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内容扎实翻译也很流畅,但美国学界如此喜欢布迪厄,如此强调文化再生产以及国家的符号统治,不免让人觉得是在对“城市”核心问题的避重就轻。就像作者自己的发问,为何“城市”在布迪厄的理论中是缺席的存在?看完只想说,因为在那里符号权力的再生产不是核心矛盾!这也导致本书精细的理论编织难以适用于中国语境,全球南方的政府,根本起不到强力的意识形态输出作用,分析的重点还是应该在于空间生产的矛盾
华康德太绕了,不过当迷弟到如此地步也是无人能出其右,符号—社会—物理的三重空间或许可以解决当下一些问题。
好有意思的写作方式,从第一章学到很多。
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就是,我能看懂的地方『嗯!写得真好!』;但,大部分我都看不懂……(上调一分,虽然不好读,但是起码有真货)
挑战了城市研究的两种取向:过于理论化的/经验(政策)导向的;采用一种折中的方式——概念框架上高度理论化(三元辨证),实际操作中落到实地;基本上算回应了自己提出的几个问题吧(提出分析框架,该分析框架相对于以往的优势,如何检验这个分析框架的有效性)。但是缺点也在于过于布尔迪厄了,对于比较熟悉布尔迪厄的人而言这就是一个对布尔迪厄理论在城市研究中的案例应用(显然华康德的野心不止于此)。而且他和布尔迪厄一样喜欢说车轱辘话。
对我影响启发比较大的是第二章“地域污名的苦涩”。华康德竟然可以让布尔迪厄与戈夫曼在城市中相遇,把符号权力理论与污名理论结合,创造了“城市污名”的概念,实在有趣。这样,污名就不仅是个人维度的问题,还加入了空间维度。但值得思考的是,社会学中讨论城市空间,更多讨论的是关系空间和权力空间,而往往忽略了物理空间(或者称为建筑空间)。这种更容易被感知、被触摸的空间,会对行动者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不同的建筑空间和街区类型会直接影响到人的行为习惯和交往方式。如何把建筑带入社会学中,是城市社会学发展的必要课题。
除开长达本书1/3的参考文献外整体还是相当启发性的…第二章通过“地域污名”的概念联系布尔迪厄与戈夫曼,第三章将边缘化与地域化放置于新自由主义城市的背景下则总有着哈维的影子,而内核则是从城市中教育,文化空间及其符号权力的背后透视作为分类与分层机器的国家…当然如果能在上城市社会学之前读到此书就更好了()
a#1象征空间 心理感知范畴 分类 认知 地域污名 2社会空间 资本分配结构 资本 经济 文化 社会 象征资本 3物理空间 建成环境 权力关系具象化 贫民窟空间隔离 列斐伏尔抽象哲学化/实证主义政策研究/技术导向智慧城市
没意思
很有趣的拆解和重新编制。
无脑崇拜/阴湿的喃喃自语/参加学会的经历凑成的一本毫无可读性的乏味舔狗文 想讲理论就好好讲理论,最起码把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分开阐述好吗? 中间突然插入的灰底大段引用是什么意思? 作者考虑过书是让人看的吗?上下文经常脱节,读起来云里雾里,就这还有人吹西语讲逻辑? 另外还有翻译的巨雷,不断句,不删减不需要的修饰语,但凡自己读过一遍也不至于翻译成这样。我大胆猜测,翻译这本书是为了申请中华外译项目的准备? 翻译本现在基本有可以看的,不是译者耍花枪,根本不考虑可读性而炫技,要么就是凑数。
把布迪厄和国家带到城市研究中来,同时“把布迪厄城市化”以回击“社会决定论”的帽子,挺有理论野心的。读下来收获颇丰,获得的启发不仅仅局限在城市社会学领域。译者最后的访谈对把握整本书帮助不小。美中不足的是,对三元辩证法的勾勒太过简略了,只是给出了一个连续统。因此,“辩证法”一词要么把三个空间内部及之间的斗争关系神秘化了,要么因为一种恋词癖而被庸俗化了。
《城市中的布迪厄》以新颖视角解读布迪厄的城市理论,通过三元辩证法探索城市,挑战城市研究正典。
> 城市中的布迪厄
6 有用 想不出名字 2025-02-11 00:54:49 泰国
内容扎实翻译也很流畅,但美国学界如此喜欢布迪厄,如此强调文化再生产以及国家的符号统治,不免让人觉得是在对“城市”核心问题的避重就轻。就像作者自己的发问,为何“城市”在布迪厄的理论中是缺席的存在?看完只想说,因为在那里符号权力的再生产不是核心矛盾!这也导致本书精细的理论编织难以适用于中国语境,全球南方的政府,根本起不到强力的意识形态输出作用,分析的重点还是应该在于空间生产的矛盾
2 有用 芒鞋 2024-12-13 21:21:30 湖北
华康德太绕了,不过当迷弟到如此地步也是无人能出其右,符号—社会—物理的三重空间或许可以解决当下一些问题。
2 有用 haah 2024-12-07 20:55:45 湖北
好有意思的写作方式,从第一章学到很多。
2 有用 波西米亚花🌈 2024-12-25 16:31:24 湖北
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就是,我能看懂的地方『嗯!写得真好!』;但,大部分我都看不懂……(上调一分,虽然不好读,但是起码有真货)
0 有用 一颗柠檬水儿 2024-12-22 23:26:18 湖北
挑战了城市研究的两种取向:过于理论化的/经验(政策)导向的;采用一种折中的方式——概念框架上高度理论化(三元辨证),实际操作中落到实地;基本上算回应了自己提出的几个问题吧(提出分析框架,该分析框架相对于以往的优势,如何检验这个分析框架的有效性)。但是缺点也在于过于布尔迪厄了,对于比较熟悉布尔迪厄的人而言这就是一个对布尔迪厄理论在城市研究中的案例应用(显然华康德的野心不止于此)。而且他和布尔迪厄一样喜欢说车轱辘话。
0 有用 山海不是海 2024-12-30 22:17:39 湖北
对我影响启发比较大的是第二章“地域污名的苦涩”。华康德竟然可以让布尔迪厄与戈夫曼在城市中相遇,把符号权力理论与污名理论结合,创造了“城市污名”的概念,实在有趣。这样,污名就不仅是个人维度的问题,还加入了空间维度。但值得思考的是,社会学中讨论城市空间,更多讨论的是关系空间和权力空间,而往往忽略了物理空间(或者称为建筑空间)。这种更容易被感知、被触摸的空间,会对行动者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不同的建筑空间和街区类型会直接影响到人的行为习惯和交往方式。如何把建筑带入社会学中,是城市社会学发展的必要课题。
0 有用 如歌的行板 2024-12-31 02:02:47 北京
除开长达本书1/3的参考文献外整体还是相当启发性的…第二章通过“地域污名”的概念联系布尔迪厄与戈夫曼,第三章将边缘化与地域化放置于新自由主义城市的背景下则总有着哈维的影子,而内核则是从城市中教育,文化空间及其符号权力的背后透视作为分类与分层机器的国家…当然如果能在上城市社会学之前读到此书就更好了()
0 有用 X 2025-03-06 19:32:43 湖北
a#1象征空间 心理感知范畴 分类 认知 地域污名 2社会空间 资本分配结构 资本 经济 文化 社会 象征资本 3物理空间 建成环境 权力关系具象化 贫民窟空间隔离 列斐伏尔抽象哲学化/实证主义政策研究/技术导向智慧城市
0 有用 下水道儒儒 2025-03-30 09:35:49 河北
没意思
0 有用 mmmmizw 2025-03-02 16:31:46 中国澳门
很有趣的拆解和重新编制。
0 有用 momo 2025-01-17 23:32:29 江苏
无脑崇拜/阴湿的喃喃自语/参加学会的经历凑成的一本毫无可读性的乏味舔狗文 想讲理论就好好讲理论,最起码把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分开阐述好吗? 中间突然插入的灰底大段引用是什么意思? 作者考虑过书是让人看的吗?上下文经常脱节,读起来云里雾里,就这还有人吹西语讲逻辑? 另外还有翻译的巨雷,不断句,不删减不需要的修饰语,但凡自己读过一遍也不至于翻译成这样。我大胆猜测,翻译这本书是为了申请中华外译项目的准备? 翻译本现在基本有可以看的,不是译者耍花枪,根本不考虑可读性而炫技,要么就是凑数。
1 有用 金酒和橘 2024-12-28 13:46:25 湖北
把布迪厄和国家带到城市研究中来,同时“把布迪厄城市化”以回击“社会决定论”的帽子,挺有理论野心的。读下来收获颇丰,获得的启发不仅仅局限在城市社会学领域。译者最后的访谈对把握整本书帮助不小。美中不足的是,对三元辩证法的勾勒太过简略了,只是给出了一个连续统。因此,“辩证法”一词要么把三个空间内部及之间的斗争关系神秘化了,要么因为一种恋词癖而被庸俗化了。
0 有用 麻辣烫代盐人 2024-12-11 13:41:13 湖北
《城市中的布迪厄》以新颖视角解读布迪厄的城市理论,通过三元辩证法探索城市,挑战城市研究正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