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房子的人 短评

热门
  • 69 徐luck☮️ 2024-04-25 10:52:39 江苏

    比起《同意》,我觉得这本更像《客乡》。同样是讲建筑的故事,题名用一个毫无修辞的“造房子的人”远好过我们现在说的“建筑师”、“建筑家”要好。不过是人,是人就有自己的局限,而且会经历生老病死。剧场也好,美术馆也罢,说白了不过是一幢房子,它会比人留得更久,但再长,它也长不过时间去,这种徒劳无获之感被刻在了故事中的这个倒挂的寺庙一般的“东方剧场”中,但最有意思的一点,恰恰在于建筑是确凿的,而文字虚拟的世界可以无限接近这种真实,甚至击碎某一种真实。但作者也在kira的一封信,借她的口问出:“你说有没有人就真照着一本书,造一个房子出来呢?”没有一个问句是多余的。很厉害的结构和布局。读罢,意犹未尽。

  • 50 野源新之助 2024-04-26 12:34:29 塞内加尔

    When she writes Japan, it is not the REAL Japan for today, it is indeed another version of China.

  • 52 夢珂 2024-04-17 10:38:34 四川

    盲猜女主人公父亲的原型是:梁思成先生在暮年

  • 45 慕容素衣 2024-04-22 15:47:41 广东

    周婉京的小说给了我一种非常新鲜的感受,就是那种原来小说也可以这么写、以及原来小说还可以写这个的感受。跨文化的碰撞,跨语言的交汇,让她的小说有一种异质感,风格特别鲜明。而且她即使是在写纽约、写日本,表达也是纯中式的,整本书的底色仍然是东方式的克制、含蓄和优雅,正如书名所透露的,这是一群造房子的人的故事,房子妙在留白,故事也妙在言外之意,你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禅意,一种繁华有憔悴的虚无和幻灭。

  • 29 博仔 2024-04-27 19:26:25 广东

    最爱的一段也是豆田贡献的:“对于一生而言,人究竟意味着什么?与其说人耗尽了一生,不如说是一生把人给用光了。”

  • 23 bookbug 2024-05-20 15:09:26 西班牙

    周婉京的新作以空间诗学构筑小说,正如故事里的建筑师们以匠人之心造梦、做爱乃至规划人生,打磨故事的她则深谙“建筑诗”之昧,让字句如砖瓦般精雕细琢,错落有致,表面上或许有些瑰奇,如以建筑的温度来写肉身:夯土,土下之水,水里的种子,以及一切世界的光……但细思却也妥帖。而人生所有的峰回路转最终都需要从外在回归内向,观照自我,这也与诗意栖居的建筑美学形成了一种互文。伟大的建筑不但需要人来造,也得有人来看或住,空房不见人与无花空折枝一样颓然,故而莫向外求,但从心觅。印象中这是三岛《金阁寺》后第二次在小说中反复出现南泉斩猫的公案,其放下我执,颠倒梦想的主旨不言而喻了。

  • 31 11月的海 2024-08-07 17:41:31 辽宁

    结尾显示出一种强烈的宿命感,这是读周婉京几年来头一回发现的新东西,好像在漫长的岁月中沉淀了一些理解,几个主角最后也意识到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谁一个人自己根本没有缺点,没有谁一个人该要求别人特别完美。

  • 21 Travis 2024-05-04 18:24:09 陕西

    感觉,而不是情节。

  • 19 ThrePac 2024-05-07 11:42:49 贵州

    解构阅读,细致地在走遍各条小路。读罢,真想在现实世界,见识一下“东方剧场”。

  • 23 黎烟向晚 2024-04-19 12:21:22 宁夏

    不知道如何描述这次阅读体验……好像是在看电影,故事在看一本书,然后有一个低吟的声音在对你倾诉:活灵活现,让你身临其境地站在剧场之中……但也不阻碍你,在某个细节处停下来(像“建筑消解”的那部分),让心绪随意徘徊良久,你得不停地跟着故事的流转走。

  • 16 梦千秋 2024-09-14 01:19:44 西藏

    “不如做一个内向的建筑?”我的读后感就是男主张铎和打酱油的豆田桑费劲吧啦地做了一个infp美术馆???建筑也有mbti是吧😹

  • 20 空空 2024-04-23 23:50:45 四川

    关于建筑师的小说,有些地方近乎白描,但又有更多的写意与留白,如诗的语言。以路易斯•康为偶像的香港底层出生的建筑师廖世奇和父亲是清华建筑教授的于晓丹之间的纠葛为中心,穿起周遭一干人等。辗转于纽约和北京,造房子,分割光明与黑暗,也分割人心的光明与黑暗。表面的光鲜背后是童年阴影的持续发酵,表现在对匮乏和局促的恐惧,对名利、情感与性的贪婪,对生育的执念。但另一方面,又有对审美的极致追求,对生与死的思考,对人生中那些诗意片段的咀嚼。人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就此呈现~

  • 16 伊夏 2024-07-31 10:46:04 江苏

    好像已经没有办法理解此类痴男怨女的纠葛了……希望成年中产们都好好搞事业,不要把事业和感情放在一起揉面团……

  • 18 瓦片外婆 2024-05-12 16:32:39 浙江

    很强烈的跨文化属性,飘在女主角于晓丹漆黑的客厅里,荡在纽约中央车站的光影里。这就让小说成为一串可折叠的符号,关于本土,关于异域,关于传统,又关于别人的传统。 《造房子的人》用几位建筑师空造了一座家:清华建筑师的父亲娶了小他二十岁的学生不过是为了给女儿一个家;晓丹与丈夫张铎的相守,甚至扫了整整一冬天的雪也是为了一个现实的家,而她恋上建筑师廖世奇也想寻找一个在理想中有光的房子。豆田对于中国传统的迷恋,阿照对于表演的痴迷,无不是在造一个能让自己满意的房子。是现实避难所,也是理想收容所。 建筑意向、能剧剧场,包括禅宗,都是文本中的肌理,看似格格不入的一切外在都被吸收,在强烈的跨文化属性里讲了一个好故事。

  • 18 妳妳妳妳妳 2024-04-28 11:11:02 广东

    还是写得好,神神叨叨的那种好。恍惚一震,觉得好像在三面是海的孤岛上,啃一块小小的压缩饼干。她这些神乎乎的文字,掰一点,吃一点。读到最后第八章竟然舍不得吃了,唉~

  • 14 戛剑生 2024-09-14 12:51:39 西藏

    私心讲,关注作者的时间有几年了,我对周婉京是有很高期待的。一)两年前读她,她身上那一种100%都市成分外加上100%域外文化书写,搭档在一起就像鹰嘴豆沙拉配罗勒叶,吃起来是清新爽口的感觉,有强辨识度。二)她这本放在她自己的作品里也是一个异数,不像去年收获杂志发过的《半玉抄》那样100%讲日本,也不是她自己上一本短篇集《取出疯石》那样100%讲纽约,婉京的这本新书介于中篇与长篇之间,风格上不是传统中餐的做法也不是商场的预制菜,也是一半东方一半西方的。三)目前小说的长短凸显了结构的设计,人物在故事中隐形,最得人心的角色是少女阿照,她就是光的化身,让万物现形,显现出一种建筑式的寥落感受

  • 17 壞胚子香菜 2024-05-05 14:27:13 北京

    #翻书过春天# 某种意义上,造房子的人=写作的人,不会被一种语境囚禁,也不会止于生涩之途。喜欢“入口”到“出口”的旅程,婉京的笔触轻轻落下,没有声响,但却触动了神经

  • 15 WinnegensFake 2024-05-11 16:43:11 四川

    出奇的喜欢于晓丹这个角色,坚韧又勇敢,看似轻轻巧巧、无声无息的,其实一直在成长,给人力量

  • 15 章安 2024-05-12 22:18:43 湖南

    一部精彩至极的“慢电影”,神神叨叨,晃晃悠悠

  • 15 丹阳 2024-08-07 16:10:14 北京

    说破大天这就是个言情小说。满纸规定动作一抬腿就知道她要换什么姿势,没劲。纯文学不适合她,言情情色适合她。还有一个问题是,她没见过真正的日常生活,写出来那玩意没有人味儿,跟现在的国产破电视剧似的,假。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