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机杼 短评

热门
  • 45 玛婴 2024-08-06 13:20:21 北京

    像礼物一样的新版本正在多抓鱼热卖ing

  • 39 杨师傅 2024-07-26 20:25:40 北京

    做了第三个版本。译者又对不少细节作了打磨,真正精当的打磨。

  • 25 菲比 2024-08-08 23:55:41 北京

    第三版啦,常读常新。伍德能把你那种模糊的感觉擦清楚,当你失去感觉的时候,他又会细细指给你看,这里,以及这里。按老话说,经典是能看很多遍的书。这本无疑也是,它提供的不是一种固定标准,而是某种阅读的刻度,起码对我来说是。

  • 18 又勿 2024-08-29 22:30:40 天津

    文学和生活的不同在于,生活混沌地充满细节而极少引导我们去注意,但文学教会我们如何留意。 —— 倒不妨把文学看作一个凝神、批评、额外的空间,凝神即是批评:文学是风眼里的平静,一种祈祷般的专注。 —— 小说迄今仍然远远不能把握住生活的全部范畴;生活本身永远险些就要变成常规。

  • 11 malingcat 2024-08-23 20:18:28 上海

    2015年第一个绿色封皮的中译本,五星。2021年十年修订版第二个灰色封皮的版本,五星。2024年第三个版本,布面狭长的装帧样式最合我心意,继续五星。

  • 4 渡边 2024-11-07 23:16:25 江苏

    九年后的重读,依然饶有兴味,这样的书可以再多一点。虽然有些散漫随性,但也胜在随性,珍惜能让人笑出声的文学评论,至少他们抓住了阅读的精髓。

  • 3 落北 2024-08-12 13:12:01 黑龙江

    非常“新”的一本书,装订得十分美好,布制封面的刷边版,需要非常庄严的阅读方式。(看之前我甚至洗了手) 引用的案例非常与时俱进,出现了大量的新千年以后的作品(虽然大部分都没看过)。部分内容不太看得懂,这样一本用英语写作的分析主要分析英语作家为主要内容的作品,确实有很高的阅读门槛,比如至少需要一定得小说阅读量,还要有对一些作家写作风格的基本了解,就算这些都都没有问题,在看作者对于具体语句的分析,还是会有明显的感觉——中文和英文的差别实在太大了。总体来说,还是非常好的一本书,观看一座已经建成的雄伟建筑和阅读这座建筑的施工图是两种不同的快感,这本书属于后者。

  • 2 萨戈拉的月亮 2024-11-15 10:07:41 江西

    文学常读常新,生活从不枯竭。

  • 3 江卬 2025-01-03 17:00:17 浙江

    内容和装帧一样好看(想和作者亲嘴

  • 2 徐怀叙 2025-02-11 02:27:37 上海

    相见恨晚。

  • 2 仙儿 2024-08-17 03:41:30 上海

    “诗人可以像骑兵一样飞奔,但小说家必须慢下来,学会‘朴素和笨拙”,必须“变得无聊至极’。” 不愧是詹姆斯伍德。版式好美。想集齐一套。

  • 2 写心诗 2024-11-13 23:48:03 江苏

    机杼声中织出的散笔,有自己的纹理和拍号。喜欢!

  • 2 Cling 2024-09-14 00:59:29 上海

    真的要感谢这个世界上所有聪明而敏锐的文学批评家,每当我对现实感到乏味和厌倦时,他们总是能从文学批评的凝神时刻提醒我现实生活所蕴含的丰富与真义——生活是哪怕文学作品也无法完全把握的范畴,哪怕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也必须抱有做生活自由的仆人这样的信念去虔诚地描摹与叙述。我们需要将生活性置于对现实主义理解的核心,这势必要求读者也应当具备对生活的观察、忍耐与用心。——“文学是风眼里的平静,一种祈祷般的专注。”

  • 2 cc 2024-08-14 22:08:58 天津

    好好好

  • 1 荒也 2024-09-03 15:38:54 浙江

    充满灵性的一本小“小说论”。詹姆斯·伍德的文体既是批评家式,也是小说家风格的。他不紧不慢地在第一人称“我”和第一人称复数“我们”之间来回切换,时而一边站在读者当中大声朗读他的阅读体验(那些令人感动与震撼作品信手捏来的从容!那些生机勃勃的细节之美!),时而一边抽离出来,用心且谨慎地道出这一切体验背后的逻辑与真相!

  • 1 洛畅 2024-12-25 10:14:43 上海

    装帧太赞了,内容也较易懂。原本以为是新书,没想到竟是十年的再版纪念本。好书真的是经久不衰,阅读文学评论或者说鉴赏,可以更好地知道什么样的文字是好,好在哪里,还在这本书里找到了很多在读小说的共鸣,这种感觉就像是有个好友在跟你投机地聊天,真的是很快乐呢。书中提到的书还可以找来看看,可作为阅读指南😊

  • 1 伊夏 2024-10-11 10:46:16 江苏

    我大约真的是进步了,读木头老师的书也不觉得惊艳了。甚至偶尔觉得,张秋子老师写的也不比他差!(不拉踩不拉踩)但当然依旧受益颇多,“小说家总是要用三种语言写作”这段就很精彩。偏爱类型文学的更不可错过那些对“告密”细节的分析。

  • 1 赤赤赤渥 2025-02-19 22:21:06 北京

    现代叙述、人物、意识简史、形式、现实主义这几章都非常具有启发性

  • 1 笛年 2025-02-16 14:23:30 山西

    断断续续读完了。写得太好了!很多东西写到心坎上了。以前看书只有模模糊糊的感受,经过伍德的讲述才将此感受具体,即使是对文学批评不了解的人也能读下去读懂的书,满分推荐!不过头一遍读可能惊叹于写的精妙,还需要反复读几遍才能汲取到自己需要的养分。

  • 1 maestranza 2025-02-09 22:02:59 浙江

    是会一再重读的书吧,翻译也打磨得太好了,不时查字典的程度。怪不得张秋子说她的老师是詹姆斯伍德啊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