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好好聊聊 短评

热门
  • 17 华之敖不理解 2024-06-05 10:55:50 北京

    一本题材明明和我们没什么关系却读到泪流满面的书,一本形式明明不是我一介社科编辑的菜却在读了第一章后毫不犹豫决定签下的书。即使是现在,书已然印好,亟待上市,我仍旧说不好当初以及现在打动我的究竟是什么。我只知道,它足够戳人又足够搞笑,无论是审阅编稿还是回过头看,每读一遍眼里都会潮润润的,彻底刷新了我对书的定义。也正是从这本书开始,若水文库正式有了编号,希望这本书不愧于它的编号——007!

  • 7 祝羽捷 2024-06-09 10:21:38 上海

    虽然是图像回忆录,但种族带来的压抑感强烈地传达出来,让我真实走进有色族群的家庭内部,听到一系列对话生动有趣,有时也令人心碎,不仅是作者的个人回忆录,更是一部对当代美国社会的深刻评论。书中深入探讨了种族身份的复杂性,特别是作为一名印度裔美国人在不同文化之间的挣扎与平衡,探讨了身份、种族、文化和家庭等复杂问题。

  • 8 Pam 2024-07-21 16:15:28 浙江

    太牛的政治正确以及美国现状思考,也是有色人种讲关于肤色的问题才不会被讨论是否正确。妈妈和孩子谈起种族主义,孩子会想“猎鹰”的出现是否意味着种族主义;曾经的伴侣说过一句“我好喜欢你的皮肤”,下一句就得问“我这是否算歧视”;原生的印度父母谈起婚姻说自己从来不会因为觉得“你变了”而离婚,因为印度永远的包办婚姻让契约双方从未见面……这算地狱笑话集锦吗?这是作者所在的生活的现实啊。

  • 8 盐少女 2024-06-10 17:59:19 北京

    上一次因为图像小说而流泪还是6年前看《遗产》的时候。印度裔美国人米拉从如何为年幼儿子解答关于有色人种/少数族裔问题的角度出发,回忆了父母辈和自身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挣扎,其中有面对社会困境时的压抑,也有和家人相处时的温馨。作为一位棕皮肤的女性,社会好像一直在令她失望,但看到与自己外貌相似的儿子,她又不得不打起精神去对抗结构性的不公,去保护他的好奇和善良,去希望这个世界或许在不那么远的将来,可以变成一个更好的地方。“我希望你记住,你有一颗善良的心,你有感受爱的能力,尽管爱之复杂,于我们仍是一份馈赠。”

  • 3 Luisiper 2024-05-10 16:24:48 北京

    太好看了!五星推荐的图像小说,看见当代生活。作者本人这种细碎又敏锐的情绪好精准啊,虽然描述的是具体生活,但感觉有种非常有概括性的情感,就是能代入每一个少数群体的身份,包括女性的困境;其他那些人的塑造也好真实好立体,不接纳群体的偏见,但依然会爱自己身边具体的人,这种很有实感的缺陷性…非常值得五星!

  • 2 回忆玛丽安 2024-07-28 00:57:01 北京

    看的第一本图像小说,有些新奇的阅读体验。想到上选题会经常被问到“有多少人会对这个感兴趣?”在我们这里,有多少人会对一本印度裔美国母亲和六岁儿子关于种族主义讨论的图像回忆录感兴趣呢?可能只有对远方还有共情能力的人才能看进去。距离和情境虽然遥远,但有些情感和体验却是共通的。无处不在的歧视、不公,一个群体敌视另一个群体,即使是最亲密的家人也无法互相理解。世界没有变得更好,有时候甚至觉得在加速坠落,该怎么对一个六岁的孩子言说,又该怎么在失望透顶中保持希望,可能是我们共同需要面对的问题。

  • 2 伊夏 2024-07-24 11:22:20 江苏

    作为若水文库目前唯一一本图像作品,它的书名实在温和得让人吃惊,因为只要稍微翻几页,就会意识到“本书书名实在无法概括本书内容”。不过这也正是这本书最苦恼的地方吧,同温层们都会喜欢,但又实在难以向其他层推荐。它变成了一块试金石,同时也是阻断剂:当你声称你很喜欢这本书时,可能就要做好准备和一些什么人疏远。——而这甚至也是书中故事的一部分情节。有时我也想问出书里的那句话:“如果好的美国人真的存在,他们又在哪儿?”

  • 1 小波福娃 2024-10-08 05:44:12 上海

    非常贴近现实,一些碰撞的地方有意思,是美国社会有色人种内部的各种奇妙生态之展现。一点意见是,既然是讨论有色人种,“黑命贵”这种傲慢翻译能不能改改啊。

  • 1 atwood铲铲屎 2024-07-06 18:32:15 上海

    好喜欢有创意的图像形式

  • 1 四火火火火 2024-07-15 14:06:16 山东

    在不同的文化之间进行平等姿态的交流,微妙的感觉,把握的刚刚好。

  • 1 烨伊 2024-06-22 21:57:06 北京

    朴实又别致的图像回忆录。对于长期阅读亚洲文学的人来说是一种新的体验。两代人交替的叙述下,种族问题第一次这样清楚地展现在眼前。

  • 1 十点翻篇儿 2024-08-02 12:33:49 上海

    完全出乎意料之外,这本书竟让我想到多年前读过的《我在伊朗长大》。只不过上一次是作者画出自己和父母一起砥砺成长的故事,而这次,一位对美国社会失望透顶的母亲,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小孩,在对话中互相启发、彼此救赎,其间也穿插了她从小随父母移民美国的成长经历。

  • 1 卡皮儿吧啦 2024-07-23 21:59:10 新疆

    本来没打算写短评,点进来一看,第一条短评竟然是本书编辑写到“一本题材明明和我们没什么关系却读到泪流满面的书……”。我从惊讶到愤怒,再想到过往的种种,又回到平静。这种默认的、无法抵抗的“习以为常”让我觉得自己更可悲。

  • 1 开门查水表 2024-10-04 23:45:10 广东

    提前找来了原版书和作者亲自诵读的音频版,简单听了个头就觉得很有意思。中文版封面设计的很好看,翻译得也不错。这些对话都蛮有意思的,尤其是作者的印度父母催婚和她电话相亲那段遭遇,居然让我有相同的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父母的催婚话术居然出奇地相似哈哈。突然发现最近看的几本书都能和当前的时局有所关联,本书出版于 2019 年——疫情前,2016 年特朗普竞选之际,他们已深感不安,如今特朗普又卷土重来,不知道作者一家现在又是什么心情。

  • 1 一陀春卷 2024-08-12 14:31:53 广西

    太喜欢这样的形式了!有种“一旦开始读就想要一口气读完”的感觉。作者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真的是很真诚地剖析。

  • 1 无人之晓 2024-08-24 21:56:26 广东

    从孩子发问,从生活中给出答案。扣一星给“Black lives matter”翻译,没想这个带有歧视意味的翻译能出现在一本探讨种族歧视的书里。

  • 1 一级棒 2024-07-17 00:11:21 湖南

    虽然对这个世界已经绝望,但我依然爱着对这个世界仍抱有希望的你,如果你仍抱有希望,那么亲爱的我也抱有希望。

  • 1 mibo lost 2025-01-07 11:45:54 上海

    :你能想象这样的情况还要持续四年吗?

  • 1 二姨 2025-01-25 11:03:19 北京

    看完却放不下

  • 1 公主不想打工了 2024-07-15 18:46:23 北京

    真羡慕有这样可以和孩子好好聊天的父母,爱你的人永远在意的是:我无法保护你免受一切伤害。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