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播客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读书
搜索:
  • 购书单
  • 电子图书
  • 2024年度榜单
  • 2024年度报告

大英图书馆珍贵藏品?言之有据的“书写”历史

慕臻雩 2025-05-12 21:52:04 云南

最近是Times New Roman(新时代牛马)的日常,很久没有更新看闲书了…… 这个梗在这里玩非常适合,因为其中有涉及讲各种英文字体的演变,譬如“罗马体”“哥特体”~当我熟悉汉字各种书体的演变,看到英文(罗马字母)的演变历史,还是觉得相当耳目一新~ . 这是并不是一本讲述书写历史的通史,也并不追求面面俱到,而是由主编约稿,请不同的学者,撰写如下与“书写”相关的专题【书写的起源】【罗马字母系统】【书写者的社群】【书写的未来】【手写:现在与未来】~ 怎么说呢?作为一个以“字迹学”立了国社科的人,看这样这些学者的介绍和研究,非常能够“感同身受”,还有一些别的系统的“古文字”,好像能和甲骨文对照~ 就想起来上次单老师去上博埃及展,然后告诉剑神,圣书文的“鹤”也是如此表意手法! (但仅仅是觉得有趣和好玩,初学的童鞋千万不要陷入不同系统文字盲目比较的“歧途”) . 作为一个以汉字为书写者、古文字研究者来看这部书,事实上最大的感受就是上述“闭门造车,出门合辙”之感。 就好像上节课刚给同学“汉字学”课,讲“文字的产生”,虽然是略讲(因为讲不清楚),但是一定要强调其中“语音”的重要性。 刚好在书中看到一句索绪尔的话: 语言也许可以被比作一张纸:“思想是正面,声音是反面。我们不能切开正面而不同时切开反面,同样,在语言里,我们不能使声音离开思想,也不能使思想离开声音。” 出自多年以前洪波老师带我们读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完全忘了)…… 但是我感到不理解的是,书中多位作者把甲骨文的时代都写作“公元前1200年”或“公元前1300年”,是不是西方学者对俺们“烧乌龟”文字的年代普遍有“不小的误解”…… “公元前3500年”是我所学习和接触到的时间,这其中差距不小。 所以说整部书谈书写,其实主要还是站在西方的角度来谈,作者也并不是汉学家,因此读这样的书,真的能“思路打开”,真正去衡量“书写”这种行为,或者更准确的说,是“手写”。


赞
转发
回应 查看所有回应

> 我来回应

> 去书写:一部创造印记的历史的论坛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图书馆合作 · 移动应用