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陈词滥调一战的笔记(8)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丛林宜歌 (行走在地狱的屋顶 凝视繁花)

    W.H.奥登曾说过,“要负责全宇宙的幸福可不是什么闲差事”。同理,虚构作品里的末日-顿悟模式可不是二流作家能处理的。

    2024-05-31 11:39:25   3人喜欢

  • 索马里

    像情绪老套一样,拉金的种族恶语是遗传病,可耻地未经检验,丢人现眼地平庸。用乔治·艾略特的话来打比方,这些都是他的“凡俗之处”(spots of commonness)。他没能摆脱它们。 “政治正确”要比“正统思想”好听,两者都表明了对某种群体直觉的强烈投入,但政治正确还暗示了必要的严格纪律。虽说其哲学根源是法国,但政治正确的起始是非常美式——同样也很迷人、高尚—的观念,也就是任何人都不应该对自己的出身或身份感到羞...

    2024-05-28 10:01:28   2人喜欢

  • (因为这是你开启的故事)

    现在文学评论几乎完全被限制在学院里,靠用行动反对经典来反对才华。好好研究华兹华斯的诗歌在学院里可不能保证晋升,但研究他的政治立场就可以———比如他对穷人的态度或是他对拿破仑的下意识“评价”,要是你能彻底忽略华兹华斯,而去研究他同时代的那些被(公正地)遗忘的人物就能升得更快些,所有这些都让经典被静悄悄地、一步步地蚕食了。只要打开互联网你就会发现,在这行当的另一个极端,人人都成了文学评论家,至少也是...

    2024-05-22 17:38:22   2人喜欢

  • 索马里

    亨是洛的继父,比她年长三倍,而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他每天至少强奸她两次。更确切地说,亨伯特的情形简直是奇妙的扭曲和极端。小说的核心奇迹恰好就是:因为环境一连串的激烈变化,这位小小牢房里小小的狂人在艺术上成了一位拥有无限空间的霸主。就其单调的结构而言,《洛丽塔》是一个猥亵癖的故事——这并非最为自由的叙述方案。人们可以理解为何会有出版商让纳博科夫修改小说,让其不那么狰狞,离现实更远。根据作者的后序...

    2024-07-17 11:00:52   1人喜欢

  • MoonyLee

    宙斯和垃圾 ◆ 1919年,经过旷日持久的研究,哈佛大学动物行为学家威廉·莫顿·威勒宣称雄性黄蜂“在行为学意义上无足轻重”。也就是说,一个研究动物行为的学者仔细考察公黄蜂后发现——没啥行为。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公蜂对此判决的反应:刚开始他震惊、受伤;接着他陷入郁闷的反省期;最后他决定要变得更有趣些。 在血泊深处我已踩得太远 ◆ 我们对战争的恐怖和悲悯了解得越来越多,但似乎对抢银行、贩毒、连环谋杀、电锯屠杀的...

    2025-01-23 02:10:30

  • 培根漫步 (你往何处去)

    我已准备好死于对储藏室黑暗的害怕和对空间的恐惧之间。我想要自己头颅范围内的自由,用笔建造一个世界。自打1925年以来我没什么变化。

    2024-10-25 13:13:57

  • Pimlico

    现在文学评论几乎完全被限制在学院里,靠用行动反对经典来反对才华。好好研究华兹华斯的诗歌在学院里可不能保证晋升,但研究他的政治立场就可以——比如他对穷人的态度或是他对拿破仑的下意识“评价”,要是你能彻底忽略华兹华斯,而去研究他同时代的那些被(公正地)遗忘的人物就能升得更快些,所有这些都让经典被静悄悄地、一步步地蚕食了。只要打开互联网你就会发现,在这行当的另一个极端,人人都成了文学评论家,至少也是...

    2024-09-04 18:45:04

  • 索马里

    威尔逊对利维斯教义的喜怒无常真是叫人叹为观止。在那篇题为《英国小说中的邪恶》的雄文中,他用了各式各样的暗号:“felt life”(被感受的生活)“anti-life”(反生活)以及“伟大的传统”,似乎在暗示与利维斯主义的亲近。但我们很快就意识到那种利式说辞只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文学黑话而已。而威尔逊身为一个自由派人文主义者,本可能被利维斯的严苛世俗信条吸引,但他太注重文学享受,一个享乐主义者不可能过太久苦日子。很...

    2024-07-17 11:20:53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与陈词滥调一战

>与陈词滥调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