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人與物相互異化互為客體在種種定理和表現現代社會的特徵的意義上,也是一種媒介理論,即一種關於生與死不斷轉換的理論。在這種轉換中,生命在死去,而死去的又活了過來;在這種轉換中,生與死、自然與社會進行著相互過渡。但是社會辦證法卻僅僅從把一切都看成是「白」的自創生理論或把一切都看成是 「黑」的自我毀滅理論的角度來理解物化和去物化。生命與自然性被交換和客體化相互交織,這種交織是自發的和在一定程度上自動的,並在動蕩時代幾乎每天都在進行重新改碼,沒有任何話語對話能對此做出根本性的改變。出於經濟的理由,出於一種現代的見解而想讓古典時代的移居星空者得以延長他們的存在,因為如今大多數已經物化了的人相信,只有受技術制約的生活,才在根本上保障了人還在生活。
西马的补充读物。
> 从物化到异质性
1 有用 非虛構 2023-04-29 00:48:30 北京
人與物相互異化互為客體在種種定理和表現現代社會的特徵的意義上,也是一種媒介理論,即一種關於生與死不斷轉換的理論。在這種轉換中,生命在死去,而死去的又活了過來;在這種轉換中,生與死、自然與社會進行著相互過渡。但是社會辦證法卻僅僅從把一切都看成是「白」的自創生理論或把一切都看成是 「黑」的自我毀滅理論的角度來理解物化和去物化。生命與自然性被交換和客體化相互交織,這種交織是自發的和在一定程度上自動的,並在動蕩時代幾乎每天都在進行重新改碼,沒有任何話語對話能對此做出根本性的改變。出於經濟的理由,出於一種現代的見解而想讓古典時代的移居星空者得以延長他們的存在,因為如今大多數已經物化了的人相信,只有受技術制約的生活,才在根本上保障了人還在生活。
0 有用 无明 2016-08-12 16:39:00
西马的补充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