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出品方: 新经典文化
原作名: How to Pronounce Knife
译者: 杨扬
出版年: 2024-7
页数: 192
定价: 49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73508744
内容简介 · · · · · ·
在鸡肉加工厂里给鸡拔毛,在美甲店里给人修脚,在田地里捡虫子,在流水线上贴标签。我们离开故乡,怀着希望来到这里,不是为了做这些工作的。
但工作就是工作。就算是那样的工作,你也能保持你的尊严。
-
惊艳欧美文坛的老挝裔作家,以极简文字引爆情感炸弹
获加拿大最高文学奖吉勒文学奖、安大略崔灵图书奖
《时代》2020年度必读书,《名利场》2020上半年最佳图书
-
十四则富有洞察力的速写呈现了老挝难民的日常工作和私人生活。那些在家禽加工厂、养猪场和美甲沙龙里从事“世界上最繁重工作”的人,也怀有生动的幻想……他们在无法融入的地方,短暂地一瞥自由的模样。
——《纽约客》
极简的语言加上轻松的幽默,让我们得以瞥见一个无名城市的移民和难民的日常生活,像一束光照亮了那些往往被我们忽视的人的欲望、失落与成功……这些故事是如此广阔。虽然篇幅不长,可以一口气读完,却给人以充分...
在鸡肉加工厂里给鸡拔毛,在美甲店里给人修脚,在田地里捡虫子,在流水线上贴标签。我们离开故乡,怀着希望来到这里,不是为了做这些工作的。
但工作就是工作。就算是那样的工作,你也能保持你的尊严。
-
惊艳欧美文坛的老挝裔作家,以极简文字引爆情感炸弹
获加拿大最高文学奖吉勒文学奖、安大略崔灵图书奖
《时代》2020年度必读书,《名利场》2020上半年最佳图书
-
十四则富有洞察力的速写呈现了老挝难民的日常工作和私人生活。那些在家禽加工厂、养猪场和美甲沙龙里从事“世界上最繁重工作”的人,也怀有生动的幻想……他们在无法融入的地方,短暂地一瞥自由的模样。
——《纽约客》
极简的语言加上轻松的幽默,让我们得以瞥见一个无名城市的移民和难民的日常生活,像一束光照亮了那些往往被我们忽视的人的欲望、失落与成功……这些故事是如此广阔。虽然篇幅不长,可以一口气读完,却给人以充分的漫游空间。
——《巴黎评论》
简洁严谨的故事充斥着疏离和错位的主题,笔下的人物被无形的存在感所困扰……她在荒诞方面的天赋,意味着故事永远不会让人觉得沉闷或可预测。
——《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这些短篇小说的语言很克制,却是情感的定时炸弹。
——凯瑞恩·戈兹沃西(澳大利亚文学评论家)
一部令人惊叹的小说集,用令人心碎的优美行文刻画了移民经历。它所记录的情感的广度着实非同凡响。这些故事蕴含着希望、伤痛、排斥、失落,以及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寻找立足之地的过程。
——吉勒文学奖颁奖词
每当我们听到关于移民和难民的故事时,我们听到的都是成功。总是孩子们考上了斯坦福大学,或者获得了化学博士学位,或者我们是勇敢的英雄,在大楼边上救了一个悬空的婴儿,或者我们富得流油。我只想写关于难民和移民自己的故事,他们正在努力度过下一分钟、下一小时、下一天或下一年。这些生活也很重要,也很成功。
——苏万康·塔玛冯萨
-
内容简介:
过气拳击手改行做美甲,却意外大受欢迎。
养鸡场里靠给鸡拔毛为生的女工,幻想着隆鼻手术能改变她平庸的生活。
七十岁的寡妇与三十岁的邻居,陷入一段疯狂而悲伤的恋情。
认真对待每一份卑微工作的母亲,哪怕是捉虫也要捉得又快又好。
一年级小女孩面对她不会念的单词,为了父亲的尊严而与老师据理力争。
……
十四个短小而锐利的故事,聚焦身处城市底层的老挝移民,以及他们奋力为自己争取一席之地的过程。塔玛冯萨以洗练而轻盈的笔法勾勒出人们努力生活的状态,照亮他们往往不被看见的挣扎、失落、希望与爱。
-
“那些夜晚,当我们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每个人都会谈起他们的工作,他们的老板,老家的日子有多难过,以及他们如何都来到了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国家——但没有人哭,没有人说丧气话。他们全都哈哈大笑。故事越伤感,笑声越响亮。”
我不知道这该怎么念的创作者
· · · · · ·
-
苏万康·塔玛冯萨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苏万康·塔玛冯萨(Souvankham Thammavongsa)
加拿大籍老挝裔女作家。1978年出生于泰国廊开的老挝难民营,在加拿大长大并接受教育,学习英文。冲突与多元的成长背景成为她创作的养分,促使她寻找并捕捉属于自己的故事。她著有诗集《小争论》(Small Arguments)、《找到》(Found)、《光》(Light)。她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我不知道这该怎么念》于2020年11月9日获加拿大最高文学奖吉勒奖。
杨扬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译有《遗忘爱达荷》等。
目录 · · · · · ·
喜欢读"我不知道这该怎么念"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我不知道这该怎么念"的人也喜欢 · · · · · ·
我不知道这该怎么念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Knife for the Prize

“笑,在哪种语言里,都是笑。”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提到老挝你会想到什么?在不依靠网络搜索信息的情况下,我只能勉强想起来几个词:佛教、社会主义、首都万象。我对这个国家近乎一无所知。我甚至都不知道能不能买到一本从老挝语翻译为汉语的小说。所以当一位加拿大籍老挝裔女性作家的短篇小说集出现在我面前,当然是选择读它! ... (展开)
“你必须笑,这是你夺回力量的方式”
> 更多书评 15篇
论坛 · · · · · ·
一本个人风格强烈的短篇小说集 | 来自叹气的人 | 2025-04-29 10:09:16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2020)7.9分 6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小时可以读完的小书 (bird)
- 喜欢的作品 (风满蜃气楼)
- 新经典2024 (新经典)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 】2024 (普照)
- 橡皮選書 (烏普西侖巴)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66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我不知道这该怎么念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莉莉丝猫 2024-10-12 16:09:40 北京
很喜欢。阅读过程中反复忘记这是一本短篇小说集,忍不住跟着作者的视角进入一个在加拿大逃难,对世事一知半解的小女孩的生活。孩子不懂战争和漂泊的苦,只知道爸妈辛苦、家里贫穷,知道自己的长相肤色不受欢迎。故事的底色就像封面:穷人家的孩子用绳子绑着塑料袋当作风筝玩耍,学会在贫困生活中找乐趣,塑料袋也变成了盛开的马蹄莲。
5 有用 めぐみ 2024-07-28 17:26:37 广东
很喜欢这种经历过底层生活的作家写出来的故事。每一篇都能扎扎实实地钻进人的心里。特别喜欢里面所有母女关系的篇章。
2 有用 阿芋爬起快 2024-10-18 00:06:45 北京
她在写她体味过或是亲眼见证过的生活,复杂的文字和表达会造成浓妆艳抹的不必要,只有简单、寥寥几笔的勾勒才对味。那些简短的句子与句子之间,才能容纳相似情感的存在。我想起那年和浩浩在新街与一群人围观一个用脚趾写字的人,他不会说话,只是用粉笔在地上写字。后来我把回忆写在了高中随笔里,除了我以外的人好像都不能理解。我只是想记录这个故事,它承载着我的感受,仅此而已。
1 有用 渡边 2024-07-15 13:53:29 上海
还是第一次读到老挝作者,想到越南的阮清越,但更日常更当下,情感触达还是比较浅层,边缘求生,尽皆寂寞。
4 有用 A-sing一颗横星 2024-07-17 21:25:17 上海
好轻柔地按进一根刺。奇妙地跟《要命还是要灵魂》的背景呼应上了,于是刚好知晓作者一笔带过的那场发生在老挝但无人在意的战争,更深刻地感受到对于难民来说在他乡的日子意味着什么。所有故事里,一切都是那样轻巧,一切都是那样沉重。女孩和女人们,凝望着那盏高高的月亮,嘴里喃喃道,爱不曾来过。喜欢《弹弓》《世界之涯》和《一件遥不可及的事》,许多形状的爱在记忆中抽身离去,许多年后仍旧能品尝到那微苦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