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一部亚洲的诞生史,就是一部现代世界形成史。
🗺️一部书写在古地图上的全球史。让沉默的地图开口说话,揭开百余幅珍贵古地图背后的故事。
🗺️“文景历史写作奖”十强、清华大学教授宋念申,写给历史爱好者和地图爱好者的必读之书。
🗺️国内历史学、地理学权威学者李孝聪、孙歌、唐晓峰鼎力推荐!
——【内容简介】——
我们生活在这片名为“亚洲”的地域上,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问:
亚欧大陆明明是一体的,为什么分成亚、欧两大洲?分界的依据又是什么?从欧洲人命名“亚细亚”,到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成为“亚洲人”,中间又经历了哪些曲折?
清华大学教授宋念申告诉我们:古地图是探索亚洲形成史和反思现代性的关键一环。
在新作《制造亚洲:一部地图上的历史》中,他借由百余幅珍贵的古地图材料,描摹了亚洲(及中国)在地图上出现、发展、变化、定型的过程,同时观察了这一过程中的各种权力结构——资...
🗺️一部亚洲的诞生史,就是一部现代世界形成史。
🗺️一部书写在古地图上的全球史。让沉默的地图开口说话,揭开百余幅珍贵古地图背后的故事。
🗺️“文景历史写作奖”十强、清华大学教授宋念申,写给历史爱好者和地图爱好者的必读之书。
🗺️国内历史学、地理学权威学者李孝聪、孙歌、唐晓峰鼎力推荐!
——【内容简介】——
我们生活在这片名为“亚洲”的地域上,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问:
亚欧大陆明明是一体的,为什么分成亚、欧两大洲?分界的依据又是什么?从欧洲人命名“亚细亚”,到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成为“亚洲人”,中间又经历了哪些曲折?
清华大学教授宋念申告诉我们:古地图是探索亚洲形成史和反思现代性的关键一环。
在新作《制造亚洲:一部地图上的历史》中,他借由百余幅珍贵的古地图材料,描摹了亚洲(及中国)在地图上出现、发展、变化、定型的过程,同时观察了这一过程中的各种权力结构——资本主义、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领土国家——在地图上的呈现与表达。
地图的演进,是否真的朝向科学?
殖民主义语境下的“发现”,究竟是 “发展”还是掠夺?
研究和思考“亚洲反题”,能为现代带来何种新的可能?
以古代地图为视觉材料,本书通过看图、说图,走近真实的历史,以直白生动的文字,向大众读者介绍前沿、有趣的学术思考。
——【名家推荐】——
从众多相关古地图中提取历史线索,展开对特定问题的深入讨论,这是不多见的。因而本书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唐晓峰
亚洲一词,来自亚述语的亚苏(asu),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以后欧洲人将所有地中海以东的地区都称作asu,并将其读成Asia。人类早期对地球大陆认识的逐步深化是靠不断的地理考察达到的。这种地理考察无论是航海还是陆路跋涉;无论是为了远程贸易,或是殖民者的军事征服,都推动了人类对未知大陆地理视野的逐步深入。人类或靠文字记述认知历史,或绘制地图表达对地理空间的理解。本书的看点在于作者通过解析各个时代地图绘制的历史叙事,告诉读者不要以为地图上的亚洲只是一个自然的产物,而是有着被制造的过程。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李孝聪
地图凝聚了三维时空,却不动声色地伪装成平面。线条下隐藏的故事,时空中流动的色彩,定格在一张张指示地理位置的地图中,等待着有识者的发掘。在这个读图时代里,最有含量也因而最难解读的图像就是地图。本书作者在地图中寻路,在平面中发掘,为我们激活了那些已然定格的动态历史,揭示了地图如何说话的秘密,并且,在“世界”这个整体的人类空间想象中,为我们呈现了亚洲饱经沧桑而充满能量的生命历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 孙歌
制造亚洲的创作者
· · · · · ·
-
宋念申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宋念申: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历史系教授。近期研究兴趣,包括区域及全球史视角下的中国近现代史、边疆与民族、东亚史、城市、历史地理等。
出版专著 Making Borders in Modern East Asia: the Tumen River Demarcations,1881-1919和《发现东亚》。
目录 · · · · · ·
作者前言
一 寻路亚洲:历史、地图与现代世界
1.都是误会:哥伦布与“美洲出生证”
2.到东方去:欧洲现代性的原动力
3.真实谎言:地图是怎么说话的
二 禹与佛陀:传统东亚的世界想象
1.禹迹与坛城:多元的中国制图传统
2.《疆理图》到“天下图”:惊艳的朝鲜制图传统
3.“行基图”到“五天竺图”:杂糅的日本制图传统
4.无法归类:反思地图的“东亚传统”
三 《圣经》与数学:早期欧洲的亚洲想象
1.人间:伊甸园、蛮族和约翰长老的东方
2.海上世界:罗盘玫瑰、风向线和海怪
3.发现托勒密:经纬线测定的人居世界
4.投影,Projection,投影
四 规治地球:殖民与地图帝国主义
1.祛魅:经线分割的世界
2.重魅:哪是印度?何为鞑靼?
3.立法:未知领地和“自由”的海
4.帝国:张扬与隐藏之间
五 商业订制:资本时代的东亚画像
1.Chinae:欧洲首幅“中国”地图
2.竞争:“黄金时代”的制图师们
3.俗欲:地图的利润及消费
4.权力:从公司到帝国
六 东西交融:“九州”与“亚洲”的相遇
1.隐晦的十字架:传教士在东亚
2.利玛窦:以“大州”释“寰宇”
3.卫匡国:以“帝国”释“中国”
4.传教士们的东亚遗产
七 务求精准:观看领土与测绘帝国
1.跨越欧亚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测绘
2.“毫无差忒”:从法兰西到大清的国家测绘
3.纸上新身份:模糊的华夷与清晰的边界
4.填补空白:待征服的土地
八 生命政治:图制亚洲的方法
1.滑稽图:地缘机体的长成
2.争端:古地图与领土
3.联结:两张地图的全球史
4.结语:重思“亚洲”的轮廓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本章所描述的东亚制图“传统”,指的是一个历史情境:即欧洲现代制图学被引入东亚世界、传统制图法被深刻影响之前的情况。传统和现代不是孑然而分的,尤其不能用一个时间节点来分割。比如投影法和经纬度为特征的现代欧洲地图,在明代后期就随利玛窦等传教士来到中国,后来又通过中国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但计里画方或绘画性的地铁,或者佛教南赡部洲地图,仍然存在了好几个世纪,其中有的地图还吸收了部分欧洲制图理念,使传统和现代呈现出一种混杂共存的状态。 而且所谓传统,也不是纯然本土的,“本土”一词,总暗含着和“外来”的对立。但其实不论是中国、朝鲜还是日本,其地图实践各式各样,非常多远。它们当然带有很深的本地文化印记,比如《禹贡》或《山海经》中的思想,但同时也深受外来地理观的影响,如南亚印度教、佛教地理观,或是由西亚而来的地理知识。因此所谓传统,从一开始就不是只想某种固定不变的本土文化。传统也是不断吸纳、选择、淘汰的过程。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4.无法归类:反思地图的“东亚传统” -
东、西印度的例子,再次让我们想起祛魅理论。祛魅,描述的只是现代认知的一个单向度趋向。但实际上,在祛魅的同时,新的神话也不断产生,我们不过以新的蒙昧替代了旧的。有学者以Reenchantment来形容理性时代人们对宗教、魔术、神秘感以及回归自然状态的诉求。这个词在很多时候被翻译为“返魅”。我在此处则更倾向于翻译为“重魅”,因为新神话并非是对过去的简单回归,而是在理性基础上生成的,甚至就是对全新认知方式的迷信。不论是奥特柳斯的“东印度”,还是维拉斯科的“西印度”,它们和科学、理性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符合或对立,作为帝国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此命名既借助了科学与理性,也凌驾于科学、理性之上。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2.重魅:哪是印度?何为鞑靼?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制造亚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制造亚洲"的人也喜欢 · · · · · ·
制造亚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7 条 )
> 更多书评 6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国族想像,公私分野【1】 (南池子)
- 东亚史 (重忆小窗纱)
- 中西方大历史 (皇甫杰)
- 清史研究 (青灯古卷)
- LESS新世相出版奖 (新世相)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65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制造亚洲的评论:
feed: rss 2.0
41 有用 停不到船的灯塔 2024-05-23 23:27:58 广东
还挺好看的!但有点奇怪的是,似乎有些文不对题。题目,以及几篇营销书评都把重点放在亚洲的塑造和边界上,但书里这些基本就不着笔墨。重点反而是东西对世界的认识如何落在纸面地图上,东西视角的调和交融,以及如何通过测绘地图形成主权国家的理念。并且,也没有用后者的视角来解释研究我国的情况。是因为婶茶? 想起前几天在南汉二陵博物馆,一个五代十国割据政权的古地图,竟然还标上了现在的中国边界,甚至还特么有审图号,真... 还挺好看的!但有点奇怪的是,似乎有些文不对题。题目,以及几篇营销书评都把重点放在亚洲的塑造和边界上,但书里这些基本就不着笔墨。重点反而是东西对世界的认识如何落在纸面地图上,东西视角的调和交融,以及如何通过测绘地图形成主权国家的理念。并且,也没有用后者的视角来解释研究我国的情况。是因为婶茶? 想起前几天在南汉二陵博物馆,一个五代十国割据政权的古地图,竟然还标上了现在的中国边界,甚至还特么有审图号,真是荒唐而无孔不入的意识形态塑造!用书里一句话就是:“如果非要用20世纪以来才逐渐固化的领土理念去审视所有古代地图,我们就会脱离……历史脉络和社会环境,‘时代错置’,让它们负担不应该承担的责任”。 另外书里都在说大尺度的地图,希望能看到有本书能以类似视角研究中小尺度的地图,应该也会很有趣! (展开)
59 有用 影随茵动 2024-04-28 16:13:23 北京
教科书上没有人会告诉小朋友地图本质上是意识形态的产物,大多数时候大家都会默认为它是客观存在。所以,意识形态应该是地图学的第一课,这也是《制造亚洲》的根基。而这本书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它把地图史纳入到了整个历史框架中,以史带史,用观念史的写法厘清了地图学的历史。
6 有用 晩圆 2024-05-19 18:45:01 广东
非常好看易读,想起博尔赫斯和鲍德里亚分别讲述的关于国土和地图的故事,前者描述了一张覆盖所有国土的地图,后者则将地图和国土的关系反转,地图在先并生成了国土。地图并非如实对空间的呈现,地图的背后包含着意识形态、权力结构的历时性变迁,甚至诞生出一种“生命政治”。
2 有用 心匠 2024-06-01 15:41:00 浙江
不得不承认的是地图里面也是满满的观念和意图。
2 有用 海市蜃楼 2024-07-01 13:08:37 陕西
全书核心观点:地图是一种政治表达;就写作质量而言,前28页简扼精要、恢宏敞亮,足以成书,宜精读品味,余下篇幅适合快速翻阅;线装风格很难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