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欲的悲喜剧 短评

热门 最新
  • 2 梁中和 2024-04-07 15:24:51 四川

    斯一一年前就给我看了书稿,很不错的整体研究,终于出来了!作为国内首部《会饮》研究专著,开了一个很好的头!

  • 1 Somnusia 2024-05-22 10:13:43 北京

    陈老师一贯地扎实、清晰、准确、深刻

  • 1 哭之笑之 2024-05-18 19:04:45 浙江

    陈斯一解读《会饮篇》大体思路还是一些二元对立,自然与习俗,哲学与政治,哲学与诗歌,属己之爱与善好之爱……不过开篇对男童恋的补充和结尾对阿尔喀比亚德的补充阐释非常好,以前不知道。按这种理解,《会饮篇》也是“申辩”,《申辩》中苏格拉底为自己申辩,《会饮篇》中柏拉图通过展示苏格拉底和阿尔喀比亚德的关系为其师申辩——苏格拉底没有想败坏青年,这是一出悲剧。 读完后确实再次感觉到了柏拉图对苏格拉底的爱,爱者对被爱者的爱,柏拉图像开头层层转述苏格拉底这场会饮的粉丝头子(亚里士托德姆,据说他当时是苏格拉底最热情的爱者,p13)那样转述会饮,传递关于爱和爱的知识、教导:“真正的爱智者不仅要自己爬到爱之阶梯的顶端,而且,如果他不仅爱智慧,也爱他的被爱者,那么他就应该引领被爱者和他共同爬升爱之阶梯。”(p90)

  • 1 小王 2024-05-28 23:52:15 贵州

    陈老师的解读挺好的,加上是国内第一本对会饮篇的研究专著,值得五星

  • 1 波儿 2024-05-23 20:47:19 浙江

    《会饮篇》中考察的核心问题是爱欲如何展现自然和习俗的张力,沿着这条思想线索,对话的主体论述从男童恋之于古希腊城邦的政治意义出发,逐渐深化至爱欲之本质如何满足人类最内在的灵魂需求。在爱欲的具体表现中,自然和习俗的张力又落实为哲学与政治的张力:政治生活的爱欲根据在于,由于自身的不完整,每个人和命定的同伴相互需要,归属于一个共同体,从而尽可能接近完整;哲学生活的爱欲根据在于,人基于自身的必死性而渴望不朽,为实现这种渴望,人需要从变动不居的个别之美升华至永恒不变的普遍之美,通过对永恒之美的观看来接近不朽。政治爱欲是“属己之爱”,体现为人与人之间充满张力的横向联合;哲学爱欲是“善好之爱”,体现为人性符合自然秩序的纵向上升。《会饮篇》的自然和习俗之争是诗歌与哲学的古老争执在爱欲问题上的展现。

  • 1 阿提卡的陆沉 2024-05-22 00:44:32 广东

    单独看,不错,可是对比来看,说白了,不就是二手文献转述吗?作为北大教授,是否可以有更多的独特思考?

  • 0 RainesJ 2024-05-25 13:12:34 浙江

    看起来可以说是用自己的框架来对西方《会饮》研究的一个整体综述,读起来倒是挺轻松。

  • 0 无处在的 2024-06-03 15:35:12 浙江

    《会饮》作为《申辩》前篇。最近才意识到阿尔喀比亚德的出场不可或缺。《会饮》与爱皆为悲剧。

  • 0 海是天的颜色 2024-06-15 21:32:49 上海

    欲求是因为缺乏,缺乏指向了居间性,居间是为了向上占有并且是永恒地占有/占有永恒。必死者的永恒占有是必然缺乏,因而至高的善是不朽的替代品——“生育”,身体的生育带来宗族的不朽,灵魂的生育带来政治的不朽,爱者自己的四次生育,在爬升爱之阶梯时触碰永恒,达到哲学的不朽。爱智之路可以传授,爱的阶梯可以共同攀登,这是苏格拉底认为的“正确的爱恋”。也是柏拉图作为爱者的辩护。

  • 2 亦忧 2024-05-10 08:25:14 北京

    研究介绍完雅典背景和整体结构后,按照文本顺序对每一个人的讲辞进行解读,内容细致却不乏深刻,诠释的精彩之处总让人浮想联翩,也做到了对前人的研究有所回应。遣词造句十分清晰明白,初学小白应该也能读懂。上学期选修了陈老师的《会饮》精读课,有幸提前拜读这篇研究,它真正把我“领”(借用蒂欧提玛的用语εἰσηγήσασθαι)进了会饮的大门。如果没有它的辅助,感觉自己很难读懂会饮。力荐!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