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禄村 短评

热门
  • 13 亦陉 2024-05-28 16:03:41 山东

    没读内容,封面太阴间

  • 3 ly的读享生活 2024-06-30 15:05:27 浙江

    《云南禄村》与《乡土中国》,构成了文本的呼应,鲜明地显示了男女学者观察现象、思考问题的不同。并非说男学者的研究不够深刻,而是他们容易忽视妇女,而基于性别的同理心会让女学者更注意把妇女整合进入研究范畴,去记录妇女经济角色、社会适应及家庭策略的多样性,去重新审视普遍存在的刻板印象,去体会农村妇女沉默的、被遮蔽的劳作,因而更易于理解社会性别劳动分工、婚姻形式及不平等性别之间的关系。

  • 3 五月阿隆 2024-06-25 13:51:32 北京

    填补了费孝通三村研究中空缺的女性视角。相比于费氏承担的避无可避的时代性和任务,宝森的书无疑更为鲜活,更深入禄村的现实生活。 从缠足作为讨论视角进入近代女性并不是一个稀缺的思路,但宝森抓住了禄村作为边缘个案时的特殊性——不受核心地区放足运动宣传影响的自发性行为,由此勾勒出一个边缘村庄受经济转型影响下的整体历史,隐隐约约又将近代转换与禄村勾连起来,如果和英国废奴史联系起来会有别样的阅读旨趣。 另一方面,宝森在书中极其注重叙事的重要性,在计划生y部分以及乡村婚姻“市场”的内容中选择了大量口述史的方法直叙,而非因为一些记忆折射的存在自上而下的处理材料,可配合纪录片《ocn》。

  • 3 War and Beauty 2024-06-19 01:33:24 日本

    这是什么阴间封面?美编不检讨吗?

  • 1 扭腰客 2024-07-09 16:47:35 上海

    方向政治正确,内容并无新意,毕竟是一本2002年的著作。还有就是这个封面,咱们有点基本审美行不行,给你拍这么一张图你会往朋友圈发吗?

  • 0 迢递 2024-07-02 15:39:34 上海

    禄村妇女的缠足历史与当地纺织史的发展息息相关,伴随着工厂制造的布匹逐步取代家庭手织布,“裹脚”不再是农村女性家庭纺织技能(或是该妇女无法从手工活中逃脱)的一种认证,女孩们不再需要裹脚,而是被增加了更多能挣到钱的农活培训——所谓缠足审美,不过是从身心全面压榨女性剩余价值的一个借口罢了。

  • 0 白云千载 2024-07-15 21:40:12 河北

    深入研究社会,需要开展实地的调查,而田野研究就是探寻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好方法。20世纪80年代末,加拿大学者宝森重访该地区,并进行了为期10年的田野考察。而她的研究成果,就记录在这本书中。书中的很多研究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从中我们也可以知道发展的进程与其过程的不容易。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变迁深刻地改变了禄村,也同样改变着我们。 PS:新版的封面实在是太有特色了,建议下次再版时换种风格。

  • 0 韧勉 2024-10-02 15:49:22 北京

    汉学家关于中国农村妇女社会调查的先驱之作,一方面基于费孝通20世纪30年代在此的前期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总结成就与暴露新的问题,另外一部分是在世界风云际会之后,看政治变化对田野地点社会阶层变化的影响最为剧烈,红色中国让荒蛮之地彻底现代化。

  • 0 野木头 2025-03-24 15:15:56 上海

    基于1989-1999年的田野调查,阐述了1938年费孝通的研究之后60年间的变化(1938-1999年)。 第5章专门写了一位禄村女巫:这些妇女的共同之处在于,每个人信奉萨满教时都是母亲,有个面临绝望的经济处境的无土地丈夫。当一个社会几乎不能为其丈夫缺乏财产的这些妇女提供什么东西时,经济贫穷的妇女偶尔能利用其精明之处以及心理与精神资源,来扭转其命运,并重新获得一定程度的尊重和物质回报。靠这一办法获得成功的贫困妇女极少。然而,贫困妇女即使面临最充满敌意的环境,人类的创新性可能会使她们想出各种服务来满足始终存在的需求:理解现在,预测未来,唤回死者,医治病人,修复不幸家庭的关系并给绝望者带来希望。这似乎不像是富有妇女的一个定位,更像是缺乏物质财富但拥有特殊“天分”的精明妇女所选择的一项事业。

  • 0 燕晓小读 2025-03-27 19:41:10 广西

    作者基于长达 10 年的田野考察,在近 60 年中国社会巨大变迁的历史背景下,围绕 “中国妇女与农村发展” 这一主题,以云南禄村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和梳理了多个领域的社会性别问题。你可能想象不到,缠足曾经竟然是文明的象征......

  • 0 重金属海王星 2024-07-12 23:26:07 山西

    2024年NO.26 本书在时间线上可以看作是对费孝通《云南三村》的延续,研究方式上也更接近费氏时代的老方法,但作者的女性身份又带来了更加独特的角度能够关注到费没有注意或者忽略的。正像作者所说,费氏主要在农地制,她则侧重于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对妇女而且主要是农村妇女的影响。 细致入微地,在以费孝通对农地制度考察的基础上,农村妇女是如何在作为“能动者”深刻参与其中,而不是以往刻板地被动的形象;而在社会、经济剧烈的变动之中,她们的在家庭、婚姻、社会权利上,虽然经历过曲折艰难而有些变化令人隐隐不安,但总体来说改开带来的现代化让农村妇女在无论经济还是政治上,越来越能够追求实现自己对婚姻、职业、财富等等的方面的福祉。

  • 0 K. 2025-04-28 22:23:32 上海

    视角补充,但部分章节落于表面。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