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鈞甯(演員)
崇略學長是我的德文課同學,那是一個非常快樂的德文班。裡面有同學會做好吃的東西帶來跟我們分享;有特別關心大家,到現在還會定期舉辦聚會的班長;有搞康樂氣氛的股長……等各個年齡層不同的同學。當時,學長在其中並不特別多話,只知道這位不多話的學長,未來會去德國繼續進修法律。其實,當時的學長對法律學養已很精專,對於同是法律人的我來說,這樣的法律前輩,總教我尊敬,又覺得有些距離。然而即便如此,我還是在上課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學長時不時的幽默感……。
我的直覺果真是對的,沒想到多年之後,他用了淺白的話語出了一本關於檢察官的書。與其說是認識檢察官的工作的書,不如說他是用幽默有趣的方式,藉由介紹一些經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從中帶出一些法律知識,給對於法律總感到艱深害怕的每一個你。而且,除了幽默,我更藉由閱讀本書,發現學長的更多面向:比如,在〈她需要的幫助不是刑罰〉一文中,看見他用善良溫柔改變當事者對司法的信任態度。在〈破碎的感情,刑法怎麼救?〉一文中,他敏感細心感受到當事人情緒,以及事件背後的核心情感,說服當事人不起訴。藉由這個案例,他帶著讀者關注制度之下的人性,理解我們常說的情理法究竟為何。學長也有調皮的一面,在〈罵人難道也有藝術?〉一文中,學長竟然還教人罵人,罵人不帶髒字真是個藝術,但也得有學長靈活的腦袋才有用啊!除此,我也在〈檢察官,我聽不懂〉一文中,看到學長的理想抱負,藉由本文,學長呼籲政府司法通譯需要受到重視,也盼政府能在此議題上有所改革。 另外,這本書還提醒大家不要被詐騙以及成為詐騙集團的一分子。過程中學長跟對方鬥智的過程,也是看得我哈哈大笑,讓我想起多年前差點被騙的經驗,有機會一定跟學長分享。未來學長書賣太暢銷出第二集時,搞不好可以成為他文中的案例!本書還有像推理小說的環節,在〈你說謊,檢察官會知道〉一文中突然感覺學長似乎變成柯南,抽絲剝繭還原真相,讓作偽證的證人百口莫辯。沒想到除了演員之外,檢察官更需要敏銳的觀察力。想到此,就迫不及待學長能有更多的案例分享,搞不好人性的部分可以讓我未來用在戲劇角色上!除此之外,〈旁聽席上獨自哭泣的媽媽〉竟然還把我看哭了,看到學長那份因著理解的心,而做出的種種貼心行為,真的很讓人感動。一個好的法律人,果然是在對於生命的理解與尊重之下,在情理之後,才使用法條去規範人的行為,一點都不冰冷啊!
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很好看的書,好閱讀、好笑、好感動的書。看著一篇篇有趣的故事外,還能增長對於法律所不熟知的知識。文中,竟看到自己的名字被共同朋友調侃而噗呲一笑,不會是因為這樣,才找我寫推薦序文吧?!好吧!既然都寫到我的名字了,更要好好推薦一番!相信一旦翻開本書,你就會和我一樣,一口氣在飛機上讀完,欲罷不能!
好好看,請大家要好好看看 文/盧建彰(詩人導演)
這書我讀得很快,因為都是故事,精采的故事、讓人一掬同情之淚的故事、讓人捧腹大笑的故事,還有讓人感到憂傷低迴闔上書頁喟嘆的故事。以小說家平路對好故事的定義:手指沾了書頁就停不下來。這本書,做到了。
噢,那些都是人生啊。
這本書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誠心,用極度口語的方式,娓娓道來,帶著耐心和愛心,好好地說明,好好地把那些人們不小心犯下的過錯,或者現實世界裡可能的縫隙。以一種平靜但溫暖的口吻,好好地跟我們分享,我覺得非常棒。
最重要的是有教育意義。
我爸爸曾經跟我說,世上有兩件攸關生死但在台灣的人們卻普遍缺乏的知識,一樣是急救知識,另一樣是法律知識。
這兩樣都會在你人生重大的關頭派上用場,而且,都會創造巨大的人生轉折,輕則讓你幾日憂愁,重則讓你終生後悔。但不知道為什麼,在我的學校教育歷程裡,我似乎嚴重地匱乏與不足。
我自己看到法律相關的書籍,都會有興趣去翻看。可是,問題來了,過去多數法律相關書籍是給專業人士看的,裡頭多是專有名詞,不,我甚至必須說不是專有名詞的問題,是書寫方式的問題。或許因為不是面對一般大眾,因此並不追求易懂,往往艱澀難讀,冰冷不口語,導致對大眾溝通的可能降低。
做為寫過幾本小說的我,總是心裡想著,明明有許多精采的故事啊。我們也看到很多國外的小說家,原本本業是律師,因此可以寫出很有魅力的小說,故事是承載訊息最好的載體啊,更是教育的最好機會。
人們害怕教科書,但很願意聽故事呢。
總算,有一本好看又能增加法律科普的故事書了。
老實說,你在那些關鍵時刻,過去那些學校考試會考的東西,可能都瞬間失去意義。
尤其是在你面對生活裡不斷間雜出現的選擇要下判斷,在你的職場上面對一個看似無害的選擇時刻,你可能會行差踏錯,只因為缺乏了基本的法律認知。
〈歡迎來到詐騙天堂〉故事裡有對年輕夫妻,因為小孩快出生,先生又剛失業,因此在網路上看到有偏門工作,就去幫忙領錢,一次可以得到三千元,沒想到,就成了詐騙集團的車手。夫妻一起被判刑,而剛出生的孩子因為沒人可以照顧,就只好一起入獄了。原本想好好照顧孩子,結果反而影響了孩子,讓孩子只能在獄中生活。
你說,哎呀,這不會發生在我身上的。但,可能會發生在你孩子的同學父母身上,你在家把自己孩子顧好,但你的孩子還是得接觸社會,這社會不好,我們的孩子會活得好嗎?
這樣說好了,你的老闆交辦了一個工作,請你在文件上簽名,你意識到其中似乎有些違法的疑慮,但依舊為難地簽上了名字。光這就讓你暴露在極大的風險裡,讓你的家人和生命財產都在此刻面對了不可預期的未來,而你未必有足夠的敏感度感知到。
說真的,國語數學成績不好,風險都沒有那麼高呢。
還有,在這AI時代,每個人對於 AI都有各自的焦慮,我倒是覺得,現在是讀故事書的好時候。
因為有許多東西,比方說外顯知識,都會被機器人取代,可是,一些內化的知識,就變得珍貴無比了。
就算你知道什麼都可以問Chat GPT,但在人生重大抉擇時,你無法問它。因為你不知道該用怎樣的問題去問,因為它只能幫你收集資料,它目前很難幫你回答人性的幽微。
由於AI,我們不再需要大量的背誦能力,因此,同理心,也許已經成為人類最具競爭力的一種特質。你理解別人的故事多一點,你就有機會在工作上更有成就,你也會在自己關鍵的選擇裡多一點智慧。
如果你問我,當代什麼樣的能力最能讓人安心地活,我想,也是同理心。
當每個人都能盡量去同理另一個人時,我們社會整體會更祥和,在裡頭生存的個體也將更加愉快,你因為理解他人,而少了些怨懟,多了些體諒,你會睡得好一點。而同理心來自理解他人的故事。
現在,將會是故事最重要的時代。此刻閱讀的你,就是核心。 這本故事書,好好看,請大家好好看看。
自序
為什麼要寫這本書?
「檢察官都在做什麼啊?」 「檢察官? 啊是要『檢查』什麼?」 「你們念法律的人講話都很難懂耶! 寫那什麼東西,我每個字都認識,但是合起來我 就看不懂。」 「檢察官很兇耶,被告不承認的話就會被收押起來。」 「是不是長官叫你們辦什麼,你們就照指示去辦什麼?」 「現在檢察官還有『有錢判生、沒錢判死』嗎?」
以上是我身邊的人——不管是認識很久的朋友、同學,還是剛見面的人——知道我是檢察官之後,典型會有的幾種反應。
我常說,會變成檢察官,在公務體系內做事,不僅嚇到周遭熟識我的朋友,也嚇到自己。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我曾經想過要當職業籃球員、新聞主播、飛行員或是演藝人員,就是沒想過要當檢察官。在我大學畢業之後,當檢察官,也從來不是我的第一選項。
但是,就這樣誤打誤撞成為了檢察官。做了這麼多年,雖然因為這份工作而看了很多社會與人性的黑暗面,但是還是很有趣、很有意義;從這中間學習到很多新事物,也可能可以在某些案件中幫助到別人。
如果有人來問我,檢察官是在做什麼? 假設我的回答是按照教科書上寫:「檢察官是法治國家的法律守護者,在刑事訴訟程序中有重要的地位,不僅要對警察的犯罪偵查工作做合法性控制,也要對法官的判決做合法性的審查,而且要就有利或不利於被告的情事一併加以注意,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客觀中立的官署。」聽我講完這些的人,一定會像黃捷對韓國瑜一樣,翻白眼翻到後腦杓去,然後心裡想:「哩洗咧供三小?」(你是咧講啥潲?Lí sī teh kóng siánnsiâu?)
有一次,在跟我的同學聊天,同學說:「其實,我也不太知道檢察官在做什麼,但是檢察官在我們社會似乎又很重要,你們好像應該讓一般民眾多多知道你們到底在幹麼。公務部門常常都不懂行銷,如果讓大家知道你們都在幹什麼,可能司法信賴度會高一點吧。」
我想想同學的話滿有道理的,但是要怎麼樣讓一般民眾知道檢察官都在幹麼呢? 於是我想到,如果把我曾經經辦過的案件,加上一點改編,用說故事的方式讓民眾知道檢察官在幹什麼,或是了解刑事訴訟中一些比較重要的制度,也許可以讓民眾在不知不覺中增加一點法律常識。畢竟,人都愛聽故事的嘛。所以有了寫這本書的念頭。不過,因為工作時間太長,加上有一點懶惰,要不是我的同學盧建彰先生高度熱情鼓勵,加上我的編輯施彥如小姐的大力督促,這本書可能會胎死腹中,所以要特別感謝他們兩位。這本書裡的故事,每一件都是我親手經辦過的案件,但是為了敘述一些法律制度的方便,每個故事都有經過幅度大小不一的改編,希望大家不用努力去查證故事裡的主角究竟是誰,或是將誰對號入座。我只是想透過講述他們的故事,讓大家對於司法的工作或制度有更多一點了解。
多年前,在蔡英文總統召開「司法改革國是會議」之前,有媒體來採訪我對於司法改革,以及司法要怎麼樣可以接近人民一點的看法。我跟記者聊了很多,在報導的最後,我說:「法律語言和一般語言的落差一定要解決。第一線的檢察官或法官,要讓當事人覺得司法有好好處理他們的事。我也希望政府多做基礎法治教育,讓更多人理解我們在做什麼。無論如何,檢察官還是很有意義的工作,到目前為止,我還是會想繼續做下去。也不是說什麼捍衛正義之類的,只是我覺得很多弱勢的犯罪被害人,沒有能力請律師,這時能幫助他們的,就只有檢察官了。」
用「白話文」去解釋法律制度跟法律的規定,讓案件當事人不管是起訴或被不起訴,都可以知道檢察官寫的東西是什麼意思;也就是讓人民覺得司法其實可以親近一點,這是我近幾年一直努力的方向,也是我寫這本書的初衷。
最後,謝謝你們翻閱這本書。希望你們有感覺到我用白話文講一些法律制度的努力。如果這本書有讓你們對於檢察官工作,或是刑事訴訟制度有更進一步的了解,甚至看了這本書之後有想當檢察官的念頭,那麼也算是對這個社會有一點點小小的貢獻吧!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