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序篇
略谈《通典》的意义 / 张国刚
利用《通典》进行制度史研究有广阔空间 / 吴丽娱
内藤湖南进讲考
——为何以杜佑《通典》为主题 / 〔日〕福原启郎 撰韩前伟、范云飞 译
政制书写与《通典》模式
大国礼治何以重要?
——政制崇拜、治体论与儒学社会科学刍议 / 任锋
制度史书写的《通典》模式
——以《礼典》“郊天”为例 / 顾涛
上古法律图景的重建与《通典·刑法典》“刑制”的编纂
——论杜佑“立法以明刑”之思想 / 邹晟
《礼典》与汉唐礼制
魏晋礼议与政务运作研究
——以“正式制度”为中心 / 范云飞
制造“周制”:北周蜡祭的构建理路发微 / 赵永磊
由来自晋:《通典》所构建的晋唐庙制渊源脉络 / 赵悦
永为常式:唐代官僚葬给吉凶卤簿的制度化机制 / 王铭
情礼两得:唐初服制变革后的《通典》杜佑服议 / 黄秋怡
《通典》袭用《江都集礼》的初步研究 / 陈宇航
《通典》与汉唐边疆
汉代的蛮夷“保塞” / 商赛博
南方民族的两种华夏化路径
——蛮在《通典》之前的知识谱系 / 杜杰
北魏、后燕、后秦关系视域下的参合陂之战
——兼释《通典·兵典五》“师行众悲恐则败” / 王乐毅
群采与资治:《通典·突厥传》的史料价值 / 雒晓辉
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古礼学和礼制研究 / 杨英
编后记:谈《通典》的整本书阅读 / 顾涛
· · · · · · (
收起)
1 有用 王哪走 2025-01-13 13:03:36 江苏
一共18篇文章,三篇序和一篇后记就不说了,剩下的14篇中,有一半不能说不好,但跟《通典》真就只有五毛钱关系……大佬们疾呼“通典值得好好读好好研究哇”,结果看来看去还是被单纯当材料了。当然客观来说有几篇文章还是挺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