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页,1992年应为笔误,更像是1892年;
第13页,注释中提到了林翠凤是林语堂的妻子,漏了提前文里的杨步伟是赵元任的妻子,移居美国,对中餐烹饪很有研究,其著作《中国食谱》 (How to Cook and Eat in Chinese) 经久不衰;
第57页,最后两个字,“伽林”通常译作“盖伦”,古罗马时期出生在希腊地区的著名医学家;
第87页,倒数第2行,“花胶”,更加常用的称呼是鱼肚。 可以加个注释, 鱼肚,又称鱼胶、白鳔、花胶、鱼鳔,是鱼的鳔经过剖制晒干而成;
第150页,第2段第1行,“巨大鲤鱼”应译为“青鱼”。杭州名菜红烧划水采用的是青鱼,一种体型巨大的鲤科淡水鱼。
第159页,第5行,结合后文的“土布露脸”,“小鲶鱼”应翻译为“土布鱼”, 河川沙塘鳢又名土布鱼、塘鳢、沙乌鳢、虎头鱼。河川沙塘鳢个体虽小,但肉质鲜美,细嫩可口 。
第169页,倒数第5行,“一盒冬虫夏草甚至燕窝的味道甚至药用价值都没有那么重要”,连用两个甚至,读起来别扭。
第232页,倒数第6行,“锅边升起的烟油多浓”。这里觉得更像是“油烟”;
第256页,倒数第3行,“饺子皮”应翻译为“包子皮”;
第274页,第4行,“锅魁”,写作“锅盔”更常见一些;
第303页,第2段倒数第4行,“到公元前三世纪”,可以加个注释,说明一下商朝人伊尹的故事被记载于《吕氏春秋》当中;
第318页,倒数第2、3行,《礼记》引用文字的断句与通行本不太一样,通行本是单字断句,写作“ 饘、酏、酒、醴、芼、羹、 菽、麦、蕡、稻、黍、粱、秫,唯所欲。枣、栗、饴、蜜以甘之 ”。
※另外有很多生僻字没有注音注释,需要频繁查词,如果可以,也希望添加一些注释,帮助读者理解,感谢!
去查了一下《齐民要术》,是有面条制作方法的,在《卷九》的《饼法第八十二》里。
水引: 挼如箸大,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宜以手临铛上,挼令薄如韭叶,逐沸煮。
馎饦: 挼如大指许,二寸一断,着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极薄,皆急火逐沸熟煮。非直光白可爱,亦自滑美殊常。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