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的治疗》的原文摘录

  • 1. 为了生命的有限、缺乏更高的目的或设计,因而活在绝望之中,实在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梦想有一个全知的创造者,因此把一生奉献给、永无休止的服从,实在是毫无意义,也浪费了一生:为什么把所有的爱挥霍在幻象之上,却不散播到人间呢?何不欣然接受斯宾诺莎和爱因斯坦的解决方式:单纯地低下头,向优美的法则和大自然的奥秘致敬,投入日常生活的事物。 2. 最重要的就是查拉图斯特拉常常一再提出的询问:我们是否愿意在永恒中,一再重复原有的生活。 3. 天才和才能好比两种神射手,才能可以射中别人无法射中的目标,天才却可以射中别人无法看见的目标。 4. 我们对世界的观点具有坚固的基础,不论或深或浅,都来自童年时代。这种观点在日后会越来越复杂、完善,但本质却不会改变。 5. 最伟大的智慧就是享受生命当下最重要的对象,因为这是唯一的真实,所有其他事物都只是思想游戏。但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最伟大的愚蠢,因为当下只存在于片刻之间,旋即如梦消失,再也不值得付出一丝努力。 6. 这个世界是上帝创造的吗?不,恐怕是魔鬼创造的。 7. (潘蜜对印度佛陀禅修的思考)她在每一个地方看到放弃、牺牲、限制和顺从。不论生命发生什么事,都是这种态度吗?喜悦、拓展、热情、及时行乐呢? 难道生活如此痛苦,要为了平静而牺牲一切吗?也许四圣谛和文化有关吧,也许在二千五百年前充斥贫穷、拥挤、饥馑、疾病、阶级压迫和没有未来的土地上,这是真理吧。但对此时此地而言,四圣谛仍是真理吗?马克思所言岂不是正确的吗?所有强调解脱或更美来世的宗教岂不都是针对贫穷、痛苦和被奴役的人吗? 8. 菲利浦:当人越认识自己,就越不需要别人。 9. 菲利浦:以前的我渴望他人的陪伴,要求别人把他们无法付出的东西给我时,那才是寂寞。我对寂寞知之甚详,不需要别人就永不寂寞,我追求的是崇高的孤独。 10. 菲利浦:至于所谓悲观主义,我比较认为是写实主义。 11. 悲观主... (查看原文)
    Alicia 6赞 2014-10-17 21:41:33
    —— 引自章节:摘抄
  • 我们应该宽厚的对待每一个人的愚蠢、缺点和恶行,牢牢记住我们所拥有的也只有自己的缺点、愚蠢和恶行。因为他们只是人类必然的缺点,我们自己也是人,所以内心深处也都埋藏了完全相同的缺点。我们不应该只因为别人在此刻与我们不同,就对他们的恶行感到愤慨。 (查看原文)
    必要与非必要 4赞 2012-08-30 13:16:44
    —— 引自章节:第三十九章
  • 他面对婚姻择的年轻女性提出警告:“显赫的地位和头衔对年轻女孩具有极大的魅力,会诱使女人被婚姻套牢…这是错误的一步,她们的余生必然要承受最严酷的惩罚。 夫妻之间的爱会产生对子女的爱。偶尔会听说如下的故事,有些夫妻过于相爱,耗尽全家的爱,小孩得到的只是爱的残渣。可是,这种爱的零和经济模式并不合理,事实刚好相反:夫妻之间越相爱,就越容易用爱的态度对待小孩和每一个人。 小孩如果没有母爱的连结,就无法发展爱自己所需要的基本信任感、无法相信别人会爱他,也无法热爱生命。这种人在成年后会与人疏离,退缩到自己的世界,人际关系常常充满敌意。 (查看原文)
    3赞 2019-07-07 16:04:46
    —— 引自章节:第六章
  • 由于生殖系统的可怕活动仍处于静止状态,而大脑活动已经充分发挥,所以童年是天真快乐的时光、人生的乐园、失落的伊甸园,所以我们一生其余的漫长时光都在热切地回顾童年 (查看原文)
    2赞 2019-07-10 09:04:20
    —— 引自章节:第十章
  • “我们在生活的每一处都可以看到代表每一件事的核心与‘自身的奋斗。”什么是“痛苦”呢?痛苦就是“这种奋斗的障碍,阻挡意志通往目标的障碍物。”什么是快乐、幸福呢?就是“达到目标” 我们要、要、要。每一个有觉察力的人都会发现潜意识的翅膀存放了许多需求,意志会持续不断地驱策我们,因为在一生的过程中,一旦满足一种需求,立刻会出现另一个、又一个、再一个的需求。 无聊为什么这么可怕呢?我们为什么会急着排遣无聊?因为这是一种没有琐事可以分心的状态,很快就会显露潜在而令人讨厌的存在真相:我们的渺小、无意义的存在、注定渐渐走向衰弱和死亡。 首先,人根本不曾快乐,只是把一生耗费在追逐某种他以为可以使他快乐的东西上;他很少达到目标,当达到目标时,也只会失望:他的结局通常是毁灭,就像失事的船,进入港口时已失去桅杆和船具。不论他曾快乐或不幸,结果都是一样的,因为他的人生只不过是稍纵即逝的当下片刻:这个片刻已结束了。 我们好像草原上的羔羊,在屠夫眼前嬉戏,一只接一只地成为他们的猎物。就像这样,我们在平安的日子里,不知道悲惨的命运正在等待我们:疾病、迫害、贫困、残废、失明、疯狂和死亡。 (查看原文)
    1回复 2赞 2019-07-10 09:13:50
    —— 引自章节:第二十七章
  • 他接下来补充了几句话,足以作为当代心理治疗教科书的引言:我们应该宽厚地对待每一个人的愚蠢、缺点和恶行,牢牢记住我们所拥有的也只有自己的愚蠢、缺点和恶行。因为它们只是人类必然的缺点,我们自己也是人,所以内心深处也都埋藏了完全相同的缺点。我们不应该只因为别人在此刻与我们不同,就对他们的恶行感到愤慨。 (查看原文)
    尔尔 1回复 1赞 2014-12-18 17:34:00
    —— 引自第306页
  • 朱利斯想着,或许这也是他们向自己的一生致敬的方式。我们还拥有别的什么呢?除了这种存有和自我觉察的神奇祝福时刻,还有什么别的呢?如果要致敬和祝福,对象应该只是这种纯然存在的无价礼物吧!为了生命的有限、缺乏更高的目的或设计,因而活在绝望之中,实在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梦想有一个全知的创造者,因此把一生奉献给永无休止的服从,实在是毫无意义,也浪费了一生。为什么把所有的爱挥霍在幻象之上,却不散播到人间呢?何不欣然接受史宾诺莎和爱因斯坦的解决方式,单纯地低下头,向优美的法则和大自然的奥秘致敬,投入日常生活的事物? (查看原文)
    1赞 2019-07-07 15:33:43
    —— 引自章节:第一章
  • 生命是一件不幸的事。我决定以自己的生命来思索生命。 (查看原文)
    1赞 2019-07-07 15:39:41
    —— 引自章节:第三章
  • 最伟大的智慧就是享受生命当下最重要的对象,因为这是唯一的真实,所有其他事物都只是思想游戏。但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最伟大的愚蠢,因为当下只存在于片刻之间,旋即如梦消失,再也不值得付出一丝努力。 (查看原文)
    1赞 2019-07-10 09:05:11
    —— 引自章节:第十一章
  • 如果我保持沉默,不说出秘密,秘密就是我的囚犯如果从我口中说出秘密,我就成为秘密的囚犯。沉默之树才有平静的果实。 (查看原文)
    1赞 2019-07-10 09:08:06
    —— 引自章节:第二十三章
  • 让别人有好心情的方法,恐怕就是说出自己最近到的困扰,或是泄露自己的缺点 (查看原文)
    1赞 2019-07-10 09:10:20
    —— 引自章节:第二十六章
  • 人根本就不曾快乐,只是耗费一生追逐某种他自以为可以使他快乐的东西。他很少达到目标,即使达到目标,也只会令他失望:他的结局通常是失败,进入港湾时就像遭遇海难而失去桅杆和装备的船。不论他曾经快乐或不幸,都只有一种结果,因为一生只不过是当下的片刻,总是升起又消失。而现在已经结束了。 (查看原文)
    1回复 1赞 2019-07-11 22:47:21
    —— 引自章节:第四十章
  • 叔本华认为这是普世共通的人类处:想要某种东西、暂时的满足、厌、又想要另一种东西。 (查看原文)
    圆圆 1赞 2020-11-07 18:38:28
    —— 引自第78页
  • 我找不到符合的证据。许多年前,我努力练习不受奥论的影响,我坚信最快乐的人就是追求孤独、不假外求的人。我谈到脱俗的叔本华、尼采和康德,他们认为内心富有的人不需要任何来自外在的东西,他需要的只是不受干扰的闲暇,好能享受自己的富裕,也就是他的智慧。这也是我的观点。 (查看原文)
    圆圆 1赞 2020-11-07 18:38:28
    —— 引自第153页
  • 一般认为有三次思想革命成到“人是字宙中心”的看法。第一次是哥白尼证明地球并不是整个天体环绕的中心;第二次是达尔文证明人类并不是所有生物的中心,而是像其他生物一样演化自其他生命形式第三次是弗洛伊德论证我们并不是自家的主人,我们有许多行为是由意识之外的力量掌控的。弗洛伊德显然不曾公开承认亚・叔本华是其革命性理论的共同创作者但叔本华早在弗洛伊德出生之前就已提出这种说法:我们由深处的生物カ量所支配,却误以为自己有意识地选择自身的行动。 (查看原文)
    圆圆 1赞 2020-11-07 18:38:28
    —— 引自第176页
  • 叔本华的著作处处可见到他为耗费在社交谈话的时间而悲叹。他说想往南 两足动物的日常谈话实在单调乏味,最好完全不要说话。” 他叹自己一生找“真正的人类”,却一个也找不到,只看到“卑部重 的人、智平的人、坏心肠的人和音音的人”(只有歌德得以免这种漫骂)。 他在一自传式记录中说:“几乎每一种和人的接触都是玷污亵法,我到充可部生物的世界,我们并不于他们。我们应该少数较优6秀的人,我们生来是要指导其他人,而不是与他们交往。” 既不爱人也不恨人,就占了世界智慧的一半;另一半则是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信 (查看原文)
    圆圆 1赞 2020-11-07 18:38:28
    —— 引自第197页
  • 几乎每个人一生的命就是工作、忧虑、劳苦、烦。但如果所有欲望一升起就立刻被实现的话,人会如何度过人生、运用时间呢?如果人住在托邦,每一件事都会自动完成,天上飞的是已好的鸟,每一个人都立刻我到意中人,此相处也毫无问题,这些人就会死于无珊或千脆上吊自杀,否则他们会互相争ッ、打架、杀,造成更大的痛苦。 无为什么这么可怕呢?我们为什么会急誉排遣无聊?因为这是一种没有玻事可以分心的状态,很快就会显露潜在而令人讨厌的存在真相:我们的小、无意义的存在、注定渐渐走向衰弱和死亡。 所以,人生除了快乏、满足、无聊、再度乏这种无止境的循环之外还有什么呢?是否所有生命形式都是如此呢?叔本华说人类的情形最,因为智力越高,痛苦也越强烈。 所以没有人快乐过吗?没有人有办法快乐吗?亚认为没有。首先,人根本不快乐,只是把一生耗在种他以为可以使他快乐的东西上;他很少达到目标,当达到目标时,也只会失望:他的局道常是灭,就像失事的船,进入港口时已失去杆和船具。不论他曾快乐或不,结果都是一样的,因为他的人生只不过是稍纵即逝的当下片刻:这个片已结了。 (查看原文)
    圆圆 1赞 2020-11-07 18:38:28
    —— 引自第220页
  • 亚瑟・叔本华对人类处境的悲观推论是否过于难以忍受,以至于把他推人绝望呢?或是另一种情形,他的不快乐使他推论人生是一件可悲的事,最好一开始就不要出生?亚瑟了解这个难题,所以常常提醒我们(以及他自己),情绪具有遮和歪曲知识的力量:当我们有高兴的理由时,全世界都在微笑;当我们悲伤时,全世界都变得悲观阴。 (查看原文)
    圆圆 1赞 2020-11-07 18:38:28
    —— 引自第221页
  • 关于他敏锐的机智,有许多传闻。有一次,一位用餐的人向他提出问题,他只回答:“我不知道。”那位年轻人说:“啊唷,我以为你这个伟大的哲人了解每一件事!”叔本华回答:“不,知识是有限的,只有愚才是无限的。 (查看原文)
    圆圆 1赞 2020-11-07 18:38:28
    —— 引自第241页
  • 进入团体的成员,心里常常会带着既定的目标,比如要睡得更好、不再做梦、克服畏惧,然后在几个月之内又形成更深远的不同目标,比如学会如何爱人、重新获得人生情、克服寂寞、发展自我价值感。 (查看原文)
    圆圆 1赞 2020-11-07 18:38:28
    —— 引自第268页
<前页 1 2 3 4 5 6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