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乐府文化
原作名: American Afterlives: Reinventing Death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译者: 李鹏程
出版年: 2024-12-1
页数: 339
定价: 68.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218174846
内容简介 · · · · · ·
📣2022年维克多·特纳民族志写作奖荣誉提名
📣死亡或许可以是一件性感的事情
📣一场历时5年的田野调查,人类学家闯入了暗潮涌动的殡葬行业
📣遗体堆肥、蘑菇寿衣、遗骸珠宝……
📣一场“死亡革命”正在美国上演
————————
【编辑推荐】
❓你希望如何处理自己的遗体?
❓ 你想在一场怎样的葬礼中与世界告别?
❓个性化葬礼大放异彩,重塑葬礼的人们对身体和死亡的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
⭐一场历时5年的田野调查,当人类学家闯入了暗潮涌动的殡葬行业,遗体堆肥、蘑菇寿衣、遗骸珠宝……
面对死亡,我们用想象力来填补未知;通过重塑死亡,我们为生命赋予全新的意义。历时五年、横跨全美的殡葬业田野调查,镜头下的21世纪葬礼民族志,直面当代人的生死观革命。
⭐不放弃最后一次张扬个性的机会,一场在葬礼中显现的价值观变革浪潮
21世纪的人们热衷于发明属于自己的葬礼,凭借生命消逝的...
📣2022年维克多·特纳民族志写作奖荣誉提名
📣死亡或许可以是一件性感的事情
📣一场历时5年的田野调查,人类学家闯入了暗潮涌动的殡葬行业
📣遗体堆肥、蘑菇寿衣、遗骸珠宝……
📣一场“死亡革命”正在美国上演
————————
【编辑推荐】
❓你希望如何处理自己的遗体?
❓ 你想在一场怎样的葬礼中与世界告别?
❓个性化葬礼大放异彩,重塑葬礼的人们对身体和死亡的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
⭐一场历时5年的田野调查,当人类学家闯入了暗潮涌动的殡葬行业,遗体堆肥、蘑菇寿衣、遗骸珠宝……
面对死亡,我们用想象力来填补未知;通过重塑死亡,我们为生命赋予全新的意义。历时五年、横跨全美的殡葬业田野调查,镜头下的21世纪葬礼民族志,直面当代人的生死观革命。
⭐不放弃最后一次张扬个性的机会,一场在葬礼中显现的价值观变革浪潮
21世纪的人们热衷于发明属于自己的葬礼,凭借生命消逝的仪式突破代际与物种的界限,真实表达对身份的定位与渴望。
而被死亡侵扰的遗属也要夺回葬礼的家庭自主权,以真实的爱意突破虚饰,编织延续生者与逝者关系的全新纽带。
在遗体工业化处理的时代,葬礼蜕变的社会暗流也预示着信仰与价值观变革的浪潮。
————————
【内容简介】
美国正在悄然经历一场死亡革命。您可以选择冷冻葬、水葬、遗体堆肥、蘑菇寿衣等新方法来处理您的身体;您的亲友可以将您的遗骸制作成珠宝、玻璃球和艺术品,继续与您做伴;人们可以把自己安置在风景秀丽的花园公墓、草坪公墓、乡村公墓,也可以把骨灰抛撒在寿命长达千年的红杉树下,甚至还可以让骨灰进入太空;选择家庭自办葬礼和绿色葬礼的人也在增加,人们越来越关注遗体处理对环境的影响。在当下的美国,死亡同时在三个层面上得到重塑:遗骸的处理、全新的仪式、来生的观念。
一个社会对待死者的方式和态度是了解这个社会信仰和价值观的有力线索,而作为社会活动的葬礼也是维系人与人关系的纽带之一。芝加哥大学人类学教授香农·李·道迪(Shannon Lee Dawdy)聚焦美国葬礼革命,以人类学家的身份闯入了暗潮涌动的殡葬行业,与殡葬师、防腐师、设计师、公墓所有者、死亡导乐、创业者以及遗属交谈,真实记录下当代美国人对死亡的态度迅速变化:人们不愿意放弃这最后一次张扬自己个性的机会,寻找自己(或为自己亲友寻找)最适合的遗体处理方式成为最后的愿望。精心策划的葬礼对治愈亲友们的丧失之痛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
《我想这样被埋葬》全面、客观地记述了这场死亡革命的细节,深入分析了催生变革的社会因素与人们的心理机制。道迪发现,通过革新殡葬风俗,美国人正在重塑他们对人格、仪式和代际关系的看法。殡葬业者在追逐利益和人性关怀之间寻找着新的商机,同时,他们还面临着一个看似矛盾的问题——当代人的死亡观念变得既更加物质化,又更加精神化。
————————
【名人推荐】
(道迪)是好奇的人类学者,也是有天分的说故事的人。
——安德烈·科德雷斯库(Andrei Codrescu)
死亡很难说是一件性感的事情,但是香农·李·道迪在她的精彩新书里却做到了这一点,这本书阐释了美国殡葬习俗的变化并借此反映出当今美国社会的状况。道迪的写作很有趣,也有一些实验性……这是一本关于困难主题的书,但它极富想象力,引人入胜。
——玛拉·布赫宾德,《美国民族学家》(American Ethnologist)杂志
这是一份令人印象深刻且感人至深的学术成果。香农·李·道迪带给我们的这本书,来自她的穿越美国之旅。它在物质和形而上学之间的探讨,阐述了美国人对死亡、遗体处理和身后事的新思考。
——马修·恩格尔克,《如何像人类学家一样思考》(How to Think like an Anthropologist)作者
读起来真的很有趣。通过《我想这样被埋葬》,我们听见了作者的声音,她带着同情心和真正的好奇心,考察当代美国人如何对待和理解死亡。这本书读起来就像一封情书,它不仅刻画了许多个体,而且也记录下许多脆弱又狂野的美国“草根”。
——利瓦·尼尔森·施图茨,《牛津死亡与葬礼考古学手册》(The Oxford Handbook of the Archaeology of Death and Burial)联合编辑
我们历史学家只能想象过去的人们是如何面对死亡,对它们做丰富、多层次的反思性阐释,而香农·李·道迪对于当下和未来的死亡做到了这一点。当我们的后人试图了解21世纪早期的美国文化转变时,他们会回到这本书中来。
——托马斯·W. 拉克尔,《死亡之作》(The Work of the Dead: A Cultural History of Mortal Remains)作者
非常精彩……《我想这样被埋葬》介绍了一系列庆祝与纪念死亡的非凡方法。
——格伦·C. 阿尔特舒勒,《今日心理学》(Psychology Today)杂志
这本书是《美国式死亡》之后关于死亡的最佳社科类著作,是深刻的人类学思考和敏锐的田野调查相结合的出色成果。通过一个又一个故事,作者带我们展开了一场心灵净化之旅,最后的理论思考更是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孔子有云:“未知生,焉知死?”但不认真思考死亡,我们也无法真正理解生存的含义。
——李钧鹏(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International Sociological Reviews主编)
我想这样被埋葬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香农·李·道迪(Shannon Lee Dawdy),人类学者、考古学者,2003年获得密歇根大学人类学和历史学博士学位,目前任教于芝加哥大学人类学和社会学学院。她已经出版的其他作品有《铜锈:世俗考古》(Patina: A Profane Archaeology)和《建立魔鬼帝国:法属新奥尔良殖民地》(Building the Devil’s Empire: French Colonial New Orleans)。
丹尼尔·卓克斯(Daniel Zox),摄影师、独立电影制片人,美国西北大学电影硕士。他拍摄的摄影作品和电影曾出现在“西南偏南”电影节、威尼斯双年展等等。
李鹏程,译者,已出版的翻译作品有《风雨横渡》《4321》《大地上我们转瞬即逝的绚烂》等。
目录 · · · · · ·
序 1
致谢 1
第一章 坑 001
第二章 肉 067
第三章 骨 131
第四章 土 187
第五章 灵 241
跋 303
注释 308
参考资料 319
译名对照表 332
· · · · · · (收起)
喜欢读"我想这样被埋葬"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我想这样被埋葬"的人也喜欢 · · · · · ·
我想这样被埋葬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7 条 )
> 更多书评 2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21)暂无评分 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晓晋书籍设计 (Xiaojin)
- 乐府文化 (涂涂)
- 生活/身体/性灵 (🦉的瓦涅密)
- 【豆瓣每周荐书】非虚构类 (零度)
- 人類學 (烏普西侖巴)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73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我想这样被埋葬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辄馨 2025-01-03 14:26:34 上海
挺朴实无华的一本书,和主题挺相符:不玩花活儿。但因为没有连续的成为线索的个案,容意让人读了后面忘了前面。可能作者被这个主题束缚,故作轻松却轻松不起来。倒是读完以后终于松了口气。。。
18 有用 樊志强 2024-12-17 03:52:55 湖北
有一些怪异但非常有趣的书,甚至谈到了防腐液的制作。应该是那本经典的The American Way of Death之后最佳同类作品,也让我更加相信死亡社会学大有可为。
2 有用 闻夕felicity 2024-12-31 11:39:33 江苏
这本《我想这样被埋葬》至少同时提供了两个视角——其一是人类学和考古学的视角,因为作者是芝加哥大学人类学和考古学者,她能手到擒来地使用人类学和考古学的理论依据;其二是民族志的视角,作者以纪录片的形式记录下了出现在殡葬业现场的各路人马对死亡的观点与实践。现场记录与采访让她可以接近第一现场的视角采集和呈现当代美国人中的一部分如何面对、安排、处理“死亡”这个终极议题。
1 有用 刀叢中的小詩 2024-12-30 21:48:58 北京
《我想这样被埋葬》——从一个国家的丧葬习俗,可以见其死亡观。在死亡面前,我们暂时都是幸存者。没有什么比这样的一本书更能逼近死亡,让灰的更灰,让消逝的继续消逝。想起圣埃克苏里在《风沙星辰》里写到:死去时生命才不显得虚无。如果死亡位于事物的秩序之中,就变得轻松了。当普罗旺斯的农民走到生命尽头时,他将自己拥有的羊群和橄榄树,一起交到自己的儿子手中,再由儿子世代传递着。谁属于农民的世世代代,就永远不会真正... 《我想这样被埋葬》——从一个国家的丧葬习俗,可以见其死亡观。在死亡面前,我们暂时都是幸存者。没有什么比这样的一本书更能逼近死亡,让灰的更灰,让消逝的继续消逝。想起圣埃克苏里在《风沙星辰》里写到:死去时生命才不显得虚无。如果死亡位于事物的秩序之中,就变得轻松了。当普罗旺斯的农民走到生命尽头时,他将自己拥有的羊群和橄榄树,一起交到自己的儿子手中,再由儿子世代传递着。谁属于农民的世世代代,就永远不会真正死亡。每一个个体的存在,在消亡的那一刻好像一个破裂的豆荚,将种子播散到田野中。——农庄不知死亡。死亡是母亲,死亡万岁。 (展开)
5 有用 威尼斯男人 2025-01-02 15:09:50 江苏
这本书也让我思考生命与死亡的关系。我们常说“未知生,焉知死”,但反过来,不认真思考死亡,我们也无法真正理解生存的含义。 书中所描述的“死亡革命”也让我看到了社会进步的一面。人们对死亡态度的转变,反映了社会的包容和多元化。当然,也不能忽视“死亡革命”带来的一些问题。比如,新的遗体处理方式和葬礼仪式可能会对心理以及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如何在满足人们个性化需求的前提下,把影响降至最低,是需要思考和解决的... 这本书也让我思考生命与死亡的关系。我们常说“未知生,焉知死”,但反过来,不认真思考死亡,我们也无法真正理解生存的含义。 书中所描述的“死亡革命”也让我看到了社会进步的一面。人们对死亡态度的转变,反映了社会的包容和多元化。当然,也不能忽视“死亡革命”带来的一些问题。比如,新的遗体处理方式和葬礼仪式可能会对心理以及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如何在满足人们个性化需求的前提下,把影响降至最低,是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