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我说所有的语言,但以意第绪语。(弗兰兹·卡夫卡)
一本未经翻译的书,只被出版了一半。(欧内斯特·勒南)
一本用阿拉伯语写的书能被翻译的机会微乎其微。
如果要走向欧洲,就是要走向他们的文学作品。
这种殖民地文学专供法国读者阅读。它以摩洛哥人为写作对象,但在任何时候摩洛哥人都不会被看成对话者。
∷内容介绍∷
这本多以第一人称单数书写的文章、会议和读书笔记集,以其一贯的博学和幽默,充满了对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阿拉伯文字、阿拉伯口语和外语之间关系的思考。书名借自卡夫卡,他在 《日记》"中记述了一位来自布拉格的艺术家的一段话: "你看,我会说所有的语言,但以意第绪语",意思是说,不论我们说哪种语言,都不会真正离开我们自己的母语。或者说,语言是一种身份和面孔,人类通常无法像离开自己的家园一样摆脱自己的母语。
基利托通过 "我们如何成为单一语言使用者?"、"你无法翻译我 "和 "对—话 "三个阶段,重新审视了自古典时代以来一直困扰着阿拉伯学者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涉及身份/他者的双重性。他直面他的 "见证人": 《堂吉诃德》和《一千零一夜》、贾希兹和彼特拉克、歌德和伊本—穆卡法、麦阿里和罗兰·巴特,以及赫尔克里·波洛和阿梅丽·诺冬等许多人......通过这些问题,他对翻译问题、文学双语化的先驱、阿拉伯小说的起源以及当代摩洛哥文学的演变都有了新的认识。
∷媒体推荐∷
《一千零一夜》之所以取代哈里里的《玛卡梅》,成为阿拉伯世界最著名的书籍,是因为《玛卡梅》仍是阿拉伯语的囚徒。
——阿卜杜勒法塔赫·基利托
当今最具原创性和想象力的阿拉伯文学评论家之一。作为一个敏锐的细读者,他充满幽默和讽刺感,并且不受当今西方文艺理论的束缚……必不可少。
——Choice,大学与研究型图书馆联盟的出版机构,隶属美国图书馆协会
作家自然是一种创造者,但我总喜欢把他看作一个读者,一个伟大的读者。通过他的文字,我试图了解或猜测他读过什么。这是一种文学窥视癖。作家经常会露一手,好像是偶然的。当我能认出一个标题、一句诗或一个典故时我感到一种奇妙的共谋。
——《巴黎评论》,诗歌编辑罗宾·克雷斯维尔(Robyn Creswell)采访
《我说所有语言,但以阿拉伯语》是阿拉伯文学的英语学者、比较文学和文学理论学生的研读范本,是文学界的瑰宝。
——特里·德扬,《诗人的位置》作者(Terry DeYoung, author of Placing the Poet)
我始终认为,基利托是过去两个世纪和现在阿拉伯文学领域最重要的研究者之一,他不断进行的研究揭示了他在打量古典或相对现代的阿拉伯文学时所拥有的第三只眼睛。
——阿米·苏尔坦·阿米米(Sultan Al Ameemi,作家、前阿布扎比阿拉伯诗歌学院院长)
基利托对翻译、阿拉伯语、阿拉伯古典文学和不同文化间的思想迁移等他所珍视的主题的处理,让我想起了埃科在《埃科谈文学》一书中所说的那些充满激情的读者(基利托就是其中之一)。他在马格里布作家(阿布杜勒·拉鲁伊A. Laroui、梅德布Meddeb、哈蒂比Khatibi、埃尔·马勒El Maleh......)的一本书或小说中发现的一个小细节、一段描述、一段对话中入手,并进行娴熟的分析。
本书也是重新发现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机会,这些研究带领我们回到过去,发现马格里布与但丁、马格里布与叔本华之间的亲缘关系,阿拉伯小说的开端和结尾,殖民地文学中殖民地国家的形象以及《堂吉诃德》的假定起源。
该书以亲切的口吻开篇,以幽默和微妙(类似博尔赫斯式的狡猾)的笔调回忆了自己的童年,同时也探讨了多语言问题以及表达或写作语言的选择问题。
——Jacob Benayoune(读者)
和充满学究气的翻译理论不同,这本书既是在讨论翻译,也是谈论作者的语言经验。正如卡夫卡说的“我说所有语言,但以意第绪语”,每个人都无法脱离自己的母语,但是同时不能脱离同所有语言的交流经验。作者谈论了我们熟悉的堂吉诃德、巴尔扎克、神曲,也有我们较为陌生的阿拉伯语文学,但是这些都构成了世界文学的组成部分,都在交流中发展了人类文明。
——读者
在分散性的叙述中重新塑造了阿拉伯文学的形象。
——goodreads读者
0 有用 Lichtung 2024-08-14 10:51:04 北京
我们都困在母语的寓言中打转。
3 有用 苏野 2024-07-04 01:45:32 江苏
多语主义语境中阿拉伯语文学的语言敏感度的研究,细腻,广博,但比较松驰。
0 有用 野次馬 2024-09-02 04:19:52 美国
很难得的选题。不过,这一类书,目前还是没读到写得比多和田葉子《エクソフォニー》更好的(当然了,多和田和生而「舌头分叉」的摩洛哥人的处境并不相类)…倒是又去听了一遍Rodolphe Burger的Arabécédaire。
3 有用 陸鰅痷 2024-07-11 08:03:38 北京
复杂难言的处境啊
1 有用 火烧莫斯科 2024-07-23 17:11:33 北京
不错的地铁读物
0 有用 野次馬 2024-09-02 04:19:52 美国
很难得的选题。不过,这一类书,目前还是没读到写得比多和田葉子《エクソフォニー》更好的(当然了,多和田和生而「舌头分叉」的摩洛哥人的处境并不相类)…倒是又去听了一遍Rodolphe Burger的Arabécédaire。
0 有用 猫头鹰 2024-08-31 02:23:30 湖北
收获了一些对语言的思考,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我们认知和行动的边界;语言不仅存在空间层面上的差异(不同国家地区),也存在时间层面上的差异,任何语言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其他文化和语言的影响而发生演变,因此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单一语言使用者;封闭的单一文化和语言一定会溺死在自身的疆界中,不同语言文化的交汇才能给本民族语言文化带来新生力量,在这个意义上,他者的语言文化是自我更新的源泉和动力;我们说任何一种外语都... 收获了一些对语言的思考,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我们认知和行动的边界;语言不仅存在空间层面上的差异(不同国家地区),也存在时间层面上的差异,任何语言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其他文化和语言的影响而发生演变,因此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单一语言使用者;封闭的单一文化和语言一定会溺死在自身的疆界中,不同语言文化的交汇才能给本民族语言文化带来新生力量,在这个意义上,他者的语言文化是自我更新的源泉和动力;我们说任何一种外语都无法掩盖和擦去母语的印迹,可将戏仿标题为“我说所有语言,但以中文”;以及作者指出萨义德的《东方学》缺乏东方如何看待西方这一公平的视角,萨义德的东方主义其实也对应着西方主义,隔着遥远文化距离的我们同样也在充满偏见地看待西方。 (展开)
0 有用 Lichtung 2024-08-14 10:51:04 北京
我们都困在母语的寓言中打转。
0 有用 Variations 2024-08-13 22:53:28 浙江
“语言也有面孔”,正是语言的相遇才让这些面孔更加清晰、丰富,并在差异的辨识中发现交融共生的可能。
1 有用 园 2024-08-08 15:37:56 北京
在一种在对语言及双语、翻译的思考中,作者重述了阿拉伯文学的经典,其衰落、边缘化,及其与西方文学翻译碰撞中的新生。带你了解阿拉伯文学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