洛维夫人》是1925年出版的啊
实话实说 吹的太厉害了。。有时候我不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 可能是对于他说的作品没看过的缘故 总感觉他想表达的云里雾里吗...而且是多人翻译 有点参差不齐 读了几十页给多抓鱼了...劝大家一下如果不是对这里面的书特别感兴趣就不要买了,真的不是很好读
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学壮游,不在众所熟知的老牌名著上多做停留,而是花费相当篇幅游访东欧、非洲、中东、印度、东亚、阿拉伯世界,向读者介绍陌生甚或从未听过的书名和作家,且绝非维基百科式的枯燥简介,而是点到即止的内行导赏,这本“书单书”的价值在于帮我们拓展真正世界范围的阅读视野,而非拘囿于英语文化霸权或抱守本土,以文学为船为车,去踏上崭新的阅读之旅。在被忽视的地方发掘重要,在被遗忘的故纸堆里擦拭经典,使其重现光辉,这正是以文学为业的人应始终坚守的职责和义务。
颇为不怎么样……一想到我甚至自费购买了纸的,更生气了
历史学家记录城市的骨骼,作家负责记录城市的心灵,从这个角度看,城市文学也是一部城市的“历史”,文学世界和历史世界平行存在且相互交融。这本书就是从文学世界的角度去还原全球重要都市的历史,选取的作品多是大众经典,可能是为强调文学在塑造城市形象中的渗透力,不过很多观点倒是令人耳目一新。看到书讯后几乎是第一时间下单,装帧也很不错,是我喜欢的软精装,内页用纸有分量~最后补充一个私人观点:上海距离成为“全球城市”道阻且长,某些人好好看看那些在历史上出现过的全球城市是如何治理自己的吧。
又是一本过度营销的书。 按三种类型选读一部分。 第一,选择了一些我读过的书,比如《阿q正传》《丰饶之海》《百年孤独》等等,先不说解读的正确与否,对一个文本的解读本是千人千面,但是完全没给一个阅读文本时的疑惑的思路或者路径。 第二,选择了一些其他音频或者文本听过或者看过导读的,准备去读的一些书,比如《元素周期表》,《黑暗的心》《看不见的城市》无论是深度和角度都和其他解读差之甚远。 第三,看了一些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书的导读。又没法引起阅读的兴趣。 纯粹的一本书单书,章节排布的方式很有新意,但是具体的内容我觉得可以更好。 同样是书单书和《西方正典》差距不小,和同为上课讲稿的纳博科夫的文学讲稿的深度差距也不小,相较于作家写的比如伍尔夫的《普通读者》的角度也有差距。感觉就是书籍前言汇编。
感觉不如damrosh的另一本《如何阅读世界文学》,这本有些简单了吧。十万册起印挺大胆的~
4.0有趣,世界文学的瑰丽画卷徐徐展开,走马观花又不虚此行。文学大家何其多,少了俄罗斯虽遗憾又何妨,译文可以考虑出些里面的冷门书,虽然肯定销量差就是了。
单本篇幅短论述浅显,掺杂大量剧情介绍,作者的主观喜好过于明显,而且译者们的水平参差不齐,三颗星打给作者的阅读量
抄起来书直翻中国部分;更多像是文学通识课吧,休闲翻翻很不错。看作者写中国文学,就像是人在还不到陆地的大海向四周眺望,都是浮在表面与遥不可及;可是看其他国家,又像是站在沙滩上看大海,满是未知与向往。
选题不错,论述单薄,讲的大多数是正确的废话。想要看的书:伍德豪斯《新鲜事儿》、阿诺德·贝克特《莱斯曼台阶》、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约瑟夫·康拉德《黑暗之心》、萨尔曼·拉什迪《撒旦诗篇》、松尾芭蕉《奥之细道》、三岛由纪夫《丰饶之海》、玛格丽特·尤瑟纳尔《哈德良回忆录》
我羡慕并钦佩参与此书的所有译者,能与时俱进地参与到一项壮游式的文学项目中。
这本书的电子版连载,曾陪我度过时疫中的一段日子。纸质版入手,跟蓝色星球一样美丽。🌍
丹教授似乎读过很多书,但解读起来实在是没啥滋味,和流水账差不多
【2024-24】哈佛文学教授的世界文学之旅,80本文学经典串联起一场纸上的环球旅行,从伦敦出发,一路向东。作者选取的书目仍然以欧美文学为主体,所以有些书在国内读者眼里会显得比较小众。每篇文章的篇幅不长,有点像一本书的导读,作者并没有掉书袋式的长篇大论,都是点到为止,所以几乎没有专业性阅读门槛,比较适合普通的文学爱好者。
这本书是疫情期间一天一篇,花16星期写就的,注定是一本信马由缰类似闲谈或随想的小品,这种写作方式不可以一字一句细心打磨,但作者由于自身深厚的比较文学素养和阅读积累,在字里行间随处会进行广泛性,充满比较联系的解读,又没有正式文学评论书籍的枯燥,不太适合想通过书单寻找到适合自己口味书籍的读者,因为也没啥剧情简介或阅读感想,但很适合第一次接触比较文学的读者入门,非常有意思
> 八十本书环游地球
58 有用 momo 2024-04-27 10:47:01 江苏
很失望。(一)内容很多是企鹅出版的软广。(二)许多部分有剧透。(三)对中国小说的解读很不准确,且竟然没有红楼梦。(四)多人翻译,水平不一,风格不一。(五)平装不锁线,定价过高。
40 有用 ^W^ 2024-04-22 08:00:45 湖南
少了俄罗斯文学 减一星 中国文学篇幅比日本少 减两星 以后不会买丹教授的书 这是我的情怀
41 有用 寥寥一奇谭 2024-05-03 01:07:32 上海
完全大踩雷。对于看过的书,它无法给你提供新知,对于没看过的书,它无法燃起你的兴趣。你只能看到既不通俗又不深奥的流水账。
30 有用 拙贝 2024-04-23 10:33:38 上海
现在想想疫情期间参与翻译这本书里的几篇,已是恍如隔世,印象最深就是接下一篇自己不熟悉的拉美文学,在一个群里没抱希望的问了问题,没想到收到了胡续东老师的热情解答,现在斯人已逝,这短短的交谈更成为了无可把握的时光中的一点温暖记忆
21 有用 Viking 2024-04-27 22:57:30 北京
刚拿到手,编辑的习惯,先看文前文后,所以几乎不到五分钟就看到“尾声”里的一处问题。529页:《孤独的伦敦人》(同样出版于1954年)。《孤独的伦敦人》应该出版于1956年,这个“同样”也让我迷惑,跟谁同样?跟前文提到的《达洛维夫人》?《达洛维夫人》是1925年出版的啊
11 有用 乐乐粉i 2024-05-07 22:04:30 山东
实话实说 吹的太厉害了。。有时候我不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 可能是对于他说的作品没看过的缘故 总感觉他想表达的云里雾里吗...而且是多人翻译 有点参差不齐 读了几十页给多抓鱼了...劝大家一下如果不是对这里面的书特别感兴趣就不要买了,真的不是很好读
20 有用 渡边 2024-04-17 10:39:58 上海
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学壮游,不在众所熟知的老牌名著上多做停留,而是花费相当篇幅游访东欧、非洲、中东、印度、东亚、阿拉伯世界,向读者介绍陌生甚或从未听过的书名和作家,且绝非维基百科式的枯燥简介,而是点到即止的内行导赏,这本“书单书”的价值在于帮我们拓展真正世界范围的阅读视野,而非拘囿于英语文化霸权或抱守本土,以文学为船为车,去踏上崭新的阅读之旅。在被忽视的地方发掘重要,在被遗忘的故纸堆里擦拭经典,使其重现光辉,这正是以文学为业的人应始终坚守的职责和义务。
5 有用 老欧 2024-05-04 10:10:54 河北
颇为不怎么样……一想到我甚至自费购买了纸的,更生气了
5 有用 别的猫 2024-04-25 21:10:09 上海
历史学家记录城市的骨骼,作家负责记录城市的心灵,从这个角度看,城市文学也是一部城市的“历史”,文学世界和历史世界平行存在且相互交融。这本书就是从文学世界的角度去还原全球重要都市的历史,选取的作品多是大众经典,可能是为强调文学在塑造城市形象中的渗透力,不过很多观点倒是令人耳目一新。看到书讯后几乎是第一时间下单,装帧也很不错,是我喜欢的软精装,内页用纸有分量~最后补充一个私人观点:上海距离成为“全球城市”道阻且长,某些人好好看看那些在历史上出现过的全球城市是如何治理自己的吧。
4 有用 一滴毒丸 2024-05-08 18:44:43 浙江
又是一本过度营销的书。 按三种类型选读一部分。 第一,选择了一些我读过的书,比如《阿q正传》《丰饶之海》《百年孤独》等等,先不说解读的正确与否,对一个文本的解读本是千人千面,但是完全没给一个阅读文本时的疑惑的思路或者路径。 第二,选择了一些其他音频或者文本听过或者看过导读的,准备去读的一些书,比如《元素周期表》,《黑暗的心》《看不见的城市》无论是深度和角度都和其他解读差之甚远。 第三,看了一些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书的导读。又没法引起阅读的兴趣。 纯粹的一本书单书,章节排布的方式很有新意,但是具体的内容我觉得可以更好。 同样是书单书和《西方正典》差距不小,和同为上课讲稿的纳博科夫的文学讲稿的深度差距也不小,相较于作家写的比如伍尔夫的《普通读者》的角度也有差距。感觉就是书籍前言汇编。
4 有用 vagoyvago 2024-05-04 01:04:00 上海
感觉不如damrosh的另一本《如何阅读世界文学》,这本有些简单了吧。十万册起印挺大胆的~
3 有用 深夜球迷 2024-04-18 20:52:27 江苏
4.0有趣,世界文学的瑰丽画卷徐徐展开,走马观花又不虚此行。文学大家何其多,少了俄罗斯虽遗憾又何妨,译文可以考虑出些里面的冷门书,虽然肯定销量差就是了。
3 有用 苏暮遮 2024-05-12 19:20:18 江苏
单本篇幅短论述浅显,掺杂大量剧情介绍,作者的主观喜好过于明显,而且译者们的水平参差不齐,三颗星打给作者的阅读量
3 有用 之暾 2024-05-07 19:42:37 江苏
抄起来书直翻中国部分;更多像是文学通识课吧,休闲翻翻很不错。看作者写中国文学,就像是人在还不到陆地的大海向四周眺望,都是浮在表面与遥不可及;可是看其他国家,又像是站在沙滩上看大海,满是未知与向往。
4 有用 乾元 2024-05-04 10:54:20 浙江
选题不错,论述单薄,讲的大多数是正确的废话。想要看的书:伍德豪斯《新鲜事儿》、阿诺德·贝克特《莱斯曼台阶》、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约瑟夫·康拉德《黑暗之心》、萨尔曼·拉什迪《撒旦诗篇》、松尾芭蕉《奥之细道》、三岛由纪夫《丰饶之海》、玛格丽特·尤瑟纳尔《哈德良回忆录》
3 有用 阿之 2024-05-17 10:50:07 上海
我羡慕并钦佩参与此书的所有译者,能与时俱进地参与到一项壮游式的文学项目中。
2 有用 周六+艾华 2024-04-21 15:49:17 湖南
这本书的电子版连载,曾陪我度过时疫中的一段日子。纸质版入手,跟蓝色星球一样美丽。🌍
2 有用 萧闲斋主人 2024-11-01 22:22:27 浙江
丹教授似乎读过很多书,但解读起来实在是没啥滋味,和流水账差不多
2 有用 马大象 2024-06-10 21:21:41 北京
【2024-24】哈佛文学教授的世界文学之旅,80本文学经典串联起一场纸上的环球旅行,从伦敦出发,一路向东。作者选取的书目仍然以欧美文学为主体,所以有些书在国内读者眼里会显得比较小众。每篇文章的篇幅不长,有点像一本书的导读,作者并没有掉书袋式的长篇大论,都是点到为止,所以几乎没有专业性阅读门槛,比较适合普通的文学爱好者。
2 有用 seva 2024-07-21 13:23:17 山东
这本书是疫情期间一天一篇,花16星期写就的,注定是一本信马由缰类似闲谈或随想的小品,这种写作方式不可以一字一句细心打磨,但作者由于自身深厚的比较文学素养和阅读积累,在字里行间随处会进行广泛性,充满比较联系的解读,又没有正式文学评论书籍的枯燥,不太适合想通过书单寻找到适合自己口味书籍的读者,因为也没啥剧情简介或阅读感想,但很适合第一次接触比较文学的读者入门,非常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