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播客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读书
搜索:
  • 购书单
  • 电子图书
  • 2024年度榜单
  • 2024年度报告

群贤擘划重温故 辽史深耕再出新——《辽代文化》40...

jakdan 2024-08-17 01:12:55 吉林
"标题:"群贤擘划重温故 辽史深耕再出新——《辽代文化》40年出版始末

《辽代文化》(中国书籍出版社2024年出版)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会组织国内著名辽金史专家编写的学术专著。这部著作从立项到出版历时40年之久。全书共14章,约70万字,100余幅图片,外加导言、作者简介、附录等,完整记录此书的创作过程,堪为一部科研史。

1983年7月,契丹考古学术会议在赤峰市召开,这次全国性会议标志着改革开放以来契丹辽文化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史学界也出现了“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的形态。年富力强、卓有建树的辽金史专家学者摩拳擦掌、蓄势待发。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时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会副会长王承礼先生在会议期间起草了编写《辽代文化》的倡议书,得到了与会的当代著名辽金史专家学者们积极响应。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时任中国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会会长陈述先生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本次会议成立了《辽代文化》编写委员会筹备组,作者是来自辽宁省、吉林省、河北省以及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的15位辽金史专家。会议还确立了《辽代文化》的定位——将历史文献、考古学、民族学的材料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考古材料,做到资料完备、立论扎实、旨在突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多元一体融合发展的一部高水平学术著作。

书稿计划除导言外共14章,内容涵盖辽代的儒学与教育、文学与史学、语言与文字、科学技术(医药学、天文历法、矿冶、印刷等)、工艺、城市和民用建筑、佛教建筑、书法绘画与雕塑、音乐与舞蹈、礼仪、社会生活习俗(吃穿住行、渔猎、节俗等)、墓葬制度、辽代文化的成就与影响等,可谓是一部辽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1984年5月,在承德市召开了《辽代文化》编写会议,著名历史学家蔡美彪向编写会议发函祝贺。《辽代文化》编写组正式成立,组长由王承礼担任。会议初步拟定了《辽代文化》编写大纲(初稿),确定了执笔分工,明确了编写通例等技术问题。参加会议的除编写人员外,还有文物出版社的编辑。

从1984年6月到1986年10月,组长王承礼通过“《辽代文化》编写通讯”的形式指导、联系各位作者,调度编写进度。“《辽代文化》编写通讯”共编发了18期。经过两年时间的分头编写,1986年8月在赤峰市召开了《辽代文化》书稿讨论会,推选王承礼担任主编。要求在1987年6月底前完成书稿的统纂工作,7月将书稿交文物出版社。审稿会后陈述先生为书稿撰写了序言。

至此,近50万字的书稿有了基本雏形,《辽代文化》似乎万事俱备,只待付梓出版。但世事难料,书稿的编写在当时出了问题,从主编王承礼与部分作者的来往信函中可以看到,到1990年时,部分作者仍未交稿。1996年8月,王承礼病重卧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契丹文字专家、也是本书的作者之一刘凤翥先生曾去长春探望过他,王承礼先生扼腕相托,希望刘凤翥先生牵头完成《辽代文化》的出版。刘凤翥婉拒了王承礼的要求,觉得那不是他一个搞学术的专业人员所能完成的事情。1996年12月,王承礼先生病逝,《辽代文化》书稿编写就此搁置了下来。

2021年5月,我们在整理苏赫先生(全国政协第七、八届常委,原赤峰市政协副主席、中国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会副会长)遗作时,发现了这部遗存的书稿——共十章11册(第三章上、下两册),缺四章(六、八、十三、十四)和导言。严格地说,书稿不全,缺章少篇达三分之一。

2021年11月,《苏赫文集》交付出版后,我们对编辑出版这部书稿萌生意向。历史学家蔡美彪、辽金史专家陈述都曾关注过,编写人员的学术权威性不容置疑,文物出版社也曾两次派员参与编写会和审稿会。这些坚定了我们编纂、出版《辽代文化》的信心。

在与赤峰市健在的作者项春松先生(原赤峰市博物馆副馆长)反复商讨后,2022年初开始付诸行动,首先是与原主编王承礼先生的女儿王巍老师和原辽宁省博物馆馆长徐秉琨先生联系。徐秉琨先生是原辽宁省博物馆馆长、辽宁大学兼职教授,他所承担的两章文稿,之前没有完成。另一位作者吴梦麟先生是北京石刻博物馆研究员,她的第八章(佛教建筑)稿子在王承礼先生在世时也没交付,联系到她时,先生说有手稿,但需要重新审校、修订。到2022年底,大部分篇章都已经编完,坐等徐秉琨的一章未完之稿。

我们邀请了赤峰学院契丹辽文化研究院院长任爱君教授按大纲补写导言,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田广林教授补写第十四章,这两位中生代辽史研究学者的积极参与,破除了对《辽代文化》由于年代久远是否还有价值的“怀疑论”“过时说”质疑声。在此期间也找到了陈述先生当年为《辽代文化》撰写的序言。至此,到2023年6月底,《辽代文化》书稿才真正齐全。

书稿是17个人的作品,尽管有明确体例要求,但风格不一,引文出处版本众多。遗存稿年代久远,这些都给编纂工作增加了难度。统纂就用了四个月时间,稿件至少修改了5遍以上,最多的一章校改了13遍,到2023年12月底正式出版时,打印稿、排版稿、出版社退改稿、作者自校稿,摞在一起二尺多高,重达三十多斤。

、我们在整理遗存材料时还有意外收获,发现了1986年在赤峰市召开的审稿会曾制作过《辽代文化遗迹考察纪实》的录像片,母带长达200分钟,非常珍贵。历经40载,命运多舛的《辽代文化》终于得以面世,虽然迟到了30多年,但它必将为辽史研究做出有历史价值的贡献。

浣溪沙·《辽代文化》巨卷编就感言

佚卷重光价足优,鸿文再显岁濒秋。卅年圆梦遂宏谋。 巨著完时怀始创,大功竟处慰同修。契丹史释永恒留。

(作者王襄平为赤峰文史馆馆员、赤峰市苏赫研究所秘书长;作者杨明喆为赤峰市苏赫研究所特邀编辑) 来源:《中华读书报 》 群贤擘划重温故 辽史深耕再出新 (msn.cn)


赞
转发
回应 只看楼主

> 我来回应

> 去辽代文化的论坛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图书馆合作 · 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